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中医实践技能考前50题

.咳嗽与肺痨

徐某,男,61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痰中带有血丝,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答题要求:

①请与肺痨相鉴别。(助理无需作答)

②请在答题纸上完成辨证论治。

中医疾病诊断:咳嗽。(3分)

中医证侯诊断:风燥伤肺证。(3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痰中带有血丝,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一派燥象。故为风燥伤肺之咳嗽。(4分)

中医类证鉴别:咳嗽与肺痨相鉴别

共同点:均可有咳嗽、咳痰症状。

不同点:肺痨为感染“痨虫”所致,有传染性,同时兼见潮热、盗汗、咯血、消瘦等症。(3分)

中医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分)

方剂:桑杏汤加减。(分)

药物组成、计量及煎服法:

桑叶6g杏仁9g薄荷6g豆豉9g

前胡10g牛蒡子6g沙参10g贝母8g

天花粉1g梨皮15g

煎服法: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3分)

.咳嗽与喘证

薛某,男,45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成块,色白,每于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体倦,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答题要求:

①请与喘证相鉴别。(助理无需作答)

②请在答题纸上完成辨证论治。

中医疾病诊断:咳嗽。(3分)

中医证侯诊断:痰湿蕴肺证。(3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成块,色白,每于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体倦,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一派痰湿之象,故为痰湿蕴肺之咳嗽。(4分)

中医类证鉴别:咳嗽与喘证

共同点:两者均属肺气上逆之病证,临床上也常见咳、喘并见。

不同点:但咳嗽以气逆有声、咯吐痰液为主,喘证以呼吸困难,甚则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3分)

中医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分)

方剂: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分)

药物组成、计量及煎服法:

法半夏3g陈皮9g茯苓10g苍术6g

川朴6g杏仁10g苏子6g莱菔子9g

紫菀1.5g款冬花3g

煎服法: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3分)

.哮病与喘证

严某,71岁。有哮喘反复发作史,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答题要求:

①请与喘证相鉴别。(助理无需作答)

②请在答题纸上完成辨证论治。

中医疾病诊断:哮病。(3分)

中医证侯诊断:肺脾气虚证(缓解期)(3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哮喘反复发作史,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为典型的肺脾气虚型哮喘。(4分)

中医类证鉴别:哮病与喘证

共同点:均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

不同点: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3分)

中医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分)

方剂: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分)

药物组成、计量及煎服法:

黄芪15g党参6g白术6g山药1g

薏苡仁6g茯苓10g法半夏3g橘皮6g

五味子6g甘草3g

煎服法: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3分)

.心悸与奔豚

韩某,女,57岁。心慌不适6月余,今日来诊。现症: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答题要求:

①请与奔豚相鉴别。(助理无需作答)

②请在答题纸上完成辨证论治。

中医疾病诊断:心悸。(3分)

中医证侯诊断:心虚胆怯证。(3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心慌不适6月余,今日来诊。现症: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4分)

中医类证鉴别:心悸与奔豚

共同点:均有心胸躁动不安。

不同点: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3分)

中医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分)

方剂:当归龙荟丸加减。(分)

药物组成、计量及煎服法:

当归6g龙胆草6g大栀子10g黄连6g

黄柏6g黄芩15g大黄6g芦荟6g

青黛15g木香0.36g麝香1.5g

煎服法: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3分)

.胸痹与胃脘痛

孙某,女,75岁。现症: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因骤感风寒而加重,苔薄白,脉沉紧。

答题要求:

①请与胃脘痛相鉴别。(助理无需作答)

②请在答题纸上完成辨证论治。

中医疾病诊断:胸痹。(3分)

中医证侯诊断:寒凝心脉证。(3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辨证要点: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4分)

中医类证鉴别:胸痹与胃脘痛

共同点: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

不同点: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证候。(3分)

中医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分)

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散。(分)

药物组成、计量及煎服法:

枳实1g厚朴1g薤白9g桂枝3g

瓜蒌一枚当归1g桂枝9g芍药9g

细辛3g通草6g大枣8枚炙甘草3g

煎服法: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3分)

.胸痹与悬饮

周某,男,6岁。现症: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

答题要求:

①请与悬饮相鉴别。(助理无需作答)

②请在答题纸上完成辨证论治。

中医疾病诊断:胸痹。(3分)

