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熬夜吗北京25岁博士猝死ld

“田肖华不断用双手或单手按头,他走到垃圾桶边呕吐,又踉踉跄跄走回窗边,坐到地上,躺了下去,像是不甘心,又坐起来,又躺下……最终一动不动。”7月17日凌晨,这位25周岁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死在了中国传媒大学实验室大楼的走廊。遗体被发现时,距离死亡已经过去5个多小时。1事件回放7月17日(事发当天)7月18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保卫处电脑前,肖莲和丈夫田波在看监控回放。画面上是儿子田肖华死前最后的场景:7月17日凌晨2点19分,田肖华从实验室二楼乘电梯来到五楼,低着头,走到电梯旁的窗户前,不断用手按头,有时候用两只手,有时用一只,大拇指扣在两眼之间。他开始抽烟,一根接一根,大概是抽到恶心了,摇摇晃晃走到不远处的垃圾桶吐,又踉跄地走回窗边,坐在地上,躺在地上,坐起来,躺下去,像是不甘心,又坐起来,又躺下……直至一动不动。播放监控的人提醒肖莲,田肖华大概是从3点30分开始就不动了。7点14分,一位清洁工从电梯上来,没有理会,匆匆去干活。这位女性清洁工张丽8月11日向澎湃新闻回忆,7月17号那天是周日,她比平常起得晚,7点多才来学校。难得的周末,她想早点把活干完回家。出了实验室五楼电梯,张丽瞟了一眼窗边,有人躺着。她没在意,寻思:这人怎么喝多了躺这了?她急着干活,怕把躺着的人弄醒,拖地时没敢拖那附近,动作也特意放轻点。监控显示,7点40分,一个男生从对面电梯来到五楼,张丽叫住他。男生侧头远远望了一眼,似乎表示不认识,拐弯径直进了实验室。张丽回忆说,这位男生她认识,所以她叫住他问:那人怎么躺那睡觉,是不是喝醉了,你要认识就叫他一下。小伙子侧头看了对面窗边一眼,说不认识。张丽想不认识就拉倒吧,让他睡吧,活也干完了,下班回家。张丽走后,五层只剩小伙子一人,他叫王永亮,是五楼实验室的学生,每天都很早来实验室。监控显示,王永亮端着脸盆又出来了,不是去看田肖华,而是去厕所。从厕所出来,回了实验室。王永亮8月10日向澎湃新闻回忆,他去厕所中途路经躺着的人,没靠近,远远看了一眼。他之所以那么确定躺着的人不是五楼的,是因为这层楼的人他都认识,每个人大体什么装扮也都知道。他说当时没怎么感到奇怪,猜可能是个农民工,正好四楼最近装修。他看过楼下小树林里,中午有农民工躺在地上睡觉。如果不是农民工,就像清洁工说的,应该是谁喝醉了,过来找一空地睡觉。王永亮心里想着,还是不要靠近,万一他醒了可能耍酒疯。监控画面上显示:8点20分,来了另一个男生,好像认识田肖华。他看情况不对,急忙去叫人。同层实验室的师哥慌慌张张地找到了王永亮,说他们实验室的田博士躺在外面,让他一起过去看看。田博士?王永亮记起最近在网上看的技术博客,就是田博士写的。王永亮万万没想到以这种方式跟田博士初次见面。他觉得不对劲,蹲下摸了摸田肖华的右手脉搏,发现整个胳膊都是硬的凉的。这时又来了一个男生,了解情况后开始报警、打。监控画面上:陆陆续续来了许多人,警察、医生、学生、老师……有的抱头痛哭,有的相互安慰……(实验室五楼事发地,如今堆满了桌椅。)7月16日(前一天)田肖华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课程均就读于该校。博士研究方向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数字视频技术,今年开学后他即将读博三。田肖华死亡前一天:室友冯一鸣记得,7月16日早上8点,他出门去参加会议,走的时候田肖华还在床上躺着,问了他一句:“你要出门啦?”往常,早出晚归的都是田肖华。他俩不是同一个学院,一个文科一个理科,年纪差一轮,生活方式也截然不同。文科忙在写论文时,理科忙在平时,田肖华基本每天早上9点去实验室,宿舍晚上门禁是22点,他大概21点回来。在冯一鸣看来,室友的生活是缺乏情趣的。他不看电影、不打球、不去音乐会,不知道网络红人Papi酱和很火的韩剧《太阳的后裔》,也不谈个女朋友。每天晚上回来,在电脑上摆弄的也几乎都是程序或与专业相关的内容。田肖华在学业上的确很钻研。9年来,他曾发表多篇国际会议论文,在香港等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撰写视音频技术博客,荣获、年度CSDN(中国软件开发者平台)博客之星。其中的视音频技术专栏,被称为视音频技术从业人员“优秀的参考手册”。7月份进入暑期以来,冯一鸣发现室友有些反常。他开始睡懒觉,早晨经常睡到10点11点,问他为什么,田肖华说自己有点累。他不出门,甚至在宿舍连吃了几天泡面。他的大学本科室友罗生回忆,今年5月末,他曾和田肖华见面,田提到接下来会忙起来了。肖莲知道,儿子在课外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比如答应清华大学出版社出书。7月15日晚上,田肖华在宿舍接连去了5趟卫生间。冯一鸣感到奇怪,推门进去一看,田肖华没上厕所,坐在马桶盖上抽烟。