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盆腔MRI检查技术专家共识

MRI检查技术专家共识

MRI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MRI设备已经医院。MRI检查技术难度大,成像参数和序列繁多,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成像序列和技术参数,使图像满足影像诊断及临床需要,是MRI设备操作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为了规范MRI检查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国内相关专家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起草了本版MRI检查技术专家共识。

腹部(一)肝、胆、脾MRI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体部、心脏相控阵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剑突下2~3cm。

3.方位及序列:

平扫序列:轴面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fs-T2WI序列(呼吸不均匀者可选用屏气fs-T2WI序列)、快速梯度回波水-脂同反相位(双回波)T1WI屏气采集序列,在设备性能允许的情况下加扫DWI序列,扫描范围覆盖肝、胆、脾;冠状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WI屏气采集序列。

增强扫描序列:轴面快速梯度回波三维T1WI动态容积屏气采集序列[22],低场设备可选用二维序列行三期以上动态扫描,并补充冠状面图像。

4.技术参数:二维序列层厚6.0~8.0mm,层间隔1.5mm,FOV(~)mm×(~)mm,矩阵≥×。三维序列层厚2.0~4.0mm,无间距扫描,FOV(~)mm×(~)mm,矩阵≥×。采用呼吸触发(婴幼儿呼吸频率过快、幅度过小时可不选用)。增强扫描以2~3ml/s的流率注射常规剂量钆对比剂,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尽量优化扫描参数将扫描周期缩减至10s/期[1]。

5.图像要求:

(1)完整显示靶器官及病变区域;

(2)呼吸运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及并行采集伪影不影响影像诊断;(3)轴面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fs-T2WI序列为必选项,在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轴面T1WI序列优先选择梯度回波-水-脂双相位T1WI序列或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T1WI序列,尽可能使用DWI序列;

(4)至少显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影像;

(5)提供MPR、MIP及曲面重组胆管像。

(二)胰腺MRI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体部、心脏相控阵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剑突下2~3cm。

3.方位及序列:

平扫序列:轴面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fs-T2WI序列(呼吸不均匀者可选用屏气fs-T2WI序列)、快速梯度回波fs-T1WI(必要时可加扫同反相位T1WI序列),在设备性能允许的情况下加DWI序列;冠状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WI屏气采集序列。

增强扫描序列:采用轴面快速梯度回波三维T1WI屏气采集序列行三期或多期扫描,低场设备可行二维扫描,并补充冠状面扫描。

4.技术参数:尽量选择薄层、高空间分辨率扫描。二维序列层厚3.0~5.0mm,层间隔≤层厚×20%,FOV(~)mm×(~)mm,矩阵≥×。三维序列层厚2.0~3.0mm,无间距扫描,FOV(~)mm×(~)mm,矩阵≥×。静脉注射常规剂量钆对比剂,流率2~3ml/s。尽量优化扫描参数将扫描周期缩减至10s/期。

5.图像要求:

(1)清晰显示胰腺、十二指肠壶腹部及病变区域结构;

(2)呼吸运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及并行采集伪影不影响诊断;

(3)轴面快速自旋回波fs-T2WI及梯度回波fs-T1WI为必选项,尽量选择DWI序列;

(4)提供动脉期(或动脉早、晚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像;

(5)提供三维T1WI增强扫描MPR像;

(6)拟诊为胰腺恶性肿瘤的患者,至少有1个序列覆盖全肝,以观察有无肝脏转移。

(三)胰胆管水成像(MRCP)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体部、心脏相控阵线圈。

2.体位:仰卧位,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剑突下2~3cm。

3.方位及序列:

(1)单次激发厚层块二维重T2MRCP序列:至少获取3个角度的冠状面像,即以胆总管为轴,以正冠状面为中间层,向前、后旋转一定角度分别各获取1层斜冠状面像。层块范围覆盖主要肝内外胆管和胰管,屏气采集。

(2)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三维重T2MRCP序列:斜冠状面扫描,覆盖主要肝内外胆管、胆总管、胆囊和胰管。

4.技术参数:MRCP不宜单独进行,应结合肝、胆、胰、脾的平扫和(或)三维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单次激发二维MRCP序列:层块厚度30~70mm,FOV(~)mm×(~)mm,矩阵≥×,TR≥ms,TE≥ms;呼吸触发三维MRCP序列:层厚1.0~2.0mm,无间距扫描,FOV(~)mm×(~)mm,矩阵≥×,TR~ms(选1~2个呼吸间期),TE≥ms。婴幼儿呼吸频率过快及幅度过小时可不使用呼吸触发。

5.图像要求:

(1)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胰管及病变区域;

(2)呼吸运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及并行采集伪影不影响诊断;

