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唐)
11月8日(周日)早晨八点,阳光煦暖,清风徐来。医院的介入手术室,却弥漫着紧张沉重的气氛。垂危的病人奄奄一息,他是印江县的一名教师,年仅四十五岁,患有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瘤子已破裂出血。脑血管外科主任姚声涛教授,屏气凝神地在手术台前忙碌着。他被整套蓝色无纺布制品包裹得严严实实。而在这一片蓝色之下,还穿着二十几斤重的铅衣。
手术难度非常高,整个过程险象丛生。历经四个小时的手术后,病人的生命保住了。姚声涛长长地舒了口气,才发现不知不觉间早已汗流浃背。要知道他原本在思南县参加神经血管疾病研讨会,前一天刚赶回遵义,却不顾奔波劳累,第二天一早就上了手术台。“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凡是来附院的病人,我们都会尽快安排住院、手术,争取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无私无畏舍己为人
手术台下的姚声涛,健谈爱笑,体格魁梧,梳着大背头,戴着银框眼镜,乍看上去和知名演员唐国强有几分神似。年,他毕业于遵义医学院,后来又去北京、上海、美国、医院进修、交流。年,他以总分分、名列第一的成绩考上重庆医科大学的博士,并于年获得神经外科博士学位。年,医院脑血管外科正式运行,姚声涛任主任。
姚声涛一直从事神经血管疾病的临床科研工作,手术技术已经跨入国内先进行列。开颅手术时间长,考验医生的体力;血管类介入手术不仅考验体力,还要接触射线。姚声涛笑言,现在放开“二胎”政策了,他却不敢再生,就是因为频繁做介入手术。虽然手术时穿上二十几斤重的铅衣进行防护,但只能抵挡一部分射线。身体因为年复一年的辐射日益损伤,脑瘤和皮肤癌的发病率远高于正常人。医生是在用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姚声涛这类医生被亲切地称为“铅衣天使”。
医者仁心医乃仁术
脑血管外科的急诊、重症都非常多,医生必须随时待命,节假日无休。姚声涛曾一连做了七台手术,不眠不休地忙碌了近四十个小时。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而姚声涛毫无怨言,一直坚持以病房为家,以病人为中心。与魁梧的外表形成反差的,是他极为细腻的内心。他是同事们交口称赞的“真男人”,病人信任依赖的“守护神”。
去年,一个名叫志平的十三岁孩子因头痛呕吐,被父母从金沙县的偏远小山村送来了医院。经检查,小志平患有夹层动脉瘤,必须接受微创手术将颅内出血的地方封住,否则性命堪忧。然而小志平家境贫寒,无力承担手术费。懂事的孩子眼见父母如此焦虑,情绪波动得厉害,导致病情加重,意识丧失,脑内压力过大,瞳孔出现散大。心跳和呼吸一度停止,经抢救后方才恢复。志平的父母是朴实的农民,因为怕人财两空而选择放弃抢救,瘫倒在地抱头痛哭。
医者父母心,姚声涛实在不忍眼睁睁任小志平被死神带走。他冒着极大的风险,顶着巨大的压力,费尽唇舌终于说服志平的父母同意手术。手术分两次进行,首先抢救生命,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载瘤动脉闭塞术、去骨瓣减压术;如抢救成功,待恢复良好后再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手术室里,姚声涛联合副主任医师李刚及小志平的主治医师夏湘平,全力抢救小志平,终于成功把孩子从鬼门关抢了回来。
第二次手术时,孩子的母亲非常积极地配合,倾家荡产凑了钱要给儿子治好病。李刚及主治医生焦松为小志平施行了颅骨缺损修补术,手术成功,无后遗症。而姚声涛又一次组织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为小志平捐钱,并将医院,争取到医药费用减免。志平的母亲热泪盈眶,用质朴的方言一遍遍重复道:“这个娃儿是你们救回来的,救了人还给我们送钱,真的太谢谢了,感谢遵医附院,感谢医生……”
脑血管病科护士长陈伟至今难忘当时的情景:“看到孩子的瞳孔都扩散了,大家都觉得希望不大。可主任说他(志平)还那么小,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怎么能忍心放弃呢!我们是医生,医生的天职是什么?救死扶伤就是我们的天职。哪怕风险再大,压力再大,抛开一切,我们还是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
附院曾来了一位特殊病人——家住仁怀偏远村庄的张女士,她当时年仅二十出头,怀着九个月的身孕,却突然脑部出血,呈浅昏迷状态。姚声涛告诉家属病人情况危急,必须马上手术,否则可能死亡。但张女士的丈夫却迟疑了,一是因为手术的话就要引产,他想保住孩子;二是因为手头拮据,担心医药费过高。
姚声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夫妻本是千年修得的缘分。你妻子病情这么危重,积极配合医生、积极抢救生命是你作为丈夫不可推卸的责任,就算是砸锅卖铁也应该争取把你妻子的性命抢救回来!如果术后恢复好你们以后还会有孩子,至于费用问题等治好了再想办法解决。”经过这番推心置腹的劝说,张女士的丈夫终于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手术非常成功。术后观察时,同事听见姚主任轻轻叹道:“你看她(张女士)那么年轻,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这么年轻的病人因为经济或其他原因而放弃治疗、失去生命。”后来张女士恢复良好,能够生活自理。直到今天,她的医药费仍然拖欠着,但是姚声涛毫不后悔。非亲非故又何妨,医者仁心,医乃仁术。
建设团队热心公益
