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动脉夹层
一、疾病概念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两层分离状态,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的病理改变。主动脉夹层按照Debakey分型分为3型:I型和II型起源于主动脉窦或主动脉窦上方的升主动脉,由于主动脉窦内冠状动脉开口和主动脉弓的头臂动脉开口,通常不能进行介入治疗;III型主动脉夹层起源于主动脉峡部(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邻近区域没有主要的动脉分支,可使用覆膜支架进行经股动脉途径的动脉腔内隔绝术。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在入院前死亡的占24%,未处理者在6h内死亡的占22.7%。病因常与高血压、主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结缔组织变性、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怀孕、严重外伤等有关。
二、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采取保守治疗。
2.介入治疗使用覆膜内支架行腔内隔绝术。
3.外科手术治疗。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观察及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患者往往存在恐惧心理,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解释、沟通,以缓解恐惧心理,使患者平稳情绪,接受治疗。
2.疼痛的观察严密观察疼痛部位、性质、时间、程度,酌情使用哌替啶或吗啡达到镇静、镇痛的作用,也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夹层破裂的危险。
3.血压的观察与护理遵医嘱应用降压药。接诊时要测量四肢血压,比较有无差异,为医生提供判断病情的准确依据,然后根据病人的基础血压,有效控压。可维持在90~/60~90mmHg之间,使重要脏器得到有效灌,同时记录24小时尿量。降低血压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神志、心电图、尿量及疼痛等情况。血压下降后疼痛明显减轻或者消失,是主动脉夹层停止扩展的临床指征。
4.减慢心率通常病人因疼痛、恐惧和焦虑,心率超过次/分,心率加快可促使夹层血肿延伸,因此应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5.生活护理①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避免用力过度,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②协助患者进餐、翻身。③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指导患者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鼓励饮水。④保持大便通畅。
6.紧急处理若患者出现疼痛加剧,面色苍白、痛苦面容、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情况,应高度怀疑动脉瘤破裂,应迅速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抗休克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
7.主动脉夹层累及相关系统的观察和护理升主动脉夹层撕裂累及冠状动脉时,可引起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撕裂累及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时,可引起大脑、上肢供血障碍;主动脉夹层撕裂压迫喉返神经时,可引起声音嘶哑;累及肾动脉时可有血尿、少尿甚至无尿;累及肠系膜动脉时,可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故应密切观察上述症状,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赢得时间。
(二)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
1.体位取平卧位,麻醉清醒后可改半卧位,左上肢制动6小时,肘窝或腕部穿刺处加压包扎。术后绝对卧床1周。
2.控制血压监测患者血压,定时检测动脉搏动(桡动脉、足背动脉)情况,需要用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改变血压时,要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3.观察下肢血运由于股动脉切开再缝合,缝合技术可导致股动脉狭窄从而影响下肢血运,因此应密切观察下肢血运情况,包括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运动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4.观察尿量在保证组织灌注的情况下,使尿量达30ml/h以上。
5.神志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及右侧肢体肌力;麻醉、手术等可造成患者烦躁,应稳定患者情绪,及时与医生沟通,适当给予镇静,加强风险评估,预防坠床、管路滑脱等发生。
6.排痰床上活动,鼓励深呼吸,按时雾化吸入促进排痰。
7.饮食术后肠功能恢复后即可从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
