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塞的脑子,律动的肚子

梗塞的脑子,律动的肚子

70多岁的蒋奶奶突然发现说话不利索,口齿不清,左边的手脚使不上劲。莫非是中风了?一家人着急地把她送到我院就诊。神经内科医生为蒋奶奶开了头颅CT检查,诊断为左侧颞顶叶脑梗塞,收入病房治疗。

入院后,床位医生为蒋奶奶做了全身的体格检查,腹部触诊时,惊奇地发现蒋奶奶肚子上有一个鼓起的跳动的大肿块,并且跳动还很有节律。

这是一个巨大的动脉瘤呀,神经内科医生立刻紧张起来。这么大个动脉瘤一旦破裂患者是必死无疑了呀!床位医生立即通知了神经内科姜玉龙主任医生,神经内科团队研究讨论后请我院血管外科范隆华教授会诊。

蒋奶奶的儿子把这个“大肿块”的由来全都告知了医生。发现这个会跳的肿块已经是五年前的事情了。5年前医院就诊,医生说可以手术治疗,但当时十几万的手术费让家里犯难了,同时医生告知手术成功概率仅三成。“我们当时觉得手术风险太大,手术费用太贵,想着能不能先保守治疗,等筹到钱了再手术。但是后来老人也没啥不舒服,似乎也习惯了,也就一直拖到现在。”当范隆华教授问及最近有无不适感觉时,蒋奶奶说:“以前这个肿块没啥感觉的,所以也就随它去了。肿块之前没这么大,但最近增大挺快,而且不能碰,一碰就痛,胃口也不好,感觉吃了不消化,呕吐过好几次,不知道是脑梗的关系还是这个肿块的关系”。

急性脑梗塞,需要立刻处理。巨大腹主动脉瘤,有先兆破裂的迹象,也需尽快手术,如何抉择?这道难题明显摆在了神经内科和血管外科两个团队的面前。权衡了所有的风险和利弊后,两个团队决定联合治疗,先由神经内科处理脑梗,血管外科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及生命体征变化,找到最佳时机为蒋奶奶做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在与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时,蒋奶奶的儿子又露出了为难的神情和很多顾虑:5医院的大教授的话尤在耳边,十几万,三成把握,现在经济不是问题了,但是这个三成把握……医院难道比市级大教授还厉害?

范教授告诉患者和家属,以前都是进行传统开腹手术,确实存在机体创伤大、手术风险高,但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已越来越多的取代传统手术,蒋奶奶在微创手术下能得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同时风险也明显降低。家属表示信赖医生,同意手术。

神经内科的溶栓治疗很顺利,很快蒋奶奶的急性脑梗得到了控制,症状改善明显。血管外科团队拿捏好时机,完善各项检查后,蒋奶奶被推入了介入手术室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手术顺利,一个多小时后安然无恙的从手术室推出,肚子上的肿块不但明显缩小,而且再也推不动了。没多久,蒋奶奶可以出院,脑梗塞和腹主动脉瘤两个疾病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奶奶感谢万分。

专家介绍

血管外科

范隆华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专家介绍

上海市血管外科质量控制专家,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生导师,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上海市青浦区首届领军人才,青浦区预防脑卒中技术组长,医院青浦分院副院长。

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获外科学博士学位。年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ClevelandClinicFoundation(CCF)进修血管外科。

作为第一负责人,完成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完成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2项,青浦区科研基金1项。

荣获上海市医务工会科技创新能手称号。2次获得上海市青浦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有10余项国家专利授权证书。

擅长微创治疗颈动脉狭窄、下肢静脉血栓、静脉曲张。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下午(特需)。

神经内科

姜玉龙

主任医师

专家介绍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医疗卫生委员会委员,青浦区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成员。从事神经内科20年,擅长于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神经内科危重症、眩晕病因追查及“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帕金森病诊断及治疗,TCD发泡试验。研究重点为神经血管功能检查,及神经重症监测与治疗。曾获连云港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连云港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次,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青浦分院徐熙春医学奖一次。

专家门诊时间

周二上、下午,周四下午。









































北京皮肤病专科医院
白癜风如何复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zd/3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