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
Ⅱ型内漏治疗进展
赵纪春,王家嵘.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治疗进展.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6(1):11-13.DOI:10./-..
导读:
近年来,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aorticaneurysmrepair,EVAR)因其微创、术后并发症少、围手术期死亡率低、患者恢复快等优势已经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首选,但同时存在术后远期内漏及再干预率增加,甚至因瘤体增大破裂而导致远期死亡的风险。EVAR术后远期再干预的最常见原因为内漏,其中Ⅱ型内漏最为常见,发生率可达10%~44%。Ⅱ型内漏的成因由腹主动脉侧支反流入瘤腔引起,常见于肠系膜下动脉和腰动脉,同时也可由骶正中动脉及副肾动脉引起。目前针对Ⅱ型内漏的干预建议尚无定论,主要推荐保守观察。然而也有研究指出,及早干预可预防瘤腔扩大而引起的并发症。医院赵纪春教授回顾了近期EVAR后Ⅱ型内漏的治疗进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的利弊得失,以及经动脉栓塞、经腰部及瘤腔穿刺栓塞、经腔静脉栓塞及腹腔镜下结扎多种干预方式的选择及结局。从目前证据显示,大部分Ⅱ型内漏可自发性血栓化,不会引起瘤体扩张或进一步导致瘤体破裂,因此,需要定期随访监测,对瘤体扩张每年10mm的患者考虑进行降压保守治疗。由于缺乏Ⅱ型内漏自然发展史方面的高级别证据研究,Ⅱ型内漏目前干预的指征多为持续性内漏导致瘤体扩张、每年超过10mm或以上者,但具体标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综合考虑,由于Ⅱ型内漏干预后的再干预率仍较高而且难度较大,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谨慎考虑保守治疗和积极干预相应的受益和风险。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