(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表现为一过性C-反应蛋白升高,发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轻度下降。遵医嘱短期内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消炎镇痛类药物对症处理。
2.截瘫原因是隔绝术中遮蔽了过多的肋间动脉,从而截断了胸腰段脊髓的血供。术后患者清醒后即让患者活动下肢,以观察有无截瘫的发生。
(四)出院指导
1.行为指导避免剧烈活动,劳逸结合,保持乐观心态,并戒烟、控酒。
2.饮食指导注意饮食搭配,多食蔬菜、水果、杂粮,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伴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患者,注意低糖、低脂、低盐饮食。
3.用药指导遵医嘱正确服用降糖、降压、抗凝药物。并教会患者家属测量血糖、血压的正确方法。
4.复查指导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增强CT,每年体检,定期到门诊随访。夹层内血栓机化的患者可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胸主动脉瘤
一、疾病概念
胸主动脉瘤是指胸主动脉的不可逆性扩张性病变,当扩张胸主动脉的直径超过正常胸主动脉直径的2倍时,既称之为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在早期常无临床症状,多在胸部平片检查时发现胸主动脉增宽。胸主动脉瘤增大后可出现周围脏器压迫症状,如压迫椎体表现为胸背部疼痛,压迫气管、支气管可产生喘鸣、咳嗽和肺炎,压迫喉返神经致声音嘶哑等。
二、治疗原则
(一)内科治疗采取保守治疗。
(二)介入治疗使用覆膜内支架行腔内隔绝术。
(三)外科手术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观察及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因患者往往合并症较多,腔内隔绝术所需费用又较高,所以患者及家属往往心理负担较重,有效地心理疏导非常重要。
2.防止动脉瘤破裂
1)体位严格卧床休息,避免不当体位,如:猛烈转身、腰腹过屈、碰撞、深蹲等。避免增大胸腔压力的运动,如:剧烈运动,过渡深呼吸、剧烈咳嗽、屏气排便等。
2)饮食宜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多进食香蕉、芹菜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监测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和生命体征,避免血压过高、心率过快及波动幅度过大。控制疼痛。
4)紧急处理若患者出现疼痛加剧,面色苍白、痛苦面容、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情况,应高度怀疑动脉瘤破裂,应迅速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进行抗休克处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
3.其他触诊双下肢足背动脉、股动脉搏动情况,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以便术前术后对照。
(二)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持续心电监护,维持患者血压在正常范围高限,血压过高者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应用。
2.观察患者胸背部疼痛是否改善、减轻或消失。
3.观察下肢血运由于股动脉切开再缝合,或因缝合技术导致股动脉狭窄从而造成下肢缺血情况,因此应观察下肢血运情况,包括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运动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4.抗凝治疗的护理术中为预防血栓及栓塞的发生,需给予肝素化。支架置入后仍需要抗凝治疗6个月。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尿血、女患者月经量增多等抗凝药物过量表现,及时复查血凝四项。
5.心理护理因手术大,监护周期长,病情变化快,费用高,患者心理负担重,应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心理疏导。
(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术后截瘫这是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后典型的并发症,原因是隔绝术中遮蔽了过多的肋间动脉,从而截断了胸腰段脊髓的血供。术后患者清醒后即让患者活动下肢,以观察有无截瘫的发生。
2.继发内漏发生原因:①支架移位。②移植物本身的缝隙。③侧支血管开放。若患者有胸痛发生、血压升高,应怀疑有内漏发生。处理措施:发现后置入另一支架,必要时栓塞侧支血管。
3.腔内隔绝术后术后综合征表现为一过性C-反应蛋白升高,发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轻度下降。遵医嘱短期内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消炎镇痛类药物对症处理。
(四)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2.忌刺激性饮食,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3.术后3个月、6个月、一年复查增强SCT,观察支架是否通畅,有无扭曲、移位。
4.如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胸背部疼痛及时就诊。
3.腹主动脉瘤
一、疾病概念
