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在家,老年人要注意防ldquo

医治白癜风病的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98.html

在这场对抗新型冠状病毒一个多月的战役中,真的要好好表扬一下我们的老年同志们了!

过年前还把“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挂在嘴边的老一辈们,现在放弃了散步,放弃了广场舞,不仅能做到少出门,出门戴口罩,还不忘叮嘱年轻人——

“出门要注意,口罩戴好,不要逗留太久!”

“回家要先洗手,不要到处乱摸!”

“回到家进门前要先喷点酒精!”

......

目前,疫情战斗还在继续,还需要各位老年人在家里呆一段时间。

但是,呆在家里长时间久坐不动、久躺不起,会给身体带来很多问题,这几天广东的天气转冷,也正是老年血管疾病发病高峰时期,老年人就很容易惹上血栓。

那惹到了血栓会有什么后果呢?

后果很严重!

血栓在静脉和动脉里都可能会出现,不管跑到哪儿,对身体都不是好事儿。

跑到大脑,可能发展成中风;跑到心脏,可能发展成心梗;跑到大腿,可能发展成静脉血栓;跑到肺,可能发展成肺栓塞,出现胸痛、咯血、晕厥等症状,甚至引起猝死……

2月7日凌晨,战斗医院副院长徐辉突发肺栓塞,经抢救无效后离世,享年51岁。据悉,徐辉副院长是因为长时间劳累,下肢浮肿,进而引起了肺栓塞。

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它又有哪些害呢?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两种临床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症状是自发性小腿疼痛、肿胀,局部发热,行走痛,甚至造成不能行走。严重时会引起下肢静脉曲张,腿部出现蚯蚓般的静脉,还会导致慢性溃疡以及下肢瘀血性坏死等。

肺栓塞:出现上述症状若不予以及时治疗,任由发展,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可能会在突然用力时脱落,栓子游走到肺部,引起严重的肺栓塞。据统计,超过90%的肺栓塞块来自下肢静脉,肺栓塞发生时出现胸部剧烈疼痛、心慌、胸闷、气促甚至发生休克,如果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很高。

_

疫情期间,哪些人群需要防控血栓?

●前线的临床医护

天气寒冷、穿着防护服,饮水较少,劳累,限制活动,脱水,尤其是45岁以上,有潜在基础心血管风险的医生,都可能会增加血栓的风险;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除了防护新冠,也要防护血栓。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治病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

包括感染、卧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等,发热、腹泻、纳差等导致机体的非显性和显性失水严重,如果液体容量不足,也是VTE的危险因素之一。

●宅在家里的老百姓

特殊时期,大家普遍宅在家里,活动明显减少,而这些正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尤其是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的人,血栓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早期如何正确识别血栓的形成呢?

警惕两个特征

01

警惕单侧腿肿

肺栓塞的发生中绝大部分血栓都是从腿上过来的,所以我们重要的一条早识别的方法就是看腿。看是否有单侧腿肿。尤其是一条腿比另一条腿肿得厉害的时候,同时伴疼痛,可能提示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这是肺栓塞猝死的一个重要的早期信号。下肢深静脉血栓最特异性的症状就是单侧下肢突然出现肿胀、疼痛,走路时可出现下肢疼痛,严重者甚至不能下地走路,部分人皮肤颜色还会改变如发青紫、暗红等。

需要注意鉴别的是,很多老年人双腿下垂时间长,也容易出现腿肿,但这种腿肿是双侧同时出现的、对称的,一般起身活动或抬高双腿休息后可以自行消失;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腿肿多为单侧腿肿,且小腿肌肉有明显的压痛,休息后仍持续存在。

02

警惕胸闷、胸痛

部分程度较轻的肺栓塞患者因为缺氧会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这种胸闷、胸痛症状一般是持续存在的,部分伴有低热或咯血。与冠心病心绞痛的劳累后发作、休息后缓解不同,与胆囊炎等消化道疾病与进食相关也有不同。肺栓塞如果程度较重则可以直接出现晕厥甚至猝死,所以如果有相关呼吸系统医院就诊,避免耽误病情。

