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在平痴迷原创的好医生,精于书画的大专家

手术为生民立命,书画为天地立心。不拘前不见古人,犹期后涌大批来者。

景在平,年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科大学(原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军医院“心脏瓣膜疾病腔内微创诊治中心”主任、“主动脉夹层腔内微创诊治中心”主任、血管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委会主任委员,“腔内血管学”的创立者。

一、做人要“有意义”“有意思”

再完美的跟创终究是跟创,再有缺陷的原创依然是原创。原创就是登顶,最具挑战,最有意思。

医院血管外科,一块展板映入眼帘:创新为魂,以“三相通“(文理相通、古今相通、中外相通)实现”三融合“(医学与人文相融合、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科学与文化相融合),以原创化实现国际化。景在平率领他的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这一行动纲领,在腔内血管外科领域取得了骄人成就。

景在平,生于昆明,长于山东,行于上海,成于中国,翔于世界。六十年来风和雨,百万里路云和月。入世一管笔,出世一柄刀,既长悬于腕,更长悬于心。在刀笔相通的追求中实践着自己的铭言:手术手书手疏手熟手泽长剪拂艺手成道,法刃法笔法低法高法心恒忖度极法至无。

景教授说他生理年龄65岁,职业年龄45岁,专业年龄35岁,倒着活才能越活越年轻。景教授经常自嘲打小生得“沧桑”,所以多年以来一直被谐称“景老”。对此现象他自己归纳出了“三对半”:同道叫“景老”,是一半赞佩,一半调侃;学生叫“景老”,是一半尊重,一半省劲;他自己也答应,是一半清醒,一半糊涂。

景教授经常讲:人生就六个字,有意义、有意思。“有意义”就是看你能为别人做点啥。对医者而言,就是要贴着患者的需求做事儿。“有意思”就得创新。光“有意义”不能持久,光“有意思”不能深入。他终身追求元气淋漓的创新人生,失败九十九次,有一次成功,前面所有一切都成了过程,就特有意思。

他的创新感悟是:创思如灯、创行若耕,创业安身、创造立命,创新为魂、创路为生,横命惟新、纵创追穷。

能将挫折力转化成创新动力者,是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大力士。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必定要经历陷阱和曲折;搞原创一定会出错,会有死亡率。所有这些都会引发非议和挫折感,从而产生孤独感。景教授讲:孤独乃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在山脚下狂欢孤独,需要些随行气;登山绝顶孤独狂欢,需要点独行气。

景教授牵头原创的“景氏分支型腔内移植物”获得了国家CFDA正式批准上市,成功转化,全国推广应用。景教授还创造了三种国际公认的“景氏手术”。

二、过“三山”而入仲“门”

年,高中毕业的景在平参军入伍,被选调到卫生所成为一名卫生兵。后经部队推荐,景在平考上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由于学业十分突出,大学毕业后,他留在了第二医院外科,成为一名人民军医。

医院医院,拥有吴孟超、仲剑平等众多知名专家。仲剑平,男,年11月出生,江苏常熟人。解放军文职特级教授,专业技术一级。仲老年首次研制成功双气囊三腔管,后在全国推广应用至今,挽救了无数门脉高压大出血病人的生命。

仲剑平当时是医院普外科主任,景在平有心成为他的弟子,多次提出要考他的研究生,但仲老都没有明确态度,这便有了过“三山”而入仲“门”的故事。

年夏,景在平擅自让一位切除阑尾的老年患者提前出了院。那天下午,仲老把他叫到办公室,和气地说:“那位老年患者出院时,在医院门口晕倒了,你知道吗?”“这是白糖票和他家的地址,你赶快买半斤白糖,到他家去看望一下。”

景在平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当他提着半斤白糖骑车匆匆赶到上海市郊患者家时,围坐在夏夜月光院落里吃晚饭的患者家人吃了一惊。他们感叹地说:“哎呀,景大夫太关心我们了。”那天晚上,景在平在患者家人的感谢声中推车走出院落篱笆门,月光浸得他心里暖融融的。这便是他过的第一座“山”。

年秋的一天,景在平收治了一位带着胆管“T”型引流管的二次胆道手术患者。当天下午一上班,仲老就吩咐说:“景大夫,请为那位患者测一下胆道压力。”听到这一指令,景在平的脑袋顿时“嗡”地轰响起来:测胆道压力,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