腹主动脉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壁局部薄弱、扩张和膨出,造成主动脉壁正常结构的损害,尤其是承受压力和维持大动脉功能的弹力纤维变脆弱和破坏,腹主动脉在血流压力的作用下逐渐膨大扩张,当扩张的腹主动脉直径超过正常腹主动脉直径的1.5倍时,称之为腹主动脉瘤。多数患者无症状,常因其他原因查体而偶然发现。典型的腹主动脉瘤是脐周或上中腹部有一个向侧面和前后膨出的搏动性包块,约50%患者伴有血管杂音,除非患者肥胖,一般均可触及,有压痛及细震颤,还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二、治疗原则
(一)腹主动脉瘤不可能自愈,最严重的后果是破裂出血致死。瘤体直径≥4.5cm的,发生破裂的比例明显增高,即使瘤体较小者,同样存在急性破裂的可能。近年来腔内治疗采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适合老年及体质较差的病人,创伤小、恢复快。
(二)外科手术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观察及护理要点
1.防止动脉瘤破裂对于瘤体较大或疼痛严重的患者,要警惕随时破裂的危险。破裂主要表现:主诉腹痛加剧或突然剧烈腹痛;大汗淋漓、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的先兆症状。预防瘤体破裂有如下措施:
1)嘱患者避免突然大幅度动作,如坐起、突然弯腰、转身等动作,减少或避免引发出血的诱因。
2)避免情绪激动、过度紧张、兴奋和悲伤,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心血管活动增强,诱发瘤体破裂。
3)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按医嘱睡前服用镇静、催眠药,并观察其效果。
4)预防感冒,防止剧烈咳嗽、打喷嚏致腹压增加。
5)备好抢救用物及药品,随时准备抢救。
6)疑瘤体破裂,立即用腹带加压包扎,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送手术室急救。
2.心理护理在患者面前要镇静,用平静的语气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说明术前相关检查、治疗、护理的目的和必要性,以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消除其恐惧心理。
3.控制血压任何因素引起的动脉压升高,都是引起动脉瘤破裂的诱因。监测患者血压,在保证重要脏器有效灌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血压,避免发生波动,必要时记录24小时尿量。
4.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时多餐,保持排便通畅。
5.术前指导、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
(二)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
1.病情观察持续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特别注意血压的波动情况。观察有无发热、腹痛,以及尿量和下肢血运情况。
2.体位由于腔内隔绝术切开的股动脉已经缝合,因此患者不需要绝对制动肢体。术后患者清醒后采用半卧位,可让患者床上做足部背伸运动,若伤口无明显渗血,体力允许的情况下,术后48小时即可下床活动。
3.饮食全麻当日禁食,术后6小时可进水,术后第1天可进流食,逐步过渡到半流、普食,以进易消化食物为主。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对比剂的排泄,减少对肾功的影响。
4.用药护理遵医嘱合理用药。
(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内漏发生原因:①支架移位。②移植物本身的缝隙。③侧支血管开放。腔内隔绝术后患者腹部搏动感、痛感应减弱或消失,每班进行腹部检查,观察动脉瘤的体积变化及搏动情况,如发现仍有搏动,腹部包块无变化或增大,则提示可能修复不全或内漏,若患者腹痛加剧,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则提示有动脉瘤破裂的可能,处理措施:应立即联系手术室急诊手术:证实后置入另一枚支架,必要时栓塞侧支血管。
2.血栓可发生于内支架或髂动脉、远端肢体等部位,应严格按医嘱进行抗凝溶栓治疗。
3.腔内隔绝术后术后综合征表现为一过性C-反应蛋白升高,发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轻度下降。遵医嘱短期内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消炎镇痛类药物对症处理。
4.肠坏死患者行腔内修复术后,可造成某段结肠侧支循环供血不足,严重者可肠坏死,需手术切除。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痛,听诊有无肠蠕动音及注意大便的性状。
5.术后截瘫这是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很少见的并发症,原因是隔绝术中遮蔽了变异的肋间动脉,从而截断了胸腰段脊髓的血供。术后患者清醒后即让患者活动下肢,以观察有无截瘫的发生。
(四)出院指导
1.心理指导放松心情,避免情绪波动;
2.饮食指导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合理搭配营养膳食,保持排便通畅;
3.用药指导按要求规律服用降压药、抗血小板药物等,坚持测量血压;
4.按时复查3个月后复查,定期体检。
4.大动脉炎
一、疾病概念
多发性大动脉炎(TA)是指主要累及大动脉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造成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本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因此可能使头部、上肢、下肢和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发病原因不明。由于本病可造成上肢或下肢动脉脉搏减弱或消失,故又称“无脉症”。根据临床好发部位,可分为:1、头臂动脉型2、胸-腹主动脉型3、肾动脉型4、混合型5、肺动脉型