中医证侯诊断:心肾阴虚证。(3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为心阴虚的表现,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为肾阴虚的表现,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故为心肾阴虚之胸痹。(4分)

中医类证鉴别:胸痹与悬饮的鉴别

共同点:悬饮、胸痹均有胸痛。

不同点:胸痹当为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悬饮为胸肋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咯痰等肺系证候。(3分)

中医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分)

方剂:天王补心丹合加减复脉汤加减。(分)

药物组成、计量及煎服法:

人参(去芦)6g茯苓10g玄参15g丹参15g

桔梗15g远志各15g当归(酒浸)6g五味子15g

麦冬15g天门冬15g柏子仁6g酸枣仁30g

生地黄10g炙甘草18g干地黄18g生白芍18g

阿胶9g麻仁9g

煎服法: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3分)

.胸痹与真心痛

吴某,男,67岁。现症: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色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迟。

答题要求:

①请与真心痛相鉴别。(助理无需作答)

②请在答题纸上完成辨证论治。

中医疾病诊断:胸痹。(3分)

中医证侯诊断:心肾阳虚证。(3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心悸而痛,为胸痹,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动则更甚,面色?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一派寒象,为心肾阳虚的表现,故为心肾阳虚之胸痹。(4分)

中医类证鉴别:胸痹与真心痛的鉴别

共同点:均为胸部闷痛。

不同点:胸痹为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证候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真心痛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证,其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3分)

中医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分)

方剂:参附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分)

药物组成、计量及煎服法:

人参15g炮附子30g桂枝3g甘草(炙)3g

牡蛎(熬)6g龙骨6g

煎服法: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3分)

.不寐与一时性失眠

楚某,女,61岁。现症: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倦怠乏力,气短自汗,舌淡,脉弦细。

答题要求:

①请与一时性失眠相鉴别。(助理无需作答)

②请在答题纸上完成辨证论治。

中医疾病诊断:不寐。(3分)

中医证侯诊断:心胆气虚证。(3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为心气虚和胆气虚之象。故为心胆气虚型不寐。(4分)

中医类证鉴别:不寐与一过性失眠的鉴别

共同点:均有失眠的症状。

不同点: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一过性失眠,又称临时性失眠,是一种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缓解的睡眠障碍。(3分)

中医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分)

方剂: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分)

药物组成、计量及煎服法:

远志15g石菖蒲5g茯神15g茯苓15g

朱砂1.5g龙齿5g党参9g酸枣仁15g

甘草3g知母1g茯苓10g川芎各6g。

煎服法: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3分)

.痫证与厥证

沈某,女,34岁。有癫痫病史。现症: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咳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症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答题要求:

①请与厥证相鉴别。(助理无需作答)

②请在答题纸上完成辨证论治。

中医疾病诊断:痫证。(3分)

中医证侯诊断:痰火扰神证。(3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有癫痫病史,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诊断为痫病。根据患者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咳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症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可诊断为痰火扰神证。(4分)

中医类证鉴别:痫证与厥证的鉴别

共同点:均有昏仆及神志异常的表现。

不同点:痫证为阵发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卒发仆地时常口中作声,如猪羊啼叫,四肢频抽而口吐白沫;中风则仆地无声,一般无四肢抽搐及口吐涎沫的表现;痫证之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或留有轻度头昏、乏力等证,但可再发;中风患者昏仆倒地,其神昏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难以自行苏醒,需及时治疗方可逐渐清醒。中风多伴有半身不遂、口眼㖞斜等症,亦与痫证不同。厥证也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之表现,一般而言,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言语不利等表现。(3分)

中医治法:清热泻火,化痰开窍。(分)

方剂: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分)

药物组成、计量及煎服法:

龙胆草6g黄芩9g山栀子9g泽泻1g

木通9g车前子9g当归8g生地黄0g

柴胡10g生甘草3g南星6g半夏3g

枳实3g茯苓10g橘红6g石菖蒲9g

人参5g竹茹6g甘草3g

煎服法: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3分)

.痫证与中风

安某,女,53岁。有癫痫病史。现症: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颜面口唇青紫,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涩。

答题要求:

①请与中风病相鉴别。(助理无需作答)

②请在答题纸上完成辨证论治。

中医疾病诊断:痫证。(3分)