他平时不怎么抽,冯一鸣问他怎么了,他说自己抑郁了。再问为什么,说是因为女朋友的事。冯一鸣像往常一样开导室友,帮他分析当前的首要任务:把开题报告写好、把没发表的论文发表、再找个好工作。末了还鼓励一句:“等你变强大了,后面会站一排女生。”冯一鸣觉得自己的劝说是有效果的,室友应该听进去了。在此之前的7月11日,田肖华跟朋友王文有过一次   ●家族历史中曾有年轻家庭成员在不明原因下突然猝死。   ●运动﹑激动或受惊吓时曾有昏厥(晕厥)状况。   ●运动时有恒常或不寻常的胸闷或气喘。   ●有心脏病史,例如冠心病、出现过早期心绞痛等症状。缓解熬夜伤害,你要这么做:1、每天深呼吸5次   每天深呼吸5次能提高肺活量,增加脑供氧量,解除疲劳。反复进行吸气、呼气,每次3——5分钟。此外,还可以摄取少量甜食,迅速补充体能。2、提高睡眠质量   有些人并非不睡,是睡眠质量不高,或者劳累过度失眠等,这类人要注意提高单位时间睡眠质量,即是延长深睡眠时间。   3、尽量不要熬夜   尽量不要熬夜,尽量不要熬夜,尽量不要熬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得已的熬夜,也要注意休息!日常如何预防过劳死:1.按生物钟作息所谓生物钟,是指人体内各个器官所固有的生理节律。一个人应该按照自身的生理节律来安排作息,如果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觉,三餐不定时,则你将整天昏昏沉沉,疲惫不堪。 2.强化三餐营养在安排一日三餐时,一要品种多样,二要各品种之间的比例均衡,偏废不得。当然,也不排除在保持“平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对营养物质作出某些调整,以便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3.学会主动休息人体持续工作愈久或强度愈大,疲劳的程度就愈重,消除疲劳的时间也就愈长。学会适时主动休息,不仅可保护身体少受或不受疲劳之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做起:①重要活动之前抓紧时间先休息一会儿;②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星期天应进行一次“整休”;③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进餐和睡眠以外,还应规定一天内的休息次数、时间与方式;④重视并认真做好工间休息。4.定期进行体检无论青年还是中老年人,也不论体力还是脑力劳动者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有关心脏的其他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发现疾病,不论轻重,都要及时认真治疗。5.善于劳逸结合要学会调节生活,短期旅游、游览名胜;爬山远眺、开阔视野;呼吸新鲜空气,增加精神活力;忙里偷闲听听音乐、跳跳舞、唱唱歌,都是解除疲劳,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疲劳症的精神良药。6.坚持合理运动现代人的工作往往有静而不动的特点,而最易使人疲惫的莫过于长期不活动。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分钟,或一星期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都是必要的。经常运动的人,肌肉的萎缩和力量的减退可推迟10~20年,血压可保持稳定的正常水平。运动还能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出,从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长期坚持健身跑和徒手体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工作能力会大大加强。7.保持心情舒畅不仅是体力不济会导致过劳,心理性过劳---失望、焦虑、恐惧、神情沮丧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现代心理学研究: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烦闷、懊悔、愤恨、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个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乐天派。讲到最后,就拿这张图来结尾吧——

编辑

CC

来源

凤凰网等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zd/7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