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民好医生跟诊记李毅清

李毅清:德技书写医患“血脉之情”

跟诊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血管外科主任李毅清

跟诊记者:罗德芳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医者救死扶伤,是令人万般敬仰的职业。但不知几何时,伤医、杀医却甚嚣尘上,让人心寒。但不管执业环境多艰难,依然有人对医学充满期许,对患者怀以责任。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李毅清就是其中一位。

  “亲历了缺医少药的伤痛,带着对医学的渴望和期许进了这个大门,我庆幸自己的选择,经历越多越感任重道远。”为家人解除痛苦,这是李毅清最初对医生的价值认同;随着年资的不断增长,救治的患者越来越多,看到一双双期许的目光,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李毅清誓以更大的责任心书写医学路。就在武汉洪水围城、武汉人民风雨同舟抗天灾之际,记者走进李毅清带领的血管外科,在这里,见证了医患众志成城、共战病魔的血脉之情。

静脉曲张手术很考验医生功力

  李毅清是著名的血管外科专家,年研究生毕业后一医院外科第一线,有丰富的血管外科手术经历和临床工作经验,他医院血管外科是全国最大规模的血管外科,共有三个病区,定编床位93张,开放床位近张,每年收治病人近人次,门诊病人约人次。记者跟随他出门诊当天,一上午就看了近60名患者,病种涵盖了绝大多数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和疑难疾病。

  虽然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症,但还是有不少患者对该病误解颇多。门诊时就有一位患者问李毅清:“是不是血管堵了?”“要不要放支架?”

  “不是堵了,是血液返流造成的。”李毅清解释道,“您的静脉曲张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瓣膜相当于静脉血管里的一个单向阀门,静脉血往上流的时候门打开,有血液返流的时候就关上,不让静脉血往回流。但人长期站立的压力增加后,静脉会扩张,扩张后门就相对小了,所以这个阀门当中会有缝隙,那么人站起来静脉血就会倒流,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静脉迂曲扩张。”

  下肢静脉曲张在后期会导致皮肤溃疡,经久不愈,所以民间也称“老烂腿”,在早期不痛不痒,部分人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在疾病发病时无法第一时间得到治疗。随着病程的进展,后期会出现小腿皮肤变黑,甚至溃烂。在少数情况下还会危及生命,比如破裂出血,夜间出血尤其危险;或是血栓形成,若蔓延到深静脉,则可能导致肺栓塞。

  对于静脉曲张的治疗,常规采用传统剥离手术、射频、激光等方法去掉病变血管,看似简单的术式,却很考验临床医生的功力,如果遗漏病变,或是治标没治本,例如病因是静脉功能不全,但临床只处理了曲张的静脉,却没有去做功能的改善和恢复等,这些因素容易引起复发。李毅清就碰到不少这类病例。

  今年55岁的李先生,有两次静脉曲张手术史,18医院做了一次,后来复发,40医院做了第二次。然而手术效果并不显著,病情随时间推移在持续进展,记者见其腿部血管向外鼓出来,就像蚯蚓附体一般。

  李毅清通过检查发现,其病变的静脉血管主干还在,之前的手术应该只做了局部切除,交通支病变也没有干预,二次手术时还伤到了神经,造成术后腿部麻木。两次手术的伤口留下了永久的疤痕,但似乎是白挨刀了,这让李先生很是郁闷。

  “保守的方法已经不能逆转病情了,最好还是再次开刀。”李毅清建议。但李先生显然对手术产生了排斥,坚持药物治疗。李毅清多次劝说无果,只得尊重患者意愿。

  李先生主观回避手术,但有的患者奔着手术根治目的而去,却终是不能。60多岁的张阿姨两年前出现静脉曲张,如今腿部皮肤已经出现颜色改变,有黑褐色斑块形成。李毅清先给她诊脉,了解血流畅通程度,后又蹲下身去检查腿部病变范围及情况,“是交通支病变引起的,这里颜色深的位置是交通支,估计已有血栓形成。”李毅清一边给患者说明,一边还带教学生。

  “药物治疗吧,得长期吃药了。”鉴于张阿姨比较高大而且比较胖,李毅清说手术去掉病变交通支的办法不适合,因为如果体重减不下来,腿部负重过大,会影响术后效果。他还建议张阿姨尽量避免长期站立和重体力的工作,这会造成血液返流更厉害。

  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李毅清说一定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但临床上存在一种怪象:有些医生以自己的擅长为主,而非以病人的需要为准,比如不会开刀,就只推荐激光、药物等,如此可能滋生出一些不合理的留病人的行为。因此,李毅清一直强调医生要练好基本功,他要求科室医生把静脉曲张所有的治疗方式都烂熟于心,这样才不会局限于自己的“拿手菜”,而是根据病人真正的需求来制定诊疗方案。