中医证侯诊断:瘀阻脑络证。(3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有癫痫病史。现症: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颜面口唇青紫,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涩。(4分)

中医类证鉴别:痫证与中风的鉴别

共同点:均有昏仆及神志异常的表现。

不同点:痫证为阵发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卒发仆地时常口中作声,如猪羊啼叫,四肢频抽而口吐白沫;中风则仆地无声,一般无四肢抽搐及口吐涎沫的表现;痫证之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或留有轻度头昏、乏力等证,但可再发;中风患者昏仆倒地,其神昏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难以自行苏醒,需及时治疗方可逐渐清醒。中风多伴有半身不遂、口眼㖞斜等症,亦与痫证不同。中风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素体常有肝阳亢盛。其中脏腑者,突然昏仆整

理,并伴有口眼㖞斜、偏瘫等症,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偏瘫、口眼㖞斜及失语等后遗症。(3分)

中医治法:活血化瘀,息风通络。(分)

方剂:通窍活血汤加减。(分)

药物组成、计量及煎服法:

赤芍3g川芎3g桃仁9g红枣7个

红花9g老葱3根鲜姜9g麝香0.15g

煎服法: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3分)

.穴位定位-膻中、三阴交

叙述并指出膻中、三阴交的定位。(10分)

膻中: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5分)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5分)

.穴位定位-水沟、委中

叙述并指出水沟、委中的定位。(10分)

水沟: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3交点处。(5分)

委中: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点。(5分)

.穴位定位-少商、肾俞

叙述并指出少商、肾俞的定位。(10分)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5分)

肾俞:第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5分)

.推拿-大鱼际揉法

叙述并演示大鱼际揉法的操作。(10分)

①以大鱼际着力于施术部位上。(分)

②前臂做主动运动。(3分)

③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进行揉动。(3分)

④频率为10~次/分。(分)

.推拿-掌摩腹部

叙述并演示掌摩腹部的操作。(10分)

①患者仰卧位,术者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略背伸。(分)

②将手掌平置于腹部。(分)

③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3分)

④通过腕、掌使掌面在腹部做环形摩动。(3分)

.推拿-拇指揉法

叙述并演示拇指揉法操作。(10分)

①以拇指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上,余四指置于相对合适的位置以助力,腕关节微屈或伸直。(3分)

②拇指主动做环转运动,余指配合拇指作助力运动。(3分)

③使拇指罗纹面在施术部位上做旋转揉动。(分)

④频率为10~次/分。(分)

.测体温

测量体温(腋测法),并报告测量结果。

①向被检者交代测量体温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②测量前让被检者安静休息30分钟。移走附近冷热物体。

③取出已消毒的体温计,确认水银柱读数低于35℃。若高于35℃,应甩到35℃以下。

④擦干腋窝,将体温计水银头端置于被检者腋窝顶部夹紧。

⑤上臂紧贴胸壁夹紧体温计,10分钟后读数。

⑥测量完毕,帮助被检者穿好衣袖。

※汇报结果:该被检者体温XX℃,正常36?37℃,属于正常体温。

.测血压

测量(右侧)上肢血压(间接测量法),并报告测量结果。

①被检者休息至少5分钟。同时检查者检查器械。

②受检者取坐位或卧位,暴露右侧上肢,确保肘部、血压计和心脏同一水平,血压计水银柱处于“0”。

③触诊肱动脉,将气袖中央对准肱动脉,紧贴皮肤,以伸进1指为宜,均匀缠绕袖带,其下缘距肘横纹~3cm。

④再次触摸肱动脉,捂热体件,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袖带下方肱动脉处;关紧阀门,充气,同时听诊肱动脉搏动音至消失,再充气使水银柱上升0?30mmHg。

⑤松开阀门,按?3mmHg/s速度放气,平视水银柱,当动脉搏动音出现时记录数值为收缩压,继续放气至搏动音再次消失,此时读数为舒张压。

⑥倾斜45°关闭血压计。

※汇报结果:患者收缩压XXmmHg,舒张压XXmmHg,正常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89mmHg。属于正常范围。

.颈部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的检查,并报告检查结果。

颈部淋巴结分为颈前淋巴结和颈后淋巴结。

颈前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颈后淋巴结位于斜方肌前缘。触诊先颈前然后颈后依次检查。