正常情况下,腿上的血栓并不会导致猝死。但很多人长时间卧床或者静坐后可能起身上了个厕所或躺三五个小时后起来活动了一下,这时血栓可能就会发生脱落,然后沿着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血管堵塞了肺动脉,产生肺栓塞,就有可能出现猝死。

在抗疫期间做好下面这4件事

预防静脉血栓

01

避免久坐

坐1个小时左右起来活走动一下,在坐着和卧床时可适当抬高肢体15~20度,促进肢体血液自然回流,同时活动足踝关节,促使小腿肌肉运动收缩以促进下肢血液流动。

02

睡前泡脚

用热水泡脚20~3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温度以舒适为宜(40°C左右)。

重要提醒:如果已经是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是不适合泡热水脚的哦!

03

穿对的保暖裤

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下肢受凉会增加静脉血栓风险,所以我们建议老年人要穿宽松、厚实的秋裤甚至保暖裤。

04

多喝水、低盐低脂饮食

老年人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高发人群,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血栓,建议比平时多喝ml左右,但需要注意心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不要过量饮水,同时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尽量低盐低脂饮食。

除了高危病人常规的抗凝药物治疗以外

预防静脉血栓有这几招

1坐着和卧床休息时可以适当抬高肢体15-20度,促进肢体血液自然回流,尤其卧床抬高效果更好。同时做屈伸踝关节的运动,促使小腿肌肉运动收缩以促进下肢血液流动。

2在房间里适当走动,避免久坐久卧。

3下肢如有基础静脉疾病,如静脉曲张、静脉功能不全的病人,可以考虑穿戴循序减压弹力袜。合格的弹力袜会循序挤压小腿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也是常用预防血栓的方法。对于久坐、久站、曾发生过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可以穿1~2级压力循序减压弹力袜,建议购买膝盖上下的、力度在15-20mm汞柱左右的弹力袜,可以预防静脉血栓。

4活动不便的老人或脑梗卧床病人,除了弹力袜还可以考虑购买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来预防血栓。

5饮食:多喝水、低盐低脂

冬天室内干燥,容易缺水,可以适当多喝点水。有些老年人由于生活习惯,平时喝水较少,加上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血脂血糖更易存在病变,更容易出现血栓,建议比平时多喝ml左右,但需要注意心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不要过量饮水,同时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尽量低盐低脂饮食。

6注意保暖

温度过低,下肢受凉会增加静脉血栓风险。睡前用热水泡脚20-3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温度以舒适为宜(40°C左右)。

居家期间,如果一旦发生血栓,也应该早诊断早治疗,而不能拖延病情。

静脉血栓很危险,不及时治疗后果很严重。

出现哪些情况?

你可能遭了下肢静脉血栓

单腿肿胀

有时合并疼痛,下垂位置加重、抬高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常见的症状。

下肢皮肤出现青紫,暗红或者苍白

千万不要去按摩,拍打或者挤压,医院就诊。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触诊足背动脉消失或者减弱(专业人士判断)。

感觉麻木,运动障碍

走路时出现下肢小腿胀痛不舒服,严重的甚至不能下地走路。

另外,外科类血管疾病除了静脉血栓,还有一些疾病在居家防疫过程中需要急诊处理。虽然现在是特殊时期,我们也在喊大家如果没医院来,但如果老年人出现了以下的这些症状,请戴好口罩、医院急诊科来就诊!!!

1.在家休息期间,出现下肢突然疼痛、麻木、发凉、苍白、发紫等症状,或以前有下肢动脉闭塞情况的患者,症状明显加重,医院急诊科就诊,以排除下肢出现急性缺血的可能,以免耽误救治,出现截肢的风险。

2.如果同时出现腹部搏动性包块且伴有腹痛症状,医院急诊科就诊,排除是否存在腹主动脉瘤先兆破裂的可能。

3.如果突发胸背部剧烈疼痛,医院急诊科就诊,排除是否存在主动脉夹层破裂的可能。

每个人都保护好自己

就是对这场战斗最好的支持!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zz/5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