中国南方血管大会(ChinaSouthernEndovascularCongress,SEC),自年创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三届,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中国南方血管大会确立了“更高、更精、更好”的办会宗旨,其良好的学术声誉每年均有数千来自全球及全国各地的从事血管病领域的同道参加该盛会,中国南方血管大会作为中国血管病领域最具规模和影响的盛会之一,正持续引领中国血管病事业的快速发展。
问
医学网:尊敬的郭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医学网的采访。南方血管大会自年创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逐步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血管外科盛会,吸引了来自全球及全国各地从事血管病领域的医护工作者的参与。第14届南方血管大会,今年在美丽的英雄城市南昌隆重召开,能否请您谈谈您对南方会的评价与期望,谢谢!
答
宽度高度同步提升成就精湛卓越学术盛会
郭伟教授:首先衷心祝贺第十四届南方血管大会成功召开。这是一次成功的学术盛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会议的宽度,这是新冠疫情之后首次线下的血管外科大规模会议。广大血管外科同仁极大的参会热情让我们感同身受,这也是大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会议的高度,主要体现在讲座内容及讲者水平。此次会议由资深讲者团队携既广泛又有深度的讲题亮相南方血管大会无疑定格了其不凡的高度。同时我们惊叹的发现,通过此次会议涌现出了一大批中青年临床专家,参与会议的授课和演讲,这也是对整体会议内容的重大补充。所以本届南方血管大会,无论是从宽度还是高度,都是一次大获全胜的会议,也彰显了血管外科广大同仁参与学科建设的极大热情和对学术精神的执着追求。
问
医学网:近几十年来血管外科发展迅速,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将迅速渗透疾病诊疗的各个方面,能否请您谈谈当下血管外科在疾病诊疗方面有哪些热点与难点需要 郭伟教授:血管外科疾病纷繁复杂,基本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血管增宽,一类是血管狭窄,无论是那类疾病分型,事实上整个临床探索或者基础研究都一直在路上,远远没有达到临床医生所期待的结果。如果进行细化,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热点和难点话题非常多。目前我个人的主攻方向是致力于主动脉分支重建问题,力求解决主动脉的分支重建,从而解决微创治疗手术适应症问题,同时减少因分支血管而造成内漏等严重并发症。诸如此类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加以解决,当然关于这一类话题还存在很多盲点,很多专家也在积极探索。 动脉狭窄性疾病也是血管外科存在诸多热点和难点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我们团队聚焦在以动脉硬化为主的疾病中关于药物抑制增生的相关研究,主要 关于学科创新,无论是哪一类疾病,现在的学科发展已经跨越了数量积累阶段,无论是从业医生的数量,还是治疗病人的数量,都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因此更应该强调诊疗的质量,而这个质量的体现就需要中国的医疗专家做原始性的创新,只有将创新提升到战略高度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诊疗质量的全面提升。
专家简介扫描 郭伟,医院血管外科全军血管外科中心主任、教授,解放军医学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博士生(后)导师。 长期从事血管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和保健工作。是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管器械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及生物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疗技术交流学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促进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科研课题评审专家、北京市医学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是美国《JournalofEndovasculartherapy》杂志、美国《Annalvascularsugery》杂志、《JournalofChineseMedicine》、《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等10余种杂志编委。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著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JACC》,《JournalofVascularSurgery》,《EuropeanJournalofVascularandEndovascularSurgery》等国际著名杂志上。主编《腔内血管外科学》、《主动脉瘤及夹层的腔内修复术》、《血管疾病腔内治疗系列手术》。主译《血管和腔内血管外科学精要》、《卢瑟福血管外科学》。参编著作10余部。获国家专利13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医学奖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 主要贡献:自年以来,率先在国内开展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率先开展复杂主动脉瘤与夹层的杂交手术;周围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腔内和杂交手术治疗等。年以来连续9年应邀为著名LINC大会(德国)做现场手术直播、为美国C3会议做现场手术直播、为南美CICE大会做现场手术直播。多次成为美国Veith、VIVA、SVS,欧洲LINC、CharingCross等大会的主持、讲者和协调人。每年举办的“国际主动脉腔内修复课程”已培训来自11个国家的余位外国专家。组织和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大型流行病和临床多中心研究。 科研重点:(1)主动脉瘤与夹层的病因与病理学研究。(2)主动脉病变的流体力学研究。(3)动脉硬化的基础研究。(4)血管腔内器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5)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荣誉:近年来被评为全军科技拔尖人才、全军科技人才扶持对象、军队干部保健工作先进个人,总后科技新星、全军及总后优秀共产党员、总后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和十大爱兵精武标兵,荣立三等功2次。扫描即可进入会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