①检查颈部淋巴结时,考生可站在被检者的前面或后面。搓热双手。

②嘱被检者稍低头,并偏向检查侧。

③检查者四指并拢用指腹滑动触诊胸锁乳突肌前缘(颈前淋巴结)、后缘、斜方肌前缘(颈后淋巴结)。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

※检查内容:检查淋巴结大小、硬度、表面情况、活动度、压痛等。

※汇报结果: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的检查,并报告检查结果。

①检查腋窝淋巴结时,被检者取坐位,考生面对被检者。

②检查左侧腋窝淋巴结时,考生左手握被检者左手,使其上臂稍外展,右手四指并拢稍弯曲,直达腋窝顶部,自腋窝顶部沿胸壁自上而下进行触摸,依次触诊腋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外侧群。

③检查右侧腋窝淋巴结时,用左手进行触摸。

※检查内容:检查淋巴结大小、硬度、表面情况、活动度、压痛等。

※汇报结果: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的对光反射检查,并报告检查结果。

瞳孔对光反射包括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

①直接对光反射:检查直接对光反射时,嘱被检者向前看。考生将手电简光线自侧方迅速照射被检者的瞳孔,观察该侧瞳孔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可以见到双侧瞳孔缩小。同样的方法检测对侧瞳孔。

②间接对光反射:检查间接对光反射时,让被检者用手放在鼻梁上,遮挡光线。用手电简照射一侧眼睛,观察对侧瞳孔有无缩小。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检测对侧瞳孔。

※汇报结果:患者瞳孔对光反射正常,当光线移来时瞳孔缩小,光线移走时瞳孔恢复正常。对光反射存在。

.咽部检查

咽部的检查,并报告检查结果。

①体位:检查咽部时,被检者取坐位,头略后仰。

②方法:嘱被检者口张大并发“啊”音。医师用压舌板在舌的前/3与后1/3交界处迅速下压。此时软腭上抬,在照明的配合下,即可见软腭、软腭弓、腭垂、扁桃体、咽后壁等。

③内容:检查时,应注意咽部黏膜有无充血、红肿、分泌物,反射是否正常,扁桃体有无肿大有无腺体增生,软腭运动是否正常,悬雍垂是否居中,吞咽有无呛咳等。

※汇报结果:患者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充血,吞咽时无呛咳。

附:扁桃体肿大的分度:

扁桃体肿大一般分为三度:

I度肿大:不超过咽腭弓。

Ⅱ度肿大:超过咽腭弓。

Ⅲ度肿大: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甲状腺触诊

甲状腺触诊检查,并报告检查结果。

①甲状腺峡部的触诊

A.前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考生站在被检者前面,用拇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嘱被检者做吞咽动作,重复检查。

B.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考生站在被检者后面,用示、中指进行检查。

②甲状腺侧叶的触诊

A.前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受检者前面,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触诊甲状腺侧叶,嘱被检者配合做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若发现甲状腺肿大,则需注意其大小、对称性、质地、表面情况、有无压痛、结节、震颤。

B.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受检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触诊甲状腺,配合吞咽动作。嘱被检者配合做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汇报结果:未触及肿大的甲状腺。

.肺下界叩诊

右肺肺下界的叩诊,并报告叩诊结果。

①前胸壁肺下界叩诊方法

a.被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考生站在被检者右前方。嘱被检者平静呼吸。

b.在右锁骨中线上叩诊右肺肺下界。从第肋间开始,自上而下,逐一肋间向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肝上界(正常为第5肋间)。继续叩诊,当叩诊音由浊音变为实音时为肺下界(正常为第6肋间)。

②侧胸壁肺下界叩诊方法

a.嘱患者双臂高举过头,平静呼吸。

b.在右腋中线上叩诊右肺肺下界。自上而下进行叩诊,当清音变浊时,即为肺下界(正常为第8肋间)。

③背部肺下界的叩诊方法

a.被检者取坐位,头稍低,双手交叉抱肘,平静呼吸。

b.首先找到肩胛骨,确定肩胛下线。然后,沿肩胛下线,逐一肋间向下叩诊,当清音变浊时,即为肺下界(正常为第10肋间)。

※汇报结果:正常人,平静呼吸时,右肺肺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胛下线上,肺下界分别位于第6、8、10肋间。

