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移植和重建术、动脉内膜剥脱和成形术、球囊扩张成形术、外科手术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一站式手术……一个个对于普通人来说颇为生疏的词汇,诠释的是一项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医疗技术。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心脏外科副主任王学刚,采用国内先进的治疗手段,为两千多例疑难危重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把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患者抢救了回来,为患者解除了病痛。
“对医生而言,一身白大褂就是责任。血管外科手术人命关天,99分和0分均等于零。”这是王学刚经常说的一句话。年王学刚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医院普外科工作。年医院成立了心脏血管外科,他主动要求调到了这个既神秘又充满挑战的科室,开始主攻心血管外科疾病的治疗。
血管疾病发病是高危而隐蔽的,当时很多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我市都是空白。面对血管外科疑难杂症的不断出现,王学刚深感自己的医术急需提高,渴望能走出去,把国内外先进的医学技术学到手,把患者的病痛解除在家门口。年底,王学刚向组织提出了进修的请求,组织上很快医院、医院医院,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进修学习,重点学习大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
带着“朝圣”的心态踏进首医院大门,王学刚如饥似渴地潜心学习国内外血管外科领先技术。其他医院外,只有他一个人为了不错过每一次手术的学习和观摩机会,医院潮湿阴冷的地下室。他成了医学书店的常客,花了两千多元,把所有介入、血管外科、神经内科甚至超声等方面的书籍都买了回来,细心研读,学习笔记就记了整整半皮箱。他不浪费半点学习机会,努力抓住每一个值得学习的细节。医院对一例全国都罕见的病例进行手术,从主刀医生到手术室护士都换了三班,他却全程参加三班20几个小时的手术实习,从最初的麻醉到最后的缝合,每个环节都不放过,他忘记了疲惫,沉浸在收获技术的喜悦之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学刚在进修期间的出色表现,征服了治学严谨的专家学者。我国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孙立忠,委托一名血管外科副主任捎话给王学刚,希望王学刚考他的研究生。王学刚谢过孙教授,说:“北京真的很好很好,可是我的家乡还有那么多的患者需要我,在那里我的作用才更大。”就这样,他带着自己的志愿和满满的收获,回到了家乡。
主动脉疾病病情凶险,手术难度大,死亡率高,已列为世界性难题之一。一名合格的血管外科医生,除了有“视患者如亲人”的责任心,还必须有“第一时间、精确定位、精确打击”的高超医疗技术。而这一切,就是要医生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拖延与误差,否则会造成失血性休克,威胁生命。
年9月19日16时许,刚刚结束一天手术的王学刚接到求助电话,请求他马医院会诊。患者是一位81岁的赵大爷。该院专家医生判断,患者很可能是得了一种非常危重的疾病——“腹主动脉瘤破裂”。
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将引起致命的大出血,死亡率高达90%以上。必须尽快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手术,该手术难度大,手术技巧要求高,手术死亡率也高达70%以上。
王学刚赶到该院后立即参与抢救,给予快速补液、输血、静脉滴入升压药物,但病人血压还是逐渐下降,生命危在旦夕。王学刚顾不得考虑如果手术不成功,自己将承受的巨大压力,顾不得考虑没有家属签字就进行手术会给自己带来怎样严重的影响和后果,果断决定立即医院急诊手术治疗。并医院相关科室,开通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简化入院流程,住院费和手术签字待术后再补办。
“”急救人员用担架将患者直接送到手术室,此时患者血压已经降至65/30mmHg,已经昏迷。王学刚首先采用国际领先的股动脉穿刺置入球囊导管技术,使之位于腹主动脉瘤近心端,充盈球囊阻断腹主动脉血流,达到暂时快速止血的目的,为进一步抢救赢得时间。
球囊阻断1分钟后血压就回升至/60mmHg。打开腹腔后可以看见直径8厘米的巨大腹主动脉瘤,瘤体已经破裂,腹腔内出血量已超过毫升。手术中,克服了腹膜后广泛血肿导致动脉瘤解剖困难和动脉壁钙化等难题,完成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手术。
手术中采用的股动脉穿刺置入球囊导管阻断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血管中心偶有应用,而且都是在X射线全程监视下应用。但是,这位患者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生命垂危,无法搬运到有透视设备的导管室,王学刚采用的是盲穿技术,即在没有任何X射线监视下穿刺置入球囊导管,并成功阻断止血,为手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苦、紧张、细致的手术,手术终于获得了成功!
