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院医院
心胸外科,社会公认的高危学科,每一天都可能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每一台手术都伴随着更高的风险。而我们医院,就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形成两个严谨的团队,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始终尽职尽责、恪尽职守,以对工作无比热情,对患者无比热忱的服务,温暖着心胸外科的每一位患者。每一位患者的到来,既是对我们医疗团队的信任,更是对医者的寄托。在这个岗位上,我们无时无刻不承受着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每一年都有无数令我感触颇深的事,而今年就要数这位复杂患者、复杂手术和那复杂的术前术后……
病例分享
患者男性,65岁,因阵发性胸闷气短10年,加重3天为主诉,今年2月份入住心血管内科,诊断示: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IV级。该患心胸比达0.8,EF值仅30%,反复经心内科治疗效果不明显,经会诊后,转入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
原本属常规治疗的疾病,正是因为科主任与经治医生对患者术前的细心观察和分析,医院检查心脏超声、主动脉CTA,发现主动脉起始部及升主动脉直径超过5厘米,考虑患者存在升主动脉瘤;医院教授多次会诊讨论后,手术方式在初始的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环缩术基础上,需加行升主动脉置换成形术,这有效改进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同时也提高了手术难度。通过精细的术前管理和完备的术前检查,保证了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
手术及术后护理,一起看数据
手术时间长达20余个小时,体外循环长达分钟,共有13名医护人员参与手术。其中,心胸外科主任王立辉、主管医生吴胜岩、麻醉科主任李君、手术室护士长张慧及4名护理人员始终坚守着,术中伴有失血大于毫升,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4单位,输血小板4单位,输血浆毫升,输冷沉淀21.5单位。
一个心脏病人的康复,不仅需要克服手术的困难,更需要术后的精心管理:长达小时的呼吸机辅助呼吸,长达11天的特级护理,王立辉主任领导的医疗团队、刘宏岩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多次加班,由于病人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最多同时使用8个注射泵(正肾副肾、多巴胺、硝酸甘油、肌松剂、镇静药、止痛药、胰岛素、氯化钾等),这还不包括输血与抗生素的静脉滴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全靠药物维持,就连更换输液泵的几秒钟,病人的血压都会出现持续下降。
每一个白班护士长都亲自带队护理,每一个夜班都由四名护理骨干精心看护,整整十一天、四名夜班护士没睡过一个整宿觉(因为人员紧张,四名护士每天都得上夜班,不是大夜、就是小夜)。就这样,在院领导的全力支持下,通过心胸外科、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检验科及药剂科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夜以继日的完美合作、精心管理,终于将患者从生死线上救了回来。
期间不知经历过多少个感人的时刻:王立辉主任连续几天几夜看护在病人床旁指导治疗;不知坚持了多久的吴医生,瞪着发红的双眼,盯着患者的生命体征;护士长亲自上阵,从测中心静脉压到抽血、从调整液体速度到更换输液泵,一切都亲力亲为;护士拿着还存留者体温的血液样本奔向检验科,只为早一点知道结果,为患者及时调整药物……
“疾病严重吗?”“严重!”“病情紧急吗?”“紧急!”“手术困难吗?”“非常困难!”
这都比不上医护人员的坚持:只要还有一丝机会,我们就会坚持到底!
这都比不上医护人员的精心:以现有一切手段,精准判定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这都比不上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以自己的一切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希望所有人都能像医护人员的坚持:疾病无情,人有情!您给我们一份信任,我们定会竭尽全力,给您希望,还您健康,创造奇迹!
文|张延斌 图|刘宏岩
联系我们医院心胸外科
联系人:王主任
联系-(8:00-16:00)
就医-(24小时)
急救-(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