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医院妇产科主办、全球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盆腔痛医师协会、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医院病理科、《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协办的国际第七届慢性盆腔痛大会暨妇科肿瘤病理与生育相关问题研讨会今日于北京大学逸夫楼成功召开!会期3天。本次会议邀请了国际慢性盆腔痛医师协会及国际内镜医师协会主席MauriceK.Chung等美国、巴西以及国内的近50位知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会议设立三个主题,一、慢性盆腔痛,深入讨论包括疼痛的神经解剖基础、诊治规范、手术/非手术治疗等内容;二、妇科良恶性肿瘤与妊娠和生育的相关问题及其处理;三、妇科良恶性肿瘤的病理相关进展,囊括近年来国际妇科病理的新分类、妊娠期妇科病理学特征、妇科肿瘤与妊娠相关病理等,并有新颖实用的临床—病理讨论和精彩的妇科手术视频演示。来自国内的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中国妇产科网作为合作媒体对此次会议进行全程报道。
开幕式大会主席医院郭红燕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名誉主席、医院院长乔杰教授致辞
乔杰院长首先代表医院以及医院妇产科对各位专家、学者、同仁莅临本次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国际慢性盆腔痛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了7届,感谢国内外专家、同道的大力支持。乔院长介绍了北医三院妇产科现状,他们在国内较早地开始研究盆腔痛,并逐步建立了慢性盆腔痛的诊疗体系。在过去的一年,北医三院妇产科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深入研究女性生殖细胞发育与生殖遗传疾病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且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高龄孕产妇不断增加,如何更好的保存合并妇科肿瘤的女性患者的生育力也更显重要。此次会议中也增加了妇科良恶性肿瘤与妊娠和生育的相关问题及其处理。鉴于病理在妇科良恶性肿瘤手术处理中的重大意义,我们也将妊娠和保留生育功能相关的妇科病理内容囊括其中。希望能够通过会议交流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收获。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泌尿及慢性盆腔疼痛中心的StanleyJ.Antolak教授致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张小为教授致辞
会议首日精彩学术专题分享段华教授:剖宫产切口憩室的内镜手术治疗
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主任段华教授详细介绍了剖宫产切口憩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分型和内镜治疗方式。她指出,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的实质是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异常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痛、继发不孕和剖宫产切口妊娠等。剖宫产切口憩室的诊断及分型主要依靠超声测量残留肌层的厚度及憩室形态,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可以得到更明确的诊断。段华教授展示了不同病人的宫腔镜检查视频,剖宫产切口憩室一般位于宫颈内口上方或下方,因此宫腔镜操作时需仔细检查该区域。在治疗方面,以残存肌层厚度3mm为界,残存肌层>3mm的憩室,妊娠子宫维持至足月是相对安全的;对于<3mm的憩室,再次妊娠发生子宫破裂、瘢痕妊娠的风险增加,需切除瘢痕组织进行子宫肌壁的重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的手术治疗方式可准确定位、完整切除,达到较满意的重建效果。
StanleyJ.Antolak:慢性盆腔疼痛,改善手术结局,区分神经性和非神经性疼痛
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泌尿及慢性盆腔疼痛中心的Antolak教授详实介绍了慢性盆腔疼痛的查体诊断方法、神经病变定位及针对性治疗。针刺痛觉检查办法是首推的诊断方法,需包括阴部、腹部及腰部的查体,可找到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神经病变范围。阴部神经是最常见的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变神经,而大多数患者存在次级神经病变。Antolak教授介绍了一个23岁女性患者病例,患者自18岁开始因慢性盆腔疼痛做过11次手术,包括子宫和双附件切除,均未缓解她的疼痛,而在定位神经病变后接受了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的注射治疗后,疼痛可完全缓解。因此,Antolak教授强调,对于慢性盆腔疼痛病人,在手术治疗,一定要进行盆腔疼痛的神经系统相关查体,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手术干预。
StanleyJ.Antolak教授在慢性盆腔疼痛的次级神经病变的专题讲座中介绍,阴部神经是导致慢性盆腔痛的主要病变神经,然而大多数患慢性盆腔疼痛的患者存在其他“次级”神经病变,即一些小神经的病变。使用针刺痛觉查体方法、神经生理学检查等方法可定位病变的神经,如腹壁的皮神经、股后皮神经等。针对神经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局部注射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封闭治疗的效果显著。矫正身体姿势和一些特殊的姿势锻炼可放松局部的肌肉筋膜张力,亦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方法。
为StanleyJ.Antolak教授进行现场翻译的是医院妇产科姚颖医生。
郭红燕教授:慢性盆腔疼痛相关神经解剖与阻滞治疗
医院妇科主任郭红燕教授讲解了与慢性盆腔疼痛相关的神经解剖及针对性的神经阻滞治疗。盆腔疼痛可能是多种病因叠加所致,疼痛机制可能存在神经致敏、泛化,神经阻滞可能达到暂时或长期的疼痛缓解。郭红燕教授详细讲解了相关躯体神经及内脏神经的走形、支配范围及病理表现。由于躯体神经与内脏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并行时存在相互影响,并且由于对内脏神经功能状态的了解有限,神经与疼痛的关系认识存在不足之处。针对间质性膀胱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通过局部药物治疗或经皮电刺激治疗可能改善神经周围生理状态,缓解疼痛。上腹下丛、阴部神经、星状神经节、腰交感神经节及奇神经节的阻滞治疗对女性慢性盆腔疼痛及痛经的治疗能起一定作用。慢性盆腔疼痛的长期疗效、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及副作用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黄向华教授: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病变的保守治疗
河北省二院妇科主任黄向华教授介绍了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需保留生育功能时的保守治疗策略。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部分体积较小的功能性息肉期待治疗后可自行消失。年龄大、绝经后及体积较大的子宫内膜息肉需警惕其恶变。子宫内膜增殖症的定义及分型近年来有较大变化,非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是I型子宫内膜癌的前驱病变,应积极治疗。目前病理医师对于子宫内膜癌变的病理诊断存在较大差异,病理诊断不符合率接近一半。由于保守治疗不是标准方案,非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早期子宫内膜癌选择保留生育功能的保守治疗需严格遵循适应症,非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Ia期无肌层浸润的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且对孕激素治疗有效者可选择保留生育功能。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完全缓解后积极指导受孕,完成一次生育后建议行根治性手术。
贺豪杰教授:慢性盆腔痛的临床评估和综合治疗
医院妇科贺豪杰医师介绍了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治经验。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复杂,其中妇科疾病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约占20%至30%,因此,病因的筛查十分重要。门诊接诊慢性盆腔疼痛病人,需详细询问病史,建议使用问卷(IPPS问卷),以节约时间和了解患者一些羞于启齿的情况。VAS评分是最常用的疼痛程度评估量表。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除了“初筛14问”,还需刨根问底,努力寻找引起盆腔疼痛的生理及心理病因。查体时注重全身神经系统查体及妇科查体,而妇科查体强调视诊、棉签试验、触痛试验、窥器视诊、单指检查及双合诊,必要时三合诊。在治疗方面,首先需排除器质性、感染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进行对症治疗。对有泌尿道症状的患者,需先行尿常规、尿培养排除泌尿系感染后,再考虑间质性膀胱炎的可能性,行钾离子试验,若阳性可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对于有扳机点的患者,可行扳机点注射局麻药的神经阻滞治疗。阴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引起盆腔疼痛的病因,可进行阴部神经阻滞。同时,需拉萨白癜风医院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