.胸廓扩张度

1.准备:被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搓热双手,位于被检者右侧。

.操作:

①被检者充分暴露胸部。

②医者两手四指并拢与拇指分开,分别平置于被检者胸壁下部的对称部位,感受被检者胸廓两侧呼吸动度。

③正常人两侧呼吸动度相等,发生病变时可见一侧或局部胸廓扩张度减弱,而对侧或其他部位动度增强。

3.整理:帮助被检者整理衣物。

.肺部听诊

肺部听诊,并报告听诊内容。

①听诊原则:听诊时,应注意“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左右对比,由前胸到侧胸再到后背”。

②体位:被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嘱被检者平静呼吸,必要时嘱被检者深呼吸、屏气或咳嗽后听诊。

③考生握热听诊器体件。

④分别听诊前胸部、侧胸部及背部,每处至少听诊1~个呼吸周期。听诊前胸部应沿锁骨中线和腋前线进行,听诊侧胸部应沿腋中线和腋后线进行,听诊背部应沿肩胛下线进行。自上而下逐一肋间进行,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的部位进行对比。

⑤听诊时应注意: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增强或减弱,有无异常呼吸音,有无啰音,有无胸膜摩擦音,语音共振有无增强或减弱。

※汇报结果:肺部听诊内容包括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等。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异常呼吸音。

.心脏的叩诊

心脏浊音界的叩诊,并包括检查结果。

①叩诊原则:先左后右,先下后上,由外向内,逐肋叩诊。

②体位:被检者取仰卧位或坐位,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搓热双手。

③左界叩诊:叩诊心脏左界时,先触及到心尖搏动,然后自左侧心尖搏动外~3cm处(正常从第5肋间)开始,由外向内叩诊,当叩诊音由清变浊时,翻开板指,作出标记。然后,逐一肋间向上沿左锁骨中线由外向内叩诊直至第肋间,将其标记点记录下来。

④右界叩诊:叩诊心脏右界时,先叩出肝上界(正常为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自肝上界上一肋间(即第4肋间)叩起,逐肋向上叩诊,方法同上。

⑤测量标记点到正中线的距离以及左锁骨中线到正中线的距离。

※汇报结果: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见下表:

右界(cm)

肋间

左界(cm)

~3

~3

~3

3.5~4.5

3~4

5~6

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汇报结果:该检查者心脏左界在第Ⅱ、Ⅲ、Ⅳ、Ⅴ肋水平距胸骨中线的距离分别为cm、4cm、6cm、8cm水平,心脏右界在第Ⅱ、Ⅲ、Ⅳ肋水平距胸骨中线的距离分别为cm、3cm、4cm(或cm、cm、4cm)水平,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9cm。

.乳房的检查

乳房的视诊和触诊检查,并汇报检查结果。

乳房的视诊

①考生站在被检者前面或右侧,被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

②视诊时,应注意观察两侧乳房是否对称,表面有无红肿、溃疡、色素沉着及瘢痕,乳房皮肤有无凹陷,乳头有无回缩及溢液。

乳房的触诊

以乳头为交叉点,划纵、横两条垂直线,将乳房分为四个象限,即外上象限、内上象限、内下象限、外下象限。

①体位: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臂放松平放于身体的两侧。

②方法:考生将一手的手掌和手指平置在乳房上,用指腹轻施压力,以旋转或来回滑动进行触诊。

③顺序:双侧乳房触诊时,先检查健侧乳房,后检查患侧乳房。触诊从外上象限开始,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乳头顺序进行触诊。

④内容:触诊乳房时,应注意有无红肿、触痛和包块,乳头有无硬结及溢液。如发现乳房有异常时,应随后触诊腋窝及锁骨上有无肿大淋巴结。

※汇报结果:患者两侧乳房对称,表面无红肿、溃疡、色素沉着以及瘢痕。乳房无包块、触痛,乳头无溢液以及硬结。

.心脏听诊

心脏听诊,并报告听诊的内容。

①心脏瓣膜听诊区的位置

听诊区名称

具体位置

二尖瓣区/心尖区

心尖搏动最强点(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

肺动脉瓣区

在胸骨左缘第肋间

主动脉瓣区

在胸骨右缘第肋间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

三尖瓣区

在胸骨左缘下端,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②听诊步骤

①体位:被检者取平卧位,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捂热听诊器体件。

②顺序:按照“二尖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一三尖瓣听诊区”的顺序,逆时针方向进行听诊。