景在平请教了多位师兄,大家都说没测过。一位师兄灵机一动说:“可借用门静脉测压玻管试试?”这令景在平茅塞顿开。他立即借来测压玻管,反复测压。经过一番实践,这个胆道压力被他稳稳地测出来了。这便是他过了第二座“山”。

年年底,景在平觉得自己的刀法已相当“溜”了。一天,仲老带着他开一个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手术,手术在师徒默契配合下顺利进行,正要切断颈前肌群时,仲老突然说:“等等,我问你,颈前肌群是在中上1/3还是在中下1/3钳夹切断?”景在平胸有成竹地答:“在中上1/3。”“为什么?”这一问,景在平卡住了,因为手术图谱上只讲了要在中上1/3钳夹切断,但没讲为什么。“好,我知道你答不出,限你三天找出答案。”

但病房工作一忙,他就暂时把这个问题放下了。谁知第三天一早,刚交完班,仲老突然问道:“景大夫,那个问题,你找到答案了吗?”众目睽睽之下,景在平额头冒汗,不敢正面以对。完成查房后,他就一头扎进图书馆。经过大半天查找,他终于在一本旧版的《手术学》上找到了答案。这便是他过的第三座“山”。

过了“三山”,仲老主动对他说:“明年,你可以考硕士了。”于是,景在平终于在年成了仲老的首位硕士研究生。

三、将自己铺成自己的路

30年前,景在平创建医院血管外科。“把自己敲成自己的鼓,将自己写成自己的书。把自己打成自己的铁,将自己铺成自己的路。”景在平自创的这首“自鼓歌”,伴随着他的创业之路。

年,他毅然选择血管外科为一生的专业道路,对此,有好友说:你选择的,不是一条死路,就是死路一条。当时,景在平想起鲁迅的名句“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心里立下誓言:于无路处创出路,于死路处出活路。

在选定血管外科道路后,以什么为切入点就成了起步的关键。景在平遍览国际前沿期刊,发现对血管系统疾病实施传统手术前途不大,基因药物治疗前景不明。于是,他毅然决定,选择“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腔内微创治疗为研究方向。

创科伊始,医院拿不出经费支持科室建设,景在平就多方奔走,获得62万元无息贷款,大胆从国外引进国内首台血管镜,首次看清了心脏不停跳条件下人体血管内的立体结构。从此,他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临床研究,积累了一大批微创诊治病例,竖起了腔内血管外科大旗,迈出了我国腔内血管微创诊治的第一步。

年在国内成功完成第一例胸主夹层动脉瘤微创腔内隔绝术,年又完成世界首例肾周腹主动脉瘤开窗型腔内隔绝术。进入21世纪,景在平的创新成果连续荣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刘华清上将欣然为其题词“创新为魂”。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腔内血管学国际大会”在上海召开。景在平决定做一台在会议现场实况直播的示教手术。患者为主动脉弓右弓转位畸形和巨大的夹层动脉瘤,由于他的夹层动脉瘤腔特别大,把他原来的主动脉真腔挤压得特别细,景在平在手术台上,无论从上臂还是腿上都无法将导丝穿入其主动脉真腔,上下两方向来的导丝,都很容易因血流冲击而滑入巨大的夹层动脉瘤腔内。如果导丝不能贯穿真腔,血管腔内移植物就无法导入到夹层撕裂口处,也就意味着微创腔内治疗无法成功实施。时间快速流失,眼看这台直播手术将以失败告终。

面对如此困境,景在平并没有惊慌退却。他的大脑异常活跃,“花深深,一钩罗袜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带,试结同心”(宋代郑文妻的《忆秦娥·花深深》)的诗意景象在他脑海里闪现。正是“闲将柳带,试结同心”的意境,使他灵光一现、茅塞顿开。他很快用导丝在手术台上自制出一个“圈套器”,将其从股动脉导入到夹层动脉瘤腔内,同时将另一弯头导丝从臂动脉导入,让它们在瘤腔血流冲击下顺势形成相互套接,实现了“巧结同心”,从而通过顺势牵引一举实现了贯穿导丝于主动脉真腔的奇想。

