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首例新型腹主动脉支架Incraft

腹主动脉瘤(AAA)是老年人的一大健康杀手,数据统计显示,腹主动脉瘤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0%左右,该病5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腹主动脉瘤最早采用开腹人工血管替换的方式进行修复,然而,由于患者往往高龄,并且多合并有冠心病、脑梗塞、慢阻肺等,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开放手术。

年应用至今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aorticrepair,EVAR)经过3代产品的更新,取得了与外科开放手术相当的修复效果,显著扩大了可接受腹主动脉瘤修复的患者范围(高龄患者,心肺功能不足以及糖尿病等开放手术禁忌症)。然而,由于腔内修复术源自西方,发展20余年的腔内修复支架系统目前仍无法很好地满足中国患者腔内修复的需要,仍然存在诸多痛点。如:中国患者血管直径更小,且迂曲、狭窄、钙化等问题突出,导致支架植入失败等。针对以上问题,美国CORDIS公司推出了全新的InCraft极细腹主动脉支架系统,该款支架具有全新的生产工艺和设计、全新的极细超柔顺超润滑输送系统。

InCraft是迄今为止问世的最新一代腹主动脉支架系统,具有如下优点:(1)极细14F(4.5mm)输送系统外径,远低于目前的所有产品(6mm)。即使应用于偏小身材的中国患者也可以通过穿刺进行腔内手术;(2)独特的模块锁定结构设计,5年期临床试验表明,无支架组件脱离。避免了由于二次手术带来的额外医疗资源投入和患者病痛。(3)全组件激光雕刻生产工艺,极大的提高了支架的抗金属疲劳性,整体无焊点。显著降低了支架的断裂率。

河南省首例全球最新型腹主动脉支架系统InCraft于年5月19医院血管外科杂交手术室顺利植入,血管外科主任翟水亭教授带领的团队为大家呈现了两例精彩病例,详细情况介绍如下:

病例一:男性,63岁,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3个月余为主诉入院,进一步检查确诊腹主动脉瘤。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后,拟定穿刺实施EVAR手术。

术前主动脉CTA:腹主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69mm。

术中DSA:支架植入前造影提示与CTA评估一致。支架植入后造影显示瘤体隔绝完全,未见明显内漏。

医院血管外科崔明哲副主任医师、史帅涛博士、王国权博士为患者实施手术。

病例二:女,89岁,腹痛15天为主诉入院,主动脉CTA提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并周围血肿行成,拟定急诊实施EVAR手术。

该病例特点:患者的腹主动脉分叉处直径只有15mm,目前常规的腹主动脉支架系统要求腹主动脉分叉处直径大于18mm。因此我们选用最新型的Incraft腹主动脉支架系统,该款支架在腹主动脉分叉直径小于15mm的患者有成功的植入病例。该型支架主体部分输送鞘直径只有14F,主体远端髂腿直径只有11mm,该患者通过穿刺完成手术,手术效果非常好!

术前CTA:腹主动脉夹层破裂并周围血肿形成。

术中DSA:支架植入前造影提示与CTA评估一致,腹主动脉分叉上方可见造影剂外溢,考虑夹层破裂。支架植入后造影显示腹主动脉夹层隔绝完全,未见明显内漏,造影剂未见外溢。

医院血管外科崔明哲副主任医师、史帅涛博士、王国权博士、张东宾医师为患者实施手术。

医院血管外科为国内首家多学科融合团队,医师构成包括血管腔内治疗医师、心脏大血管医师、血管外科医师、普通外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现有医师20名。在此平台之上,能够开展包括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B型)、胸腹主动脉瘤、颈动脉狭窄闭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肾动脉狭窄、布-卡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外科治疗和杂交治疗。年手术量逾台。年,主动脉疾病手术超过余台,居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在复杂下肢动脉、下肢静脉等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真诚欢迎全国的血管外科专家前来指导和经验交流

医院血管外科咨询

医院综合服务平台

赞赏

长按







































鐧界櫆椋庡寳浜摢瀹跺尰闄㈠ソ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庤澶氬皯璐圭敤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zd/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