※汇报结果: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有无心音改变、附加音、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等。

.胃肠型和蠕动波

①胃肠型

当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的轮廓,称胃型或肠型。结肠梗阻时,宽大的肠型多出现于腹壁周边,同时盲肠多胀大呈球形。

②蠕动波

胃肠蠕动过程中呈现出波浪式运动,称为蠕动波。幽门梗阻时,可见到较大的胃蠕动波自左肋缘下向右缓慢推进,即为正蠕动波,有时还可见到自右向左运行的逆蠕动波。脐部出现肠蠕动波见于小肠梗阻。严重梗阻时,脐部可见横行排列呈多层梯形的肠型和较大肠蠕动波。

整理:帮助被检者整理衣物。

.麦氏点、墨菲征

麦氏点反跳痛、墨菲征检查,并报告阳性结果。

①麦氏点(阑尾炎)压痛反跳痛

首先找到麦氏点。麦氏点位于脐与右侧骼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找到麦氏点后,用示指和中指按压此处,并停留片刻,然后突然抬起,被检者腹痛骤然加重,表情痛苦,称为反跳痛。

②墨菲(Murphy)征

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受检者右季肋部,拇指尖勾压于胆囊点,嘱受检者深吸气,如在吸气过程因触痛而致吸气中止,则为阳性。

.肝脏触诊

肝脏的触诊,并报告触诊内容。

①单手触诊法:

a.体位: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充分暴露腹部。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搓热双手。

b.方法: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右侧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者右上腹部肚脐水平,用示、中指末端桡侧进行触诊。嘱患者做深的腹式呼吸,当被检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脏。如此反复进行,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肋缘方向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必须沿右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方向触诊肝右叶和左叶。

②双手触诊法:左手拇指置于肋缘,手掌和其他四指在背后托起右腰部,右手触诊同上。

※汇报结果:检查内容:当触到肝脏后,应注意其大小、硬度、表面情况、压痛、边缘情况、搏动、摩擦感及震颤等。

.脾脏触诊

脾脏的触诊,并报告触诊内容。

①体位: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充分暴露腹部。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搓热双手。

②方法: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9~11肋处,试将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脐部,右手四指伸直并拢,与左侧弓大致成垂直方向,从脐水平右侧开始,配合被检者腹式呼吸,用示指、中指末端桡侧进行触诊,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或左肋缘。

当脾脏较小,仰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也可采用侧卧位触诊。请被检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用双手触诊法进行操作。考生左手掌置于被检者左腰部第9~11肋处,试将脾脏从腰背部向腹部紧推,右手四指伸直并拢,与左侧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被检者腹式呼吸,用示指、中指末端桡侧进行触诊,直至触及脾缘或左肋缘

※汇报结果:检查内容:正常情况下,脾脏不能触及。触到脾脏后,要注意其大小、硬度、表面情况、压痛、摩擦感等,并测量脾脏大小。

.腹部移动性浊音

腹部移动性浊音的检查,并报告阳性结果的意义。

①体位: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充分暴露腹部。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

②手法:平卧位(从脐中向左侧腹部叩诊,当叩诊音由鼓音变为浊音时,左手板指不离开腹壁。)→右侧卧位(原地叩诊一下,浊音变为鼓音,则此处开始再往腹下侧叩诊,直到叩诊音由鼓音再次变浊)→左侧卧位(原地继续叩诊,浊音变为鼓音)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汇报结果: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腹腔内游离腹水ml。

.肠鸣音听诊

肠鸣音听诊,回答考官提问。

①体位:听诊肠鸣音时,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充分暴露腹部。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

②手法:考生握热听诊器体件后,放置于右下腹腹壁上或脐周,听诊时间不少于1分钟。

考官提问:请问应听诊多少分钟,肠鸣音正常是多少。

回答:听诊时间不少于1分钟,正常肠鸣音4~5次/分。

.腹部血管听诊

腹部血管的听诊,并报告听诊的临床意义。

正常腹部无血管杂音。血管杂音有动脉性杂音和静脉性杂音。

①被检者取合适体位,医者焐热听诊器体件,将体件放于中腹部或腹部一侧。如在上腹部的两侧出现收缩期血管杂音,常提示肾动脉狭窄。左叶肝癌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时,亦可在包块部位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中腹部收缩期血管杂音提示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

