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异常表现及其处理

不论是简单的心脏缺损修复,还是冠状动脉、瓣膜置换、大血管等复杂心脏手术住院治疗过程对每位手术患者和家属都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心脏手术后的恢复过程相对于其他手术要缓慢而复杂,因此出院后患者还有很长的恢复过程,常会有许多不适症状和表现,作为患者和患者家属应该随时注意鉴别哪些是正常的表现哪些是异常情况,以便能及时救治,以免延误治疗。下面介绍平时在接诊病人中常遇到的患者主述的不适症状和对策。

1、食欲减退,这是患者最常见的感受,大多数心脏手术后的患者食欲明显不如术前,而此时做为家属心情很急,想方设法给病人补充营养,这往往适得其反,更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心脏手术后食欲减退是正常的表现,因为心脏手术是大手术,患者存在应急反应以及心脏体外循环引起的全身损失,这种情况恢复都需要几周时间,所以在手术后的早期不宜让病人进食过多,也不要进过多的蛋白质等不易消化的饮食,可以根据病人以往的爱好,选择其平时喜欢的饮食为佳。

2、全身浮肿,手术后早期患者会感觉身上有紧彭感,尤其双下肢比较明显,这与心脏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和心脏功能恢复过程中的正常反应,所以患者手术后每天都要过称体重,服用适当量的利尿剂,让体内过多的水分排出,减轻心脏的负荷,有利于手术后的康复。

3、睡眠不好,大多数病人都会有这种情况,即使病人出院回家后仍有不能入睡或早醒等困扰,这与手术后治疗恢复过程中的不正常睡眠节奏紊乱、手术后的切口不适、机械瓣膜的响声等干扰有关,如患者有这问题,可以服用安眠药助眠,部分患者对服用安眠药有顾虑,这可大可不必,因为睡眠障碍对手术后的康复有极大的影响,服用安眠药也不会成瘾,它对调整睡眠有很大的帮助。

4、便秘,部分病人手术后大便不正常,有点几天才解一次,而且比较干燥,这与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有关,需要恢复一段时间,手术后可以进食水果、果汁和纤维成分的蔬菜等,如大便困难可以用开塞露。

5、情绪上的变化,这表现为多个方面,有的抑郁、有的亢奋、有的急躁等,严重的会表现为认知障碍等,有患者家属会感觉患者手术后脾气明显改变,这与心脏手术应激、体外循环对大脑的影响等有关,据统计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有20%左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精神上的障碍和紊乱,但大多数都能恢复正常,手术前的心理指导和手术的心理开导都会有利于患者精神和心理上的调整。

专家简介

韩林,男,浙江宁波,医学博士、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师协会心脏大血管学会委员、中华医师协会冠心病学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分会委员,中国外科年鉴心脏外科分辑主编。获得“中华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好医师”(金刀奖)称号年起从事胸心血管外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大动脉瘤、先心病外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手术治疗合围手术处理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研究,首次建立并开展了采用肺血管顺应性测量反映肺动脉血管重建,优化了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救治方法,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相关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近年来注重老年心脏病的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积累了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心脏手术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5岁,救治成功率达到了98%以上。~年赴加拿大Alberta心脏中心进修,共参加冠状动脉架桥手术余例,以自己勤奋好学的态度和扎实的外科技术,赢得了国外同行的信任,一年内在该中心主刀余例,现每年完成各类心脏手术例,其中冠状动脉外科手术例以上,熟练掌握不停跳、全动脉化等冠状动脉搭桥技术;开展了瓣膜微创手术治疗,在小切口下和胸腔镜辅助下完成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和成形手术;每年完成急性主动脉夹层全弓手术50例。负责申请了全国首批心脏移植开展单位,成功开展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性心脏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0篇,参编学术著作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重点基金和上海市自然基金各一项,还参加了国家计划和卫生部行业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

擅长: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大动脉瘤、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尤其擅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术以及主动脉根部和大血管手术和心脏移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zd/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