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专访重视循证医学研究规范腔内诊疗技术

陈忠

首都医科医院

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

Q:医学网

  陈教授,您好,很高兴能够采访您,您作为本届大会执行主席,能否请您回顾下今年CEC的亮点,以及对下次会议的期许?

A:陈忠教授

  中国血管病论坛-CEC是我们自08年以后连续举办的第九届。我们每年都是十一月的第一个周末召开CEC会议。在已经举办过的九届CEC整个历程当中,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初衷,即:让CEC成为——初级医生学习的课堂,中级医生发展的阶梯,著名专家演讲的平台,循证医学证据的起点,国际学术交流的纽带。

  本次CEC会议在保持原有的手术直录播为主,专家讲课为辅的形式以外,继续秉承了我们以基础教育为主,以培养医生的操作规范为基本的初衷和理念,以追踪目前世界上最新的学术发展方向,聚焦国内主要的热点话题。除了我们自己本土医生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以外,同时还有包括来自全球三十位的国际大牌专家以及十二位的港澳台专家共同参与演讲。

  此外,CEC在原有的涉及到整个血管疾病的各个论坛,包括: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头臂动脉、内脏动脉,肢体动脉、静脉、药物及手术专场等等各个专题讲座的基础上,我们还相继建立了海峡两岸学术交流论坛、青年医师中文演讲比赛、女医生学术交流论坛及这一届新开展的京津冀一体化论坛以及青年医师英文演讲比赛、病例大赛等等非常有特色的相关节目设置。在进一步扩大国际间学术交流方面,本届同时与三个国际上著名的学术团体进行合作,开办了三个国际专场,包括NCVH

CEC,VIVA

CEC、ISEVS

CEC。本次会议也是国际会场队最多,专题论坛最多,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会议。本届的参加人数远远超出了上一届的2?人,达到了3?人。

  我相信,也一直期待我们的CEC会议能够越办越好。目前CEC已经成了大家公认的血管外科届内的品牌性会议,我也希望今后CEC能够更加注重基层医师规范化培训,更多地与国内外血管外科,介入科,心内科,心外科,神经科等众多相关学科的相互交流,专家间的相互经验介绍。特别是在我国大数据的追踪随访,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上,能够做得更好。同时,也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多地加强与国际著名学术团体、国际会议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以最新的学术理念,最新的学术观点,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及时体现来推动整个国内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希望通过我们的CEC会议为我国的血管外科事业作出我们应有的一点点贡献,为能够提高广大血管外科医生共同的治疗水准,与国际水准的相互交融,做出不懈的努力。

Q:医学网

  陈教授,您好,很高兴能够采访您,恭喜您荣获了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突出贡献专家奖,您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请您回顾一下年工作重点,并介绍一下年的工作计划。

A:陈忠教授

  脑卒中现在是所有的慢病致残、致死率最高的,也是对老百姓影响最高的疾病之一,现居所有慢病的前三位,心脑血管疾病加在一起应该是首位。脑卒中90%以上是缺血性脑卒中,而在缺血性脑卒中当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病人与颈动脉狭窄有密切相关性,换句话说颈动脉狭窄疾病,尤其是静脉硬化颈动脉狭窄疾病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我国目前能够得到治疗的严重颈动脉狭窄还不到总体发病人群的6%,足见颈动脉狭窄疾病需要更多人去、治疗。

  医院血管外科自84年成立以后,也是国内最早进行颈动脉狭窄治疗的科室,自年汪忠镐院士在国内率先实施了颈动脉内膜手术起,医院从未间断过颈动脉狭窄疾病的治疗,但是真正使颈动脉狭窄疾病能够得以大规模筛查诊断治疗,还得益于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脑卒中防治办公室后,王陇德院士亲自领导下的脑卒中防治工程目前已经开展了五年,在这五年当中成绩斐然,不仅大大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筛查率及检出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大批除省、市、医院医院中心开展对颈动脉狭窄疾病、对脑卒中的筛查,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且能够得以进行更多的诊断治疗措施,尤其是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推广上。医院血管外科作为第一批的国家卫生计生领导组防治工程的重点单位之一,应该是第一批脑卒中筛查基地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培训基地,我们这五年一共诊断治疗了多例动脉硬化性慢性颈动脉狭窄性疾病,其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余例,颈动脉支架植入(CAS)余例,那么,近五年诊断和手术治疗的病例数高,超过了既往所有20多年治疗数的总和,而且现在这样的治疗比例还在逐年的上升。

  应该说未来我们也一定会把颈动脉狭窄性疾病作为血管外科重要的诊治病种之一,进一步加大脑卒中患者的筛查,进一步加大慢性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的诊断及治疗工作,除了提高我们科室诊断治疗数量和质量以外,还要帮助其他兄医院开展和普及颈动脉狭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Q:医学网

  据了解,医院是全国首批“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之一,在您的带领下取得了不少成绩,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贵科室近年来在科室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您对科室团队未来的发展还有哪些设想和规划?