  别看在专业诊治上表现出精益求精、一针见血的精干模样,李毅清实际上是个爱操心的“絮叨大夫”。在门诊总是对患者千叮咛万嘱咐,“饮食清淡,不能泡脚,泡脚对静脉曲张有害无益……”他强调患者的综合管理,这是每一位静脉曲张患者都要遵守的,叮嘱完,李毅清甚至要求一些老人背一遍给他听,确定真的是记住了。

  李毅清脾气温和,说话总是慢条斯理的,患者在他面前有些“放肆”,小孩也喜欢亲近他。当天门诊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后颈长了一个皮脂腺肿瘤,李毅清说手术切除就行,10分钟就完成了,没想到孩子对他撒娇:“两分钟行不行啊,就两分钟吧!”李毅清拢了拢他的后脑勺,故意板着脸说:“不行!”小男孩也不怕,呵呵地笑着。

  “业务上放得下心、服务上弯得下腰”的李毅清,不仅要管好自己科室的“一亩三分地”,作为湖北省卫计委血管外科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他还肩负着地区规范化诊疗推广的使命,要牵头组织诊治规范和指南的学习与实施,制定结合地区实际的工作建议,时常到各地讲课培训医生,严把临床诊疗质量关。为患者,可谓是鞠躬尽瘁了!

打响“不定时炸弹”攻坚战

  对于静脉曲张,很多患者可能觉得不那么着急要命,就诊前还会一拖再拖。但血管外科有一种非常凶险要命的疾病,被称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腹主动脉瘤,一旦主动脉裂开,血液很快就会流光,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疗,24小时生存率小于50%,总死亡率高达85%~95%,属于外科的急危重症。

  就是这个破裂就几乎意味着死亡的疾病,李毅清却跟它有过多次殊死较量。

  一次,李毅清应邀去上海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医院电话,急诊科收治了一名破裂腹主动脉瘤患者。当李毅清听说已经破裂了,也很着急,急忙赶回去,发现病人出现了张口呼吸,张口呼吸又被称为临终呼吸,情况非常危急。鉴于病人腹腔内已大出血,开腹手术耗时长,术中出血量非常大,对患者的打击极大,成功率低。李毅清果断决定行腔内介入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介入治疗术(EVAR)为业内公认的高精尖手术,需要果断的决断力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控制出血,幸而及时处置,病人得以转危为安。

  这样心惊肉跳的抢救场面,李毅清可不止经历过一次。另有一位患者,去年10月份查出直径约5公分的腹主动脉瘤,李毅清建议他立马手术,但因一些家庭因素多次联系病人未果。两个多月前的一天早上,患者突发腹痛难忍,再次赶来时却给李毅清出了难题。

  “主动脉已经破裂出血,腹部压力很高,肚子鼓出来很大,腹壁出现了很多花斑,抢救前我自己都觉得没希望了。”李毅清说。然而他没有退路,不能眼睁睁看着患者不管,于是,李毅清冒着医疗风险,来不及给家属做深入的术前沟通,甚至来不及收进手术室,只告诉家属还有“一线希望”,就立马投入抢救。当天全科室医生都投入了这场“战斗”,或许是他们的不放弃精神感动上天,竟奇迹般地将患者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惊险的抢救时刻翻过去了,我们有必要来谈谈这个病,以期患者能尽早、科学就医。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通常直径增大50%以上定义为动脉瘤。或许有人疑惑:不是瘤子吗?应该去肿瘤科啊!为啥在血管外科抢救?

  “动脉瘤虽然叫瘤,但它其实不是肿瘤,而是一段扩张了的动脉。血管中的某一段,像个气球一样膨胀开来,看着像瘤,所以叫动脉瘤。”李毅清告诉记者,我们正常的腹主动脉血管粗细在2厘米左右,膨胀得越大,管壁就越薄,最后承受不住血流的压力,就会裂开,就像气球爆裂一样。

  腹主动脉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检查腹部会摸到包块,包块增大后,可能会压迫周围脏器出现症状,比如肠梗阻等,症状不典型,非常容易被误诊。一旦突然出现明显的腹痛,往往是破裂的先兆,此时抢救成功率就大大减低。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遭此不幸,已知他有腹主动脉瘤病史,但医生仍然误诊为急性胆囊炎,最终他因腹主动脉瘤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辞世。

  “腹部搏动性包块”是腹主动脉瘤的重要腹部体征。有人发现,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对腹部搏动性包块阳性体征的检出率是普通医生的2~3倍。“很多时候就是没想到,其实一个B超就能确诊,专业人干专业事,这就是合理的专业设置的重要性。”李毅清说。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腹主动脉瘤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尤其老年男性,一旦腹部有搏动性包块,或者体检发现腹主动脉明显增宽等情况,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立即到血管外科请专科医生检查是否需要治疗。