(3)单次激发二维MRCP序列多角度扫描、多次激发三维MRCP序列提供MIP重组多角度旋转的三维胰胆管成像。

(四)肾脏MRI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体部、心脏相控阵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剑突与脐连线中点。

3.方位及序列:

平扫序列:轴面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fs-T2WI序列(呼吸不均匀者可选用屏气fs-T2WI序列)、快速梯度回波水-脂同反相位(双回波)T1WI屏气采集序列,在设备性能允许的情况下加DWI序列;冠状面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fs-T2WI序列。

增强扫描序列:采用轴面快速梯度回波三维T1WI屏气采集序列行三期或多期扫描,低场设备可行二维扫描,并补充冠状面扫描。

4.技术参数:尽量选择薄层、高空间分辨率扫描。轴面二维序列层厚4.0~5.0mm,层间隔≤层厚×20%;冠状面二维序列层厚≤4.0mm,层间隔≤层厚×20%。FOV(~)mm×(~)mm,矩阵≥×。三维序列层厚2.0~4.0mm,无间隔扫描,FOV(~)mm×(~)mm,矩阵≥×。增强扫描以2~3ml/s的流率注射常规剂量钆对比剂,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5.图像要求:

(1)显示肾脏及其周围组织结构,肾皮质、髓质、肾盂、肾盏结构清晰显示;

(2)无明显呼吸运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及并行采集伪影;

(3)轴面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fs-T2WI序列为必选项,在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轴面T1WI序列优先选择水脂双相位T1WI或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T1WI序列;

(4)增强扫描分别显示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影像;

(5)根据需要提供三维T1WI增强三期扫描的MPR、MIP血管像。

(五)肾上腺MRI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体部、心脏相控阵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剑突与脐连线中点。

3.方位及序列:

平扫序列:轴面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T2WI或fs-T2WI序列、快速梯度回波水脂双相位T1WI屏气采集序列,冠状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WI屏气采集序列。扫描范围从胃底上缘至肾门。

增强扫描序列:轴面快速梯度回波三维T1WI屏气采集序列三期或多期扫描,并补充冠状面扫描。

4.技术参数:二维序列层厚≤4.0mm,层间隔≤层厚×10%,FOV(~)mm×(~)mm,矩阵≥×。三维序列层厚≤3.0mm,无间隔扫描,FOV(~)mm×(~)mm,矩阵≥×。婴幼儿呼吸频率过快及幅度过小时可不使用呼吸触发。增强扫描采用钆对比剂,剂量为0.05~0.10mmol/kg,以2~3ml/s的流率注射,再以相同流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5.图像要求:

(1)尽量选择薄层、高空间分辨率扫描;

(2)标准T2WI序列采用或不采用脂肪抑制;

(3)显示肾上腺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怀疑为异位嗜铬细胞瘤或肾上腺恶性肿瘤的患者扫描范围需加大;

(4)呼吸运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及并行采集伪影不影响诊断。

(六)MR尿路成像(MRU)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体部相控阵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剑突与耻骨连线中点。

3.方位及序列:单次激发二维MRU序列:闭气采集,冠状面显示双侧尿路,多角度斜冠状面及矢状面显示单侧尿路。呼吸触发三维MRU序列:冠状面扫描。

4.技术参数:MRU不宜单独进行,应结合平扫和(或)三维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单次激发二维MRU序列:层块厚度30~70mm,FOV(~)mm×(~)mm,矩阵≥×,TR≥ms,TEms。呼吸触发三维MRU序列:层厚1.0~2.0mm,无间隔扫描,FOV(~)mm×(~)mm,矩阵≥×,TR~ms(选1~2个呼吸间期),TE≥ms。婴幼儿呼吸频率过快及幅度过小时可不使用呼吸触发。

5.图像要求:

(1)扫描范围应包括双侧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

(2)无明显呼吸运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及并行采集技术伪影;

(3)单次激发二维MRU序列应分侧进行多角度成像,多激发三维MRU序列应提供MIP重组多角度旋转的三维尿路影像。

(七)腹膜后病变的MRI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体部线圈或心脏相控阵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剑突与脐连线中点或ROI中心。

3.方位及序列:

平扫序列:轴面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fs-T2WI序列(呼吸不均匀者可选用屏气fs-T2WI序列)、快速梯度回波水脂同反相位(双回波)T1WI屏气采集序列,在设备性能允许的情况下扫描DWI序列,扫描范围覆盖ROI;冠状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WI屏气采集序列。