二、治疗原则
(一)介入治疗具有微创、简单、易行及可多次反复应用的特点,治疗效果与血管狭窄长度有关,短者比长者疗效好。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及腔内支架置入术为大动脉炎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二)外科手术原则是重建动脉,改善远端血液供应。根据血管狭窄部位不同,选择手术方法,主要是解决肾血管性高血压及脑缺血及其他。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观察及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该病患者多为年轻女性,处在求学、婚恋阶段,心理压力大。针对患者及家属的担心及顾虑,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手术各阶段及术后的配合要点,充分消除患者顾虑及恐惧,减轻其心理压力,保持良好情绪和心态。向患者介绍以往成功病例,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一般护理评估患者病情,完成各项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风湿全套检查)、心电图等。
1)生命体征监测在测量脉搏时,须选择适当部位;测量血压时,选择下肢部位,为病情观察提供依据。如果体温大于38℃或血沉加快,提示患者处于大动脉炎的活动期,须上述指标平稳后择期手术。
2)患肢血运情况观察有无下肢供血不足症状如:下肢发凉、行走无力、间歇性跛行等,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安全护理该病患者可有头昏、眩晕、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现象,应增强安全护理意识,指导家属留陪,告知病人勿单独活动,防止意外发生。
4)饮食护理改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输白蛋白、血浆,补充氨基酸。
5)术前教会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做好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青霉素皮试,术前6-8小时禁食水。
(二)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
1.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四肢动脉搏动、呼吸等,此外须观察患者意识和瞳孔变化、有无神经损伤。
2.腔内治疗的患者穿刺处护理患者取平卧位,穿刺肢体制动6~8h。观察穿刺部位敷料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加压包扎。避免关节过度屈曲,以免压迫和扭曲血管。对于血压高、凝血功能差者,加压包扎部位一定要准确,确保局部出血不止,必要时可延长包扎时间,防止穿刺部位血肿的形成。
3.患肢护理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以及尺动脉、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肢体的活动情况,以判断有无脑组织缺氧而导致的脑梗塞;颈部手术后还应注意呼吸情况及有无声音嘶哑,怀疑有血肿压迫气管时,应立即通知主管医师;肾动脉狭窄或闭塞者术后,应记录24h尿量,并根据医嘱送检有关肾功能检查。每日尿量小于ml时,应立即通知医师;使用人工血管的患者注意按医嘱应用抗生素和抗凝药,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出血倾向。
4.饮食护理给予静脉营养,肠蠕动恢复后可指导进流食,避免过冷过热,从流食-半流食-软食过渡,加强营养物质摄入。
5.抗凝治疗的护理抗凝治疗容易引起穿刺点,皮下及脏器出血,所以要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时间,剂量及给药途径。密切观察有无牙龈、口腔皮肤黏膜等部位出血。
6.引流管的护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准确记录,且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定时更换。
(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血栓性闭塞对于置入内支架的患者,用药期间定时做凝血酶原时间监测,并根据结果调节抗凝药物的剂量,以避免抗凝不足所致栓塞和抗凝过度所致出血。
2.异位栓塞大动脉炎是一种以管壁中膜损害为主的非特异性全层动脉炎。晚期主要为动脉全层的弥漫性或不规则增厚和纤维化,增厚的内膜向腔内膨凸引起动脉的狭窄和阻塞,有时可见继发的血栓。异位栓塞是由于栓子脱落导致动脉远端的栓塞。故需观察患者下肢的皮肤的温度、颜色及患者有无肢端疼痛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感染术后应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加强各种管道的护理,做好空气、物品消毒。常规给予抗生素静脉输注3天,置入内支架的患者术后1~3天体温波动在37~38℃,主要考虑为吸收热,采用物理降温后体温正常。
(四)出院指导
1.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乐观积极的情绪,以提高抗病能力。适时的进行自我心理调整,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应以温热性或温补性食物为主,少食生、冷、寒、凉性食物。
3.行为指导戒烟;适当患肢活动保证充足睡眠及良好的心情;生活有规律,适应四季变化;适量运动,以调节气血运行。
