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通常直径增大50%以上定义为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好发于老年男性,男女之比为10:3,尤其是吸烟者,吸烟也显著增加动脉瘤破裂风险。绝大多数的腹主动脉瘤为肾动脉水平以下的病变。
二、腹主动脉瘤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常见的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少见病因包括动脉中层囊性变性、梅毒、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感染、结缔组织病等。腹主动脉瘤的常见致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高龄、男性等。
三、腹主动脉瘤的病理分型
真性动脉瘤:瘤壁各层完整;假性动脉瘤:无完整动脉瘤壁结构,瘤壁由动脉内膜或纤维组织构成,瘤腔与动脉管壁相通,临床多见于创伤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动脉内膜破裂后,动脉血流经动脉内膜及中层间穿行,使动脉壁分离膨出。
四、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多数患者无症状,常因其他原因查体而偶然发现。典型的腹主动脉瘤是一个向侧面和前后搏动的膨胀性肿块,半数患者伴有血管杂音。少数患者有压迫症状,以上腹部饱胀不适为常见。症状性腹主动脉瘤多提示需要手术治疗,其症状主要包括:
疼痛:为破裂前的常见症状,多位于脐周及中上腹部。动脉瘤侵犯腰椎时,可有腰骶部疼痛,若近期出现腹部或腰部剧烈疼痛,常预示瘤体濒临破裂。破裂:急性破裂的患者表现为突发腰背部剧烈疼痛,伴有休克表现,甚至在入院前即死亡。若破入后腹膜,出血局限形成血肿,腹痛及失血休克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但血肿往往有再次破裂入腹膜腔致死可能。瘤体还可破入下腔静脉,产生主动脉静脉瘘,可出现心力衰竭。瘤体偶尔可破入十二指肠引起胃肠道大出血。其他严重并发症:瘤内偶可形成急性血栓,血栓脱落可造成下肢动脉栓塞。十二指肠受压可发生肠梗阻,下腔静脉受压阻塞可引起周围水肿。
五、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腔内治疗,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但随着腔内治疗材料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腹主动脉瘤倾向于腔内治疗。
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目前仍是治疗此病的经典术式。麻醉要点如下:
1、麻醉原则
控制高血压、心动过速,以免加重出血、心肌缺血及瘤体破裂;利用调节液体量和药物作用,预防和纠正腹主动脉阻断和开放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其并发症。
2、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进行全面检查,除常规外还要进行超声心动及肺功能检查,了解心肺功能;冠心病患者做心肌核素显像,必要时做冠脉造影,了解心肌供血情况;同位素肾图,了解肾功能;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减少缺血引起的心率增快,对稳定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作用;高血压患者术前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术前禁烟两周,有利于术后减轻肺部并发症。
3、麻醉方法:一般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术前用药:心血管麻醉常规用药,吗啡和东莨菪碱肌注术中监测:心电图、有创动静脉压、动脉血气、末梢血氧饱和度、脑氧监测,重症的可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经食道二维超声心动图;麻醉诱导:注意减少气管插管时应激性高血压及快速心率失常,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心血管抑制;麻醉维持:静脉复合或静吸复合均可,避免心肌抑制,心肌缺血,维持心肌氧供氧耗平衡;
4、(敲黑板)麻醉管理的重点
腹主动脉瘤在阻断及开放动脉时发生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和其他一些并发症是麻醉管理的重点。
阻断时病理生理变化:
心血管功能变化:动脉阻断→动脉循环血量减少→体循环阻力增加→左室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及EF值减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处理:阻断前给予乌拉地尔或硝酸甘油或硝普钠组织代谢变化:阻断远端脏器组织缺血→酸性代谢产物聚集→酸碱平衡紊乱→碳酸氢钠纠正;对肾脏的影响:肾下型的动脉瘤→阻断后也引起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
开放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外周阻力下降,缺血组织血管处于舒张状态,更加重血压下降程度;回心血量减少,左右心室充盈压降低,心排血量和动脉压大幅降低,严重时可发生难治性休克而死亡;处理方法:1、在准备开放时提前纠正控制性降压,快速适当输血补液,提高血容量,升高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使心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处理方法:2、要求动脉缓慢逐步开放,使其自身有适应过程,如部分开放后心血管反应剧烈,血压剧降,可考虑重新阻断。处理方法:3、加快输血补液,保证重要脏器血液供应,尤其是心肌供血,防治恶性心率失常。
总结:腹主动脉瘤手术对麻醉要求很高,为预防术中大出血可能,可考虑置入静脉鞘,术中多查动脉血气,及时了解病人的麻醉及全身状况。
作者声明:本文主要参考文献主要为百度百科,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之用。
吕冰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