从年12月2日,遵医院脑血管病科成立以来,在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姚声涛主任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完成脑血病各类手术余台,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科内没有任何一位医生及护士享受国家规定的放射假与教学假。完成的脑血管病手术量名列全省第一、西南地区前三。危急重症及疑难病症抢救的成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死亡率和致残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面,手术成功率接近%,绝大部分患者经手术后回到了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中。并且近两年间,基本上杜绝医疗纠纷,无一例医疗事故。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疗方面的这些技术和成绩,获得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得到我国神经血管介入的奠基人吴中学教授、李铁林教授、焦得让教授、许百男教授的高度肯定。
年,医院被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选定为脑医院,以“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项目促进学科发展。在姚声涛的带领下,贵州省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筛查、诊治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年,医院被国家卫计委医院、医院,姚声涛被评为国家卫计委防控优秀中青年专家、专家委员会专家。但作为一名医生,姚声涛主任感慨道:“这些年的确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劳动。能够从一个小大夫成长到今天,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和同行一起推进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筛查和治疗工作,为社会和人民群众做些公益性的事情,我觉得很充实,但我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撰稿:唐薇、何雪,摄影:李永彬)
人物简介:
姚声涛,中国共产党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正高专家),教授;贵州省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国家卫计委防控工程委员会中青年委员,贵州省预防医学会脑卒中防控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西部脑血管疾病介入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西南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遵义市市管专家,中华医学会贵州省分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贵州省分会神经病学专委会常委,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贵州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遵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脑血管病科主任。曾经分别在广州医学院、医院、医院、首都医院、重庆医科大学、医院、第二军医大学进修学习10余年;曾到美国及韩国短期学术交流,-年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读博,获得神经外科博士学位。
自年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20余年。率先在遵义地区独立开展急性脑梗塞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术,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栓塞术,颅内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栓塞术,取得了良好的诊疗结果,特别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独立完成脑血管病介入诊疗余例。另外,在神经系统各类危急重病抢救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脑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以及卒中单元的建设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另外能独立完成颅底肿瘤、椎管肿瘤、动脉瘤、血管畸形、经蝶垂体瘤等高难度手术。在科研方面,主持各级科研课题8项,科研经费近百万元。其中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主持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8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SCI收录1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