②被检者取合适体位,医者焐热听诊器体件,将体件放于脐周或上腹部,静脉性杂音为连续性的嗡鸣音,无收缩期与舒张期分别。此音多于脐周或上腹部出现,尤其是在腹壁静脉显著曲张,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形成,压迫脾脏此嗡鸣音可增强。

.脊柱的检查

脊柱弯曲度和叩击痛检查。

1.体位:被检者取站立位或坐位,充分暴露躯干,双上肢自然下垂,考生站在被检者后面。

.脊柱弯曲度观察

①方法:考生从侧位和后位观察脊柱的4个生理弯曲是否存在,有无脊柱侧弯、病理性前凸和后凸畸形,再用示指、中指或拇指沿脊柱棘突从上向下稍加用力划出一道充血痕,观察有无侧弯曲。

②生理意义:正常人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椎稍向前凸,胸椎稍向后凸,腰椎有较明显前凸,骶椎有较大幅度后凸。

※汇报结果:脊椎4个生理弯曲存在,脊柱无侧弯。

3.脊柱叩击痛

可以选用直接叩击法或间接叩击法。叩痛部位以第7颈椎棘突作为骨性标志,计数病变椎体的位置。

①直接叩击法:用手指或叩诊锤直接叩击,自枕骨粗隆开始,从上而下叩击各椎体的棘突(多用于胸、腰椎)。

②间接叩击法:受检者端坐位,检查者将一手掌面置于受检者头顶部,另一手握空心拳以小鱼际部位叩击左手背,询问受检者有无疼痛。

※汇报结果:正常脊柱无叩击痛。

.肌力、肌张力检查

双上肢肌力和肌张力的检查。

a.肌力:嘱受检者用力主动活动肢体,检查者用手与其对抗,观察肌力情况。

b.肌张力:受检者肢体放松,检查者触摸肌肉紧张度并活动受检肢体,了解被动运动时阻力情况。

※汇报结果:肌力肌张力正常。

.浮髌试验

膝关节检查(浮髌试验),并报告阳性结果的意义。

①体位:做浮髌试验时,被检者取平卧位,下肢伸直放松,膝伸直。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搓热双手。

②手法:考生左手虎口卡于被检者膝关节髌骨上极,并加压压迫髌上囊,使关节液集中于髌骨底面。右手示指垂直按压髌骨并迅速抬起。

※汇报结果:按压时,若髌骨与关节面有碰触感,松手时髌骨浮起,称为浮髌试验阳性,提示有中等量以上关节积液(50ml)。

.肱二头肌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的检查,并报告检查结果。

①取坐位,前臂稍屈曲。

②左前臂托住受检者稍屈曲的前臂,拇指末节置于受检肱二头肌腱上,右手持叩诊锤。叩击检查者的拇指末节。

③肱二头肌收缩,前壁快速收缩。

.巴宾斯基征

巴宾斯基征的检查,并报告阳性结果。

①体位:被检者取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嘱被检者放松。

②方法:检查者用钝物(如竹签)沿受检者足底外侧缘,自后向前划至近小趾根部,再转向划至拇趾下方。

※汇报结果:阴性为五个足趾屈曲,阳性则表现为趾背屈,其他四个足趾扇形展开,提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奥本海姆征

奥本海姆征的检查,并报告阳性结果。

①体位:受检者仰卧,下肢伸直,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嘱被检者放松。

②方法: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由上向下用力滑压受检者胫骨前缘至踝上方

※汇报结果:阳性反应同巴宾斯基征。

.戈登征

戈登(Gordon)征的检查,并报告阳性结果。

①体位:受检者仰卧,下肢伸直,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嘱被检者放松。

②方法:检查者用手以一定的力量挤压受检者的腓肠肌。

※汇报结果:阳性反应同巴宾斯基征。

.心肺复苏

你作为医务工作者,在公园晨练发现一大爷晕倒在地,意识丧失。请你为患者(医学模拟人或模具)行心肺复苏。

操作前准备

①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②判断意识、呼吸、大动脉搏动:三项总用时不超过10秒

a.意识:采用“轻拍重喊”的原则,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同时对患者双耳进行大声呼唤。

