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您好,刘教授,栓子保护装置价格相对高昂,您可以谈一谈临床上是否应该常规使用栓子保护装置呢?
刘暴教授
目前斑块旋切装置在动脉硬化的病变中应用广泛,尤其针对闭塞性病变。但是临床运用过程中,很多医生对是否需要使用栓子保护装置是有所疑虑的。实际上,对于栓子保护装置运用与否,我认为是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首先,结合病人的经济基础判断。因为同时运用栓子保护装置和斑块旋切装置的确会增加医疗费用,并且临床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需要再运用一些其他医疗器材,如药物涂层球囊(DCB),甚至某些情况下需要植入补救性支架等措施,所以费用会相对高昂。但并不能简单依据费用就认为栓子保护装置在这些病变中不应该应用。
其次,筛选适应症。目前来讲,我个人认为保护伞,即栓子保护装置:
对于短段病变、流出道较好或者内部血栓成分相对简单的情况下,不一定非要应用;
但对于长段病变、远端只有一支流出道、甚至存在血栓的情况下,强烈建议应用。
因为费用是一方面,但是病人的安全才是首要考虑的。
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年获美国血管外科协会协会颁发的“国际学者奖”赴美学习;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心脏血管介入中心访问学习;年医院血管外科学习;年赴美国Albany医学中心血管外科访问学习。现任美国血管外科学会(SVS)会员;国际血管外科学会(ISVS)会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中青年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颈动脉学组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血管外科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北京血管医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委会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管器械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委员;《中华外科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中华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特约审稿专家;《中国微创外科杂志》通讯编委;《AnnalofVascularSurgery(中文版)》编委;《临床误诊误治杂志》通讯编委;《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杂志》编委。先后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5篇,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获华夏医学科普奖(第二位);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五位);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五位),中华外科青年学者奖”;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临床带教奖等医疗成果奖及科研成果奖等。目前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Irisin抑制NF-ΚB在血管周围脂肪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中的分子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医学人工智能科技先导专项《智能影像导航技术在腔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临床医学基金项目《彩色血流编码和血流灌注技术在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中应用价值的前瞻性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临床研究方向:重点开展大动脉疾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外周动脉及内脏动脉的手术和介入治疗。基础科研研究方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转化医学研究方向:智能影像导航技术在腔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擅长:大动脉(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下肢缺血、糖尿病足等手术和腔内治疗。▼▼按下列步骤获取全年学术日历▼▼
血管资讯VascularNews
专注血管外科领域宣传与继续教育新媒体
合作联系
Vascular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