4.用药指导出院后定期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不可擅自加减药物及药量,防止病情迁延。使用人工血管的患者要定时化验血凝指标。
5.监测指导经常自我检测脉搏、血压,观察治疗效果。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以便尽快诊治。
5.主动脉缩窄
一、疾病概念
主动脉缩窄指的是自无名动脉到第一对肋间动脉之间的主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形成局部管腔狭窄,产生血流动力学障碍。主动脉缩窄是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畸形,男性多于女性。通常分为两类:婴儿型和成人型,婴儿型又称为导管前型,成人型称为导管后型。
二、治疗原则
(一)内科治疗包括降低过高的上半身血压。通过侧支血管的扩张改善下半身低血压与组织灌注不足或下肢缺血所引起的症状及病理生理表现。
(二)外科治疗一种办法是切除缩窄段,端对端吻合,这是国际上公认的首选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新生儿和小婴儿;另一种方法是用自身血管或人工材料补片加宽狭窄部分。
(三)腔内治疗包括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两种方式。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青少年及成人主动脉缩窄的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基本可以替代传统外科开放式手术。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主动脉缩窄是一项新的介入技术,NuMedCheatham-Platinum覆膜血管内支架(简称CP支架)是专门用于治疗青少年及成人主动脉缩窄的新型支架系统。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观察及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术前应合理、有效地与患者沟通,讲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危害,介绍典型成功病例,树立患者的信心,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其顾虑和紧张情绪。
2.一般护理评估患者病情,完成各项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1)生命体征监测由于患者上肢血压往往不同程度增高,下肢血压低于上肢20—30mmHg以上。缩窄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时,双上肢血压可有差别,测量血压时尽量选择右上肢。
2)安全护理患者可有头胀、心慌、胸闷、四肢乏力,活动后加重表现,应增强安全护理意识,指导家属留陪,术前尽量卧床,告知病人勿单独活动,防止意外发生。
3)饮食护理改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富含蛋白、热量饮食,必要时输白蛋白、血浆,补充氨基酸。
4)术前协助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做好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抗生素皮试,术前6-8小时禁食水。
(二)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
1.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意识和瞳孔变化、有无神经损伤等。尤其是四肢的血压,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狭窄的动脉血管得以扩张,动脉血运重建,血压会明显改变,要求每小时测血压1次,并做好护理记录。
2.穿刺处护理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与有无血肿情况,由于术中使用的是大鞘管,穿刺部位容易渗血,须加压包扎穿刺点,同时该侧肢体制动6~8h,卧床24h。
3.注意观察肢体循环状况肤温、肤色、足背动脉搏动及脚趾活动情况,可使用循环驱动泵,防止下肢血栓形成,同时尽早开始康复锻炼。
4.遵医嘱给予抗凝剂熟练掌握低分子肝素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微量泵的使用方法和观察,是术后治疗效果成败的关键。根据病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术后高血压 主动脉缩窄病变经妥善矫治后,大多数病例仍可在术后早期呈现收缩期或舒张期血压升高,历时长短不一。为了防止呈现高血压,术后24小时内可静脉泵入硝普钠,维持收缩压在mmHg左右,24小时后逐步改用口服降压药物。
2.局部动脉并发症如穿刺处出血、股动脉血栓形成。严格按照术后护理要求进行观察、护理,对渗血、血肿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3.严重心律失常、主动脉破裂、扩张术后动脉瘤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出现可能性较小,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有无血压波动、胸背部剧烈疼痛等症状,早发现、早报告。
(四)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2.忌刺激性饮食,低盐饮食,避免血压升高。
3.术后3个月、6个月、一年复查主动脉增强SCT,观察支架是否通畅,有无支架再狭窄、移位。
4.出院后继续口服抗凝药物6个月,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迹象。
5.继续下肢功能锻炼,以利于下肢侧枝循环的形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