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网现场报道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的技术,其重要性已得到业界肯定,并已成为血管外科疾病的一线治疗方式。周围血管疾病(PVD)范围广,与诊疗相关的新概念、新器械、新技术层出不穷,给年轻的血管外科医师带来诸多困惑。本培训班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年轻的血管外科医师,详细介绍最新介入治疗理念和操作技术,力求年轻医师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得到迅速提高,已达到拓展视野,提升技术,与时俱进,增进友谊的宗旨。”这是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血管联盟青年专家腔内治疗培训班开幕式上,本届大会主席、医院谷涌泉教授在大会对本届会议的主旨概括。
IUA副秘书长郭连瑞教授担任本届大会开幕式主持,谷涌泉教授作为IUA现任主席致欢迎辞,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赵国光教授,医院管理处处长、医院神经肿瘤内科专家李文斌教授,IUA前任主席、血管内科专家Prof.PatrickCarpentier,医院协会副会长、医院协会会长张建教授致辞。IUA官方杂志《InternationalAngiology》主编Prof.ArmandoMansilha,IUA中国分部主席、医院刘鹏教授,国际血管联盟青年专家委员主席、医院陆清声教授,医院李晓强教授,医院赵志清教授、医院李震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院刘建林教授等30余国内外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大会还进行了国际间的网络视频交流,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和意大利、泰国等国家的青年专家分别做了相关报告和交流,深受国内外同行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国际血管联盟和医院等单位主办。开幕式上,谷涌泉教授致辞中表示,“去年5月在北京成功召开的国际血管联盟青年专家腔内治疗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经过一年的努力筹备与组织,本届学习班特别邀请了数十位国内外顶级专家授课(中英文同声传译),进行2天的理论授课和2天的手术现场演示,除手术直播外,本学习班还安排了现场答疑和专题讨论,对后者设置专门时间和特定内容,以便对相应专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22名外籍学员和近名国内学员参加了本次学习班。希望,所有与会者不虚此行,提升国际血管联盟青年专家学术水平,促进中国血管介入事业的发展。”
医院赵国光院长表示祝贺谷涌泉教授主办的国际血管联盟青年专家腔内治疗培训班的召开。本医院血管外科发展的历史,医院走过的61年历程,可以清楚的追寻脉络。从董宗俊教授到张建教授,汪忠镐院士,医院以及国内都已在形成了学科的优势。医院新院区的使用,血管外科病房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当前有适当规模的床位,独立的病区,ICU,杂交手术室,以及相应的专家团队,所以,医院血管外科已是一个完整体系的学科。希望在发展过程中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在21世纪,基因组学,纳米技术与人工智能将改变医学的发展,且在血管腔内治疗方面应该有所体现。其最终目的是保证患者的安全,使患者能够得到最事宜的,最便捷的,最微创的,最高效的服务。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希望大家学有所获。医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李文斌教授表示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首都医科大学是一所临床医学资源丰富的独立医科大学,拥有21个临床医学院和19医院。近几年临床学科又有了新的进步,在本月初更新的ESI报告显示,我院临床医学学科全球排名名,比上一次上升了15位,继续保持在千分之一的队伍,这意味着是一流学科。医院血管外科在谷涌泉主任的带领下在腔内血管治疗进行了多项开拓性的研究和尝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本次学习班秉承拓展视野,提升技术,与时俱进,增进友谊的宗旨。希望大家在这里通过理论授课和现场手术演示提升专业水平,增进友谊,扩大合作。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并祝大家在与会期间健康快乐,学业进步。预祝本次培训班圆满成功。
Prof.PatrickCarpentier作为前任国际血管联盟主席,对本次培训班的召开表示了祝贺,他希望培训班的各位学员通过理论授课和现场手术演示,能够提升疾病诊疗水平,造福更多患者。
张建教授表示代表医院协会祝贺。中国医学界三个主要协会:中华医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医院协会。医院协会主要是院长和管理者的学会,其医院医院对发展。本次第二届国际血管联盟青年专家腔内治疗培训班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内容丰富,同时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年轻学者。希望通过本次培训班对在座的同行们能够有更大对收获,同时预祝本次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大会除理论授课之外,还进行了2天共计18台手术现场演示,通过现场手术方式为与会学员进行答疑,为年轻医师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提高了术中操作技能水平。
据了解,本次大会主席谷涌泉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年在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澳斯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学习,年美国亚医院做访问学者。年获得苏州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任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国际血管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干细胞工程专业学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副主任。同时兼任《Vascularinvestigationandtherapy》杂志主编,《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副主编、《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副主编、《介入放射学杂志》副主编、《InternationalAngiology》杂志专家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华医学生物工程杂志》、《中国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等多本杂志的编委。承担十五、十一五(主持)和十二五年国家计划(主持)、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以及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科研工作。是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和北京市医管局“登封”人才。目前承担多项国家(作为首席专家承担国家十三五科技重点研发计划1项)和北京市科委等研究课题。目前拥有科研经费万。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得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年荣获第二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参加专著编写20余部,并主编8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余篇。
医院血管外科是我国成立较早的血管外科中心之一,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董宗俊、张建教授为首的血管外科在我国首次应用球囊导管治疗肾血管狭窄性疾病,开创了我国肾动脉疾病微创治疗的先河;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教授作为我国血管外科的泰斗,被称之为中国“血管外科首席”专家,尤其擅长大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如布-加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及诊断治疗学方面的研究,发明了十余种手术方法,使布-加综合征死亡率由90%下降至10%以下;对多发性大动脉炎尤其是对死亡率极高的头臂型大动脉炎的外科治疗和大动脉疾病腔内的治疗方面已居国际领先水平。汪忠镐院士对血管外科疾病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无论基础和临床研究,为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谷涌泉主任在导师指导下,多年潜心研究,在糖尿病下肢缺血外科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多发性大动脉炎外科治疗方面、大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方面以及主髂动脉闭塞外科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血管外科经过多年的努力,整体实力和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分别荣获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年学科建设在医院内排在第二名(不含临床),和第三名(含临床)。血管外科现有床位72张,配备一流的杂交手术室和监护病房;拥有2台先进的数字血管造影机和一流的专业技术队伍。在开展临床医疗工作同时,注重临床和基础科研工作。拥有条件非常好的基础实验室。血管外科从年开始,陆续承担着“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临床应用研究、扬帆计划、登峰计划、十百千人才项目、北京市卫生局人才骨干项目、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年度规划项目、教委重点攻关课题和首都医科大学的科技合作研究项目等50余项科研课题,拥有科研经费余万元。谷涌泉教授于年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项经费万元)。在教学上,我院血管外科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任务;同时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血管外科专业医生的进修培训。张建教授领导的外科教学团队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张建教授也成为北京市“教学名师”。医院血管外科研究所与国内同行和国外血管外科界保持广泛和紧密的联系,与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等著名学府来往密切。每年举办多次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和培训班,同时积极参与国内外同行举办的高端学术会议,定期邀请国外血管外科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不断更新知识、引进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水平,推动我国血管外科不断前进。
本次大会于5月26日下午结束所有议程,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们用一节节生动形象的课程,集中展现了中西方学科领域的最新资讯和进展,在给广大年轻血管外科医师们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也推动血管外科领取的实践操作技能、专业临床诊疗技术水平、研究水平及学术水平的不断向前发展!
推荐阅读谷涌泉: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髂内动脉保留技术
谷涌泉: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的经验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