难题迎刃而解,手术大获成功,巨大的夹层动脉瘤被完全隔绝。“腔内血管学国际大会”会议大厅里情不自禁地爆发出雷鸣般掌声。

四、“生命然象书画”募款万救助患者

悟艺于搏命,创艺于舍命,出艺于救命。景在平总是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

如果说主动脉瘤是动脉硬化慢性损害造成的慢性扩张,那么,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则是高血压急性撕裂主动脉壁所造成的急性扩张,发病急骤,猝死率极高。在景在平探索成功“腔内血管微创疗法”之前,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唯一有效方法是开胸大手术,被患者形容为“不开刀九死一生,开大刀一生九死”。

微创治夹层,去找景在平。“腔内血管微创疗法”为患者带来了简捷快速又安全可靠的疗效,只需要局部麻醉穿刺股动脉,在主动脉夹层撕裂处经导管导入释放一段内衬的人工血管移植物,即可封闭主动脉夹层撕裂口,从而根除夹层破裂的后患。

他不仅开创了中国球扩式心脏主动脉瓣微创腔内置换术的技术创新先河,而且还开创了一个书画艺术与手术技术相结合的爱心创新模式。他驭管蛟若、游刃班如,他命我似、泣血涟如。他在血管中开路,在心脏中开门,切实践行了他提出的“医学与人文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科学与文化相结合”的创新理念。

用微创疗法救治患者,技术上没有问题,但昂贵的手术费如何解决呢?20世纪80年代末,他以“学科贷款”引进血管镜进行爱心诊治。20世纪90年代初,他以“国际寻款”启动主动脉瘤腔内微创爱心救治。这时,他毅然决定义卖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筹集爱心善款,来救治那些进退两难的患者。

景在平在救治患者之余,更加用心于书画创作,最终自成一派——“生命然象书画”。截至目前,景在平通过售卖自创书画募款余万元,用于救助贫困患者。其爱心事迹在百姓中口口相传,广受赞誉。由此,景在平曾荣获“感动上海十大人物”“上海市拥政爱民模范”荣誉称号,也曾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景在平在生命艺术中致真,在自然艺术中致美,在生命自然艺术相融合中致善。

五、创建世界一流的血管外科

景教授率领团队历经三十余年的创建和发展,医院血管外科在国家层面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在军队层面建成了“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在上海市层面建成了“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在大学层面建成了“创新研究型学科”。但他的目标却是要创建世界一流的血管外科。

景教授从学科创建之初就亲自确定了科训:“医德为首、医道为本,创新为魂、行医为人。”景教授对上述四句中的四个“为”字别具新意地解释为:“在‘为’病人服务中‘为’人”。经过三十年咬牙坚持和春风化雨,上述“四为含八为”之训铭,已逐渐化为医院血管外科的品格。

带团队,景教授经常思考:用什么凝全科之神,定全科之心,启全科之思,铸全科之魂。医院血管外科,已发展出“医疗平台”、“护理平台”、“科研平台”、“教学平台”、“器具平台”、“信息平台”、“经济管理委员会平台”和以党支部、科委会为主的“铸魂台”等八个管理平台。

要使技术创新的硬实力更硬更实,就需要学科创新文化的软实力更欣更鼓。景教授率团队创设了学科建设十五项考核指标,分为基础医疗指标五项:门诊率、住院率、手术率、出院率、随访率;创新研究指标五项:发表率、基金率、专利率、成果率、人才率;人文建设指标五项:人文理念、人文服务、人文环境、人文制度、人文成果。

技术创新之根本是为了化成能直接为患者救命的现实生产力,学科创新之根本则是为了化成能直接为患者服务的先进理念和温馨的学科生态环境,使学科成员感到有信心有温度,使学科病员感到有温度有信心。

不痴魔何以动同仁之真心,无癫狂焉能激同道之深魂。回顾过去30年,景在平认为自己只做了一件事:将传统的巨创手术创造性地转化成了令人鼓舞的腔内微创手术。展望未来30年,景在平认为自己也将只做一件事:将腔内微创手术创造性地转化为更令人鼓舞的无创治疗,使医院血管外科成为世界一流。

 

部分内容参考:《光明日报》(陈劲松,年10月25日)《30年做好一件事——海军军医大学教授景在平的仁心大爱》。







































贵州白癜风
儿童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zd/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