A:陈忠教授

  医院血管外科是原卫生部批准的首批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之一,自从被认定为培训基地之后,我们在原来血管外科单一的开放性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来了血管腔内治疗也就是微创治疗或者称之为介入治疗的手术比例和力度,总体的手术量逐年攀升,每年手术总量都在1?余例,而腔内治疗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目前腔内的治疗比例高达90%以上,应该说血管外科目前的疾病绝大部分都首选应用微创血管腔内治疗,也就是平常说的介入治疗,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耗材的不断改进,这样的比率还会进一步的加大和提高,应该说外周血管治疗培训基地成立以后,我们不仅在自身的手术量上特别是在微创治疗腔内血管介入治疗比率大幅增加以外,同时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有关血管微创腔内治疗的培训班、学习班、学术交流会议,每年至少4~6期学习班与培训班,同时还有2~3次大型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CEC就是见行和推广血管腔内技术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应该说技术的进步,耗材的改革都离不开最终操作者的实施,对于一个科室的发展、学科的发展、一个专业领域的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人的培养,所以这些年我们不仅在手术例数、手术治疗和微创化上投入很大的精力,进行很大的改革措施来提高其数量和质量以外,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培养上,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正所谓十年立树百年树人。我们在人才第一梯队建设的培养过程当中,着重加强科室骨干的培养和中青年医师的培养,要让医生队伍能有阶梯式的发展,保证一个有效的金字塔型的结构建设,让我们后继有人,这样视野才能不断的发展。我们培养的方式,除了手术技巧和临床实践以外,更鼓励各级医生积极参与各种培训班学习班全国会议乃至国际会议,增加学术交流,鼓励他们走上舞台去演讲去报告,所以不仅培养了他们临床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科研和表述演讲能力。未来科室的发展仍然是要进一步夯实原有的基础,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广招人才,让更多的有志于从事血管外科专业的人员加入我们的队伍当中,我们也会更加未来血管外科疾病诊治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进一步新技术的发展,新的产品的推出,希望在学习别人长处的同时,我们在自己的研发团队当中也能够有所新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Q:医学网

  据悉,您在腹主动脉方面的诊疗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能否请您就腹主动脉谈谈国内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A:陈忠教授

  腹主动脉瘤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由于它在早中期甚至很多在晚期都没有任何的临床不适症状,所以很难被主动发现,但是腹主动脉瘤本身的危害是很大的,也正是由于它的隐秘性,所以导致很多的腹主动脉瘤的病人不能及早的被筛查和诊断乃至到后期都发生破裂了才来就诊。也正是由于腹主动脉瘤他随时有可能发生破裂大出血,危急病人的生命,需要所有血管外科医生高度重视的一个疾病。

  目前腹主动脉瘤早已从原来的开腹、人工血管置换瘤体切除的手术方式,转变为绝大多数的患者可以应用微创的治疗来解决,也就是可以应用血管腔内技术将大动脉辅助支架或者将支架人造血管放置在动脉瘤的腔内,达到让动脉瘤壁与血瘤进行隔绝,从而预防动脉瘤发生破裂的风险,应该说这项技术起源于上一个世纪末年,但是发展速度之快、普及之广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我们国家真正得以快速发展和普及这项技术是在本世纪之初,虽然我们起步略晚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们的发展速度一点不亚于国际的发展速度。目前所有国际上能做到的各种高精尖疑难的病例和技术,几乎我们国内都可以掌握和实施。同时,在高精尖技术不落后于国外水平的基础上,我们整体的普及状况也是非常之快的,不仅能在大医院进行开展,在很医院、医院等也都能够开展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这与CEC这样的学术会议平台的推广和广大的血管外科有识之士的前辈专家们的推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看到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可喜前景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我们现在仍然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尽管我们的治疗水平不低,但是从总体的严密随访和术后的观察数据的积累上我们还逊于国际先进国家,尤其是缺少我们自己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流行病学资料,尽管我们的病例数量很多,但是我们高质量的文章或者说在国际讲坛上高质量的发言并不多,所以应该正视我们的不足,迎头赶上。

  希望未来在广泛开展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规范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技术,规范腹主动脉瘤腔内耗材的应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希望能有更多的属于我们自己的原研的产品、创新的技术能够在未来的临床上可以实施与应用。应该说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跟国外先进国家有差距,但是这几年应该说发展也是相当可喜可观的。

  目前,我们不仅有较完善的多家自助研发的腹主动脉腹膜支架产品,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并且有的甚至已推出了第三代和第四代的产品,有些原研产品起步就很高,第一代产品就已经接近甚至于超过了目前国际上的很多现在应用比较好的支架水平与工艺技术,我相信随着我们这些自主研发的,耗材的不断加入,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耗材的应用成本,降低病人总体的手术费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自己研发耗材的应用,进一步加大和促进临床技术的进步、创新和改革,也希望能够看到完全用腔内技术来解决腹主动脉瘤这样的疾病的一天,这一天来的不会太晚。

  目前,简单的腹主动脉是腔内修复术,也就是EVAR手术,那么EVAR普及率也高,而且相对大家掌握的很快,但是对于那些疑难有挑战性的病例单纯用简单的EVAR还不能完全加以解决,需要通过一些烟囱技术、开窗开槽技术、分支技术才能够得以用完全腔内的技术来解决,尽管现在烟囱技术相对应用比较简单,也相对成熟,但是毕竟烟囱技术应该是一个应急的手段,而不是常规应用。

  希望未来的开窗开槽技术,无论是预开窗还是术中开窗,以及未来的分支支架技术也可以有更新的一些技术出现,能够使一些复杂疑难的腹主动脉瘤的问题得以用腔内的技术来解决。

推荐阅读

陈忠: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肾上与肾下固定的选择

章希炜:破裂的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

陆信武:滤器相关下腔静脉血栓成的腔内治疗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手机报

长按识别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哈尔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hl/1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