  “不是所有的血管外科疾病,都能让您获得满意的治疗!但我必将尽全力让您以最小的投入,获得尽可能最好的诊治效果!”这是李毅清为患者不变的责任坚守。

殚精竭虑尽心书写医学路

  跟随李毅清出门诊,记者感受最深的是他对医学的虔诚和对患者的尽心,在他看来,为医者,要么做好,要么就干脆别做,否则就是草菅人命。“当医生和开车一样,肩负着自己或者别人的安全,你不走心就会把人害了,自己也不会好过。”

  李毅清告诉记者,自己从医的初衷是因亲人而起,立志要让更多人的“亲人”免遭同样的痛苦。他说,自己很小的时候母亲得病,眼睛肿得发亮,当地农村的土医生告诉他们,用黄牛粪可治病。这个无助又清贫的家庭,只得硬着头皮买了一头小黄牛,李毅清每天去放牛就为了收集牛粪,拿回去晒干当药引。但母亲的病始终不见好转,直到他稍微懂事一些,医院,被诊断出肾病综合征,才得到正确治疗。

  “缺医少药”带给李毅清的伤痛是深重的。“在农村,一个重感冒发烧,家里就开始准备后事了,生存几乎就是凭自然选择,或者就是各种荒唐愚昧的治病方法,不治病反害命。”这段经历也在他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印记,他年轻时左手大拇指甲被打谷机打掉了,他把断的指甲捡起来直接拼回去,用泥巴糊上就完事了,根本没有预防破伤风感染的概念,后来新长出来的指甲都是不平的。

  基于母亲的病痛、看到农村缺乏医生的悲哀,小小的李毅清下定决心将来要当医生,不让后代的人再经受这种无助。抱着这份对医学的渴望和期许,他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当时的武汉医学院(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后顺利成了一名白衣天使。

  走上医生岗位,李毅清怀着满腔热情,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各种医学知识,往医术的顶尖殿堂不断攀爬。但不久后他的医学路遇到了试炼。

  年,李毅清在向“教授”进军的过程中,太太查出再生障碍性贫血,这对他家庭的打击无异于五雷轰顶。当时他孩子才6岁,家里本来就有两个病人,父母都疾病缠身。在他带着妻子四处求医的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作为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艰辛!

  医生、患者家属这些角色李毅清都亲历了,因而他更理解患者无助的心理,医患相处时更懂得将心比心。“医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患者的影响往往是自己想象不到的,当你成为他们所有的希望和寄托时,一个冷漠的表情就是火药桶,医患之间本无仇恨,这种对抗只是无助的心理宣泄。”李毅清说,要弥合这个裂痕,打铁还需自身硬,尽心做好医者本职就好。

  然而,医生不是神,医学还有很多局限,有时不管医生怎么竭心尽力,也有回天乏术之时,无法达到病人及家属甚至自己所期望的治疗结局。李毅清亲历过病人的死亡,病人临终时拉着他的手不放,期许的眼神,手心慢慢流失的温度灼烧着他的内心。也让他再次铭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以及更远的前路探索。

  “结局难以完美,关键是不放弃任何一丝可能。做一个好医生,从医德来讲,很负责任;从医术来讲,尽全力了,做到这两方面,那么就算是救治达不到理想的结果,起码问心无愧。”李毅清说,这么多年的从医经历,不敢说自己很成功,但是尽全力了。

  这种殚精竭虑,患者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所以李毅清的口碑是极佳的,包括新疆、河南、山东等全国各地患者都慕名而来。因此,他领导的科室虽号称全国最大规模的血管外科,但床位依然周转不过来,当天就有外地患者拿着有效期为3天的转诊单过来,希望尽快安排住院,但病房短期根本住不进去。

  当天上午的门诊一直持续到下午一点半,终于能够伸伸懒腰稍微缓解一下疲乏的李毅清,被记者狠心地拦下,结果没说几句又有患者回来找他。当看到李毅清一边吃着已经冷掉的饭菜,一边看着同事拿来的需要他批的材料时,患者心疼地说:“您太辛苦了!我还是下次再来吧。”李毅清笑说没关系,搁下筷子起身又去看病了。

  记者结束此次采访,为自己工作告一段落而松了一口气时,李毅清却匆忙赶往病房,他下午还有两台手术要做,不知道结束又待何时。

编审:罗辉

  李毅清,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湖北省卫计委血管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分会糖尿病足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学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主髂动脉学组副主任委员,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血管外科与腔内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分会血管再生学组委员,亚太血管学术联盟副监事长,国际血管联盟中国静脉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同时担任《中华血管外科杂志》、《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等多家核心杂志编委。先后发表SCI论文、国家权威和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科研成果获国家卫计委及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专长: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内脏动脉瘤、颈动脉瘤、四肢动脉瘤、颈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手术和腔内治疗,静脉曲张及各种血管瘤的手术和微创治疗,在颈动脉体瘤,各种动脉、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及血管外科疑难病诊治方面经验丰富。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

全文属“人民好医生”跟诊记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如需转载请与人民好医生组委会联系

rmhys

.







































北京有哪些医院治疗白癜风
身上有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hl/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