年2月的一天,一位93岁高龄的患者慕名找到王学刚。王学刚诊断,这位患者得的是非常严重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合并急性血栓形成,左下肢极重度缺血,整条左腿都已经麻痹,变成了紫黑色,左足趾已经缺血坏死。如果不在短时间内开通动脉恢复血流,那么整条左腿都将坏死、甚至由于缺血产生的毒素大量吸收而危及生命。此前,这位高龄患者医院就诊,各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惊人的相似——截肢,甚至要从髋部进行高位截肢。唯一的希望就是尽快手术开通老大爷的大腿和小腿动脉。但是,患者已合并严重的冠心病、心力衰竭、肺气肿等,手术风险极大。
尊重患者的选择,尊重患者的信任,这是他从医多年的原则之一。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其惟一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职责。王学刚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制定了手术方案。决定采取微创的血管腔内治疗,在大腿根穿刺,以介入方法开通血管。
由于患者左股动脉钙化极其严重,在开通股动脉一半时阻力巨大,实在难以开通。这时,王学刚采用国际上处理此类病变最先进的技术,在股动脉远端的腘动脉逆行穿刺,利用逆向导丝技术完全开通股动脉,然后一鼓作气将小腿动脉也完全开通,术后一小时患者整条左腿左脚就都热了,又恢复了红润,发凉麻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术中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既挽救了生命,又保全了肢体,顺利康复出院。
王学刚每天都面对挑战,带领他的团队,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挽救着一个又一个垂危的生命。医院医院乃至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一旦有危重血管外科急症都纷纷向王学刚求援,而王学刚不管有多疲惫,也不管病情多复杂、多危重都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人送绰号“救火队长”。
年3月21日深夜,王学刚接到会诊通知,本院妇产科产妇于女士产后大出血,出现失血性休克和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情十分危急。经过大量输血、补液及促宫缩治疗后,于女士出血还是难以止住,而且出血速度越来越快,出血量近毫升,相当于人体血液总量的2倍,血压逐渐下降,生命危在旦夕。产后大出血是产科急症的一种,有着非常高的死亡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罪魁祸首,传统的抢救措施是切除子宫保命。但是患者病情极度危重,麻醉、手术风险都极大。
王学刚火速来到抢救室,此时他想到的就是挽救生命,尽一切可能挽救生命!面对险情,他和其他医护人员在三分钟之内将产妇转至介入手术室,迅速采取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止血,仅用10分钟即成功止住大出血,达到快速提升血压的目的,为进一步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利用40分钟完成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手术,堵住出血源头,出血即刻停止。随后,全院多学科20多名专家密切协作,全力抢救,经4个多小时连夜奋战,打赢了这场生命保卫战。既挽救了患者生命,又保住了患者子宫。
随着王学刚介入技术日臻成熟,特别是在血管外科专业上取得突出成绩,医院成立血管外科,由王学刚任主任并兼任心脏外科副主任。凭借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他走出了一条以微创手术治疗为主导,外科手术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一站式手术为特色的学科发展道路,一次次从死神的手中夺回患者的生命,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首屈一指的血管外科专家。每一项医疗成果,无不彰显着他和他的医学团队的艰辛与付出:
——在国内率先创造性应用球囊阻断+介入栓塞止血技术成功抢救产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DIC患者;
——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率先独立开展了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破裂、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置入术;
——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率先创造性的在无X线监测条件下应用盲穿技术置入球囊导管止血技术,成功抢救佳木斯市首例腹主动脉瘤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该项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抢救成功率;
——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率先以介入栓塞方法治疗内脏血管破裂大出血,在主动脉、内脏大血管破裂出血的急救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率先独立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目前是黑龙江省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最多的医生;
——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率先独立开展了下肢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治疗,糖尿病足介入治疗,介入导管碎栓、溶栓治疗肺栓塞;
——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率先独立开展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狭窄支架置入手术;
——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率先独立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脾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
——率先独立开展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首例射频消融术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据不完全统计,王学刚和他的医疗团队填补了1项国内血管外科领域、20多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血管外科领域的医学空白。
敢在人的“发动机”上做动作,敢在人的“大动脉”做文章,注定心血管外科的医务人员要有足够的魄力和胆识;而墙上挂着的一面面感恩医生济世救人的锦旗和牌匾,走廊里为一张床位排队等候的患者,医院心血管外科这一团队。他们用热诚用关爱,用真心,兢兢业业地为佳木斯人民的健康事业付出努力。
无影灯下点燃生命之火。年以来,王学刚为两千多名血管外科病患者成功实施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也换来了两千多个家庭的幸福。他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多次奔赴鹤岗、双鸭山、宝清、宝泉岭、七台河等地义诊、会诊,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抢救患者。现在,王学刚每年为患者做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多例,每天工作长达10多个小时,同事们给他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绰号——“拼命十三郎”。
来源
市委宣传部
作者
高铁耕赵营
编辑
李晗
点击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