b.呼吸:施救者耳贴患者鼻下,感受是否有呼吸,并且眼观胸廓起伏是否存在。

c.大动脉搏动:单手放在体表大动脉搏动位置(如颈动脉、股动脉),来判断是否有大动脉搏动。

③呼救:当意识、呼吸、大动脉搏动均消失时,立刻大声呼救,自己或叫人拨打10。

操作过程

①体位:将患者仰卧放在坚硬的平面上或身下垫硬板,解开衣扣、腰带,充分暴露胸壁。

②胸外按压:

a.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或胸骨中下段1/3处。

b.手法:一只手掌根紧贴胸骨,另一只手重叠放置在这只手的手背上,手指与肋骨平行上翘,手指不能触碰患者胸壁,用掌根按压。

c.姿势:施救者站或跪在患者右侧,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肩—肘—手掌连线与患者胸壁垂直,按压时肘关节保持固定伸直状态。垂直向下按压;下压和放松时间相等;放松时保证胸廓充分回弹,手掌不可离开患者胸壁。

d.频率、深度、比例:按压速率为?10次/分,按压幅度为5?6cm。按压与呼吸比例为30:。

()打开气道:

a.先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腔异物。

b.采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加压使其头后仰,另一手同时抬举患者下颏,尽量使其下颌角与耳根连线与地面垂直。

(3)人工呼吸:施救者用置于前额的拇指和示指捏住患者鼻孔,正常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口唇全部包住,匀速向患者口中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确保有明显的胸廓起伏。然后松开捏鼻的手指,观察胸部的恢复状况,再进行下一次。连续次人工呼吸。

操作后

①按照胸外按压-打开气道-人工呼吸的顺序共完成5个循环后判断复苏效果:观察颈动脉搏动、自主呼吸、瞳孔对光反射、意识、自主呼吸、皮肤颜色。如若颈动脉搏动恢复、自主呼吸出现、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皮肤由紫绀变为红润证明复苏成功。

②复苏成功,整理衣物,等待10。

职业素质

①操作过程中,有急救意识,动作轻柔规范。

②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言文明,认真细致,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

.心悸

患者,男,49岁。心悸个月,加重周。(10分)

答题要求:围绕以上主诉,口述该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应询问的内容。

现病史询问内容。(7分)

①起病的病因、诱因,发病缓急。

②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规律。

③有无寐差、烦躁、头晕、易激动、汗出肢冷。

④饮食、二便有无变化。

⑤是否还有其它不适。。

⑥诊治经过如何。

相关病史询问。(分)

①上述病情有无反复发作。

②有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③有无其它疾病史。

根据临床症状不同等情况,针对性地询问其它相关内容。(1分)

.穴位主治-孔最

回答孔最的主治病证。(10分)

(正确回答项,满分。仅正确回答1项,5分)

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症。

②肘臂挛痛。

.穴位主治-条口

回答条口的主治病证。(10分)

(下列3项,正确回答项,满分。仅正确回答1项,5分)

①下肢痿痹、转筋。

②肩臂痛。

③脘腹疼痛。

.盆腔炎性疾病

①最低标准: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压痛。

②附加标准:标准体温>38.3℃;宫颈或阴道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0.9%氯化钠溶液涂片见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应蛋白升高;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③特异标准: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阴道超声或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以及腹腔镜检查发现PID征象。

.肾病综合征

试述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5分)

①主要症状:水肿、纳差、乏力,肢节酸重,腰痛,甚则胸闷气喘、腹胀膨隆。(分)

②体征:①水肿:最初多见于踝部,呈凹陷性,晨起时眼睑、面部可见水肿。随病情进展发展至全身水肿,可出现胸腔、腹腔积液。(1分)

②高血压:水肿明显多伴有高血压。(1分)

③持续性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与营养不良。(1分)

.心房颤动

患者心悸天,心电图表现如下,作出心电图诊断。(5分)

①P波消失,代之以频率为次/分f波。

②R-R间距绝对不不匀齐。心率18次/分。

③QRS波群形态正常。

心房颤动。(5分)

扫描下方







































白癜风那些药最好
北京白癜风手术费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zz/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