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明简介
九三学社重庆医院支社副主委,医院血管及疝腹壁外科主任,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专于血管外科开放手术、介入手术和腹壁疝外科手术。擅长主动脉疾病、肢体缺血疾病(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栓塞、动脉血栓、糖尿病足)、深静脉血栓介入、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腹腔镜疝修补。参加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省厅级课题,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三十多篇。
行
医
故
事
01
仁心仁术,大医精诚
孙建明长期坚守临床一线,三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致力于技术创新,解除患者的病痛,他总是与时间赛跑,竭尽所能救治患者。
17年的某一天,时钟指向下午5点,孙建明主任终于做完6台手术,与分管医生查房后准备下班。突然,医院请求紧急会诊手术——来不及回家,来不及修整,孙建明立即奔赴医院进行医疗救助帮扶。患者是一名76岁的男性,长期不明原因腹痛,医院诊断为腹主动脉、双髂动脉瘤,因家庭贫困无法治疗。腹主动脉瘤,常称为“腹腔的隐形杀手或不定时炸弹”,是腹主动脉管壁永久性瘤样扩张、直径增大50%以上,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发病率约为8.8%。其危害在于患者为任何症状发生动脉瘤突然破裂致大出血,死亡率达90%以上。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和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均因腹主动脉瘤破裂导致早逝。
在当地医疗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孙建明为他经腹主动脉及双下肢动脉造影确诊为:腹主动脉下段、双髂总动脉、双髂内动脉动脉瘤。这是国内外的疑难病例,腔内介入手术治疗难度极大。孙建明与团队反复讨论手术及替补方案后,经过6个小时苦战,为患者顺利进行了腹动脉及双髂动脉瘤腔内隔绝、左髂内动脉栓塞、右髂内动脉重建、右肾动脉重建术。手术的成功,标志着重医附二院血管外科处理大血管病变的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孙建明带领团队不医院的紧密合作,推进惠民健康扶贫工作,让更多的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早日回归健康的生活。
02
坚守一线,恪尽职守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面对每一个患者,孙建明以对生命的敬畏,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对每一个医疗流程的精细把控,对病人永不缺乏的伟大的同情心,赢得患者的高度信任。
血管外科曾接诊一位93岁高龄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医院诊断为胸主动脉夹层,急诊转入血管外科,合并有慢阻肺、冠心病等多项基础疾病,心肺功能较差,器官功能衰退明显,机体机能严重下降,该病死亡率高达90%。孙建民立即组织科室医师对手术方案进行研究讨论,考虑到患者年龄太大,基础疾病多,病情重,且血管病变复杂,主动脉扭曲,Ⅲ型主动脉弓,不能耐受全身麻醉,只能在局麻下行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限制性支架+左锁骨下动脉平行支架。此术式对术者要求极高,局麻下只取右腹股沟0.5cm穿刺口和左肱动脉2cm切口进行手术,患者的剧烈胸痛和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也是手术中的大难题。
经过认真和反复的评估,凭借着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孙建明决定立即进行手术。因考虑术中疼痛和高血压随时可能导致主动脉夹层破裂患者死亡,在介入下顺利穿刺和切开肱动脉准备,顺序植入限制性支架,精准释放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然后植入左锁骨下动脉平行支架,造影显示支架形态良好,夹层完全隔绝,弓上三支血管显影良好,腹腔重要血管分支显影良好,手术用时50分钟,术后患者恢复得较为理想,一周后出院。
03
以身作则,带教新人
作为科室主任,孙建明十分重视对科室团队的塑造和培养。他常说一个人的强大不算真的强大,大家强才是真的强。担任科室主任的他,在认真做好其它工作的同时,每天查房,他都会准备一些业务、学术方面的新知识、新观点,讲给科室的其他年轻医生;手术台上,对每一个要点,他都一一指点给年轻医生,希望他们能尽快掌握、取得进步。他经常鼓励科室的年轻医生及硕士研究生,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探索新的方法,在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在孙建明的带领下,科室整体专业技能和医疗水准得到大幅提升,在年科室被授予了“中国疝病专科联盟”,成为疝病治疗和研究中心,科室影响力在西南地区逐步提升。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要求血管外科的医护人员对病人要有三颗心:一是责任心,二是耐心,三是爱心。作为科室的“领头羊”,他率先带好头,检查病人认真仔细,解释病情透彻清楚,并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和“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用真情为患者解除病痛,在医患之间架起了心的桥梁,给患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建明总是这样教育学生,医生干的是良心活儿,只要有一线生机,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他刻苦钻研,攻克一个个医学难题;他言传身教,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生;他以身作则,带出了一个团结协作的优秀团队;他数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悬壶济世”的医者之心。
(来源:“重医大附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