增强扫描序列:轴面快速梯度回波三维T1WI屏气采集序列三期或多期扫描,并补充冠状面扫描。

4.技术参数:二维序列层厚6.0~8.0mm,层间隔≤层厚×20%,FOV(~)mm×(~)mm,矩阵≥×。三维序列层厚2.0~4.0mm,无间隔扫描,FOV(~)mm×(~)mm,矩阵≥×。婴幼儿可不使用呼吸触发。增强扫描以2~3ml/s的流率注射常规剂量钆对比剂,并以相同流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5.图像要求:

(1)完整显示腹膜后区域结构或病变区域结构;

(2)无明显呼吸运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及并行采集伪影;

(3)增强扫描获取时相准确,显示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影像;

(4)根据需要,三维T1WI增强多期扫描可行MPR重组,进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及定量分析。

(八)腹部血管MRA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体部线圈或心脏相控阵线圈。

2.体位:仰卧位,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脐孔。

3.方位及序列:

(1)二维、三维对比增强MRA:冠状面扫描,包含腹主动脉后缘、前缘分支血管及相应脏器的血管,扫描注射对比剂前蒙片,注射对比剂后至少2个时相(动脉期及静脉期),各期图像行减影MIP重组。

(2)平扫序列:双反转或三反转黑血序列,沿目标血管的长轴及短轴各扫描一次,主要用于显示管壁结构;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亮血序列,主要用于显示管腔。

4.技术参数:二维对比增强MRA层厚4.0~8.0mm,层间隔0~1.0mm,FOV(~)mm×(~)mm,矩阵≥×。三维对比增强MRA:扫描块厚度40~50mm,层厚1.0~2.0mm,无间隔扫描,FOV(~)mm×(~)mm,矩阵≥×,单期扫描时间控制在20s内。采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团注钆对比剂,剂量为0.1~0.2mmol/kg,注射流率2~3ml/s,并以相同流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5.图像要求:

(1)三维对比增强MRA清晰显示腹部大血管及其分支血管,包括腹主动脉、腹腔动脉、肝动脉、肾动脉、门静脉系统以及腹部静脉系统血管,血管外背景组织信号抑制良好;

(2)无明显呼吸运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及并行采集伪影;

(3)提供MIP重组多角度旋转的血管三维影像。

盆腔(一)前列腺与膀胱MRI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体部线圈或心脏相控阵线圈。

2.体位:仰卧位,足先进或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耻骨联合上缘上2cm。

3.方位及序列:

(1)平扫序列:轴面快速自旋回波T2WI、fs-T2WI、快速自旋回波T1WI、DWI序列,扫描范围覆盖膀胱及前列腺;斜冠状面快速自旋回波fs-T2WI序列,扫描基线与前列腺上、下长轴平行;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2WI或fs-T2WI序列。

(2)增强扫描:轴面快速梯度回波三维T1WI(低场设备可行二维扫描),常规增强扫描至少采集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每期15~20s,并补充冠状面、矢状面扫描。在设备性能允许的情况下,可选动态增强扫描[23-24],周期时间10s/期,扫描周期30个,整个动态扫描时长约5min。

4.技术参数:原则为小FOV、高分辨率扫描。二维序列层厚3.0mm,层间隔0.3~0.5mm(前列腺二维扫描推荐无间隔扫描),FOV(~)mm×(~)mm,矩阵≥×。三维容积扫描序列层厚2.0~3.0mm,无间隔扫描,FOV(~)mm×(~)mm,矩阵≥×。动态增强扫描快速梯度回波三维T1WI序列TR、TE均为最短,激励角10°~15°。DWI扫描b值s/mm2。常规三期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或手推钆对比剂,动态灌注增强扫描需要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静脉团注对比剂,剂量为0.1mmol/kg,注射流率为2~3ml/s,并以相同流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5.图像要求:

(1)清晰显示膀胱、前列腺、尿道及邻近脏器组织的细微结构;

(2)平扫序列至少包括自旋回波T2WI(脂肪抑制和非脂肪抑制)和T1WI(非脂肪抑制),前列腺检查DWI为必需序列;

(3)在设备性能允许的情况下,首选动态灌注增强扫描,或至少三期扫描;

(4)无卷积伪影,无明显呼吸运动伪影、磁敏感伪影及并行采集伪影。

(二)子宫及附件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体部线圈或心脏相控阵线圈。

2.体位:仰卧位,足先进或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耻骨联合中点上缘上2cm。

3.方位及序列:

(1)平扫序列: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2WI或fs-T2WI,扫描层面需平行子宫长轴;轴面快速自旋回波T2WI、fs-T2WI,快速自旋回波T1WI;

冠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2WI;矢状面或轴面DWI。扫描范围包含子宫及两侧附件区域。

(2)增强扫描序列:矢状面(子宫病变)或轴面(卵巢病变)快速梯度

回波三维T1WI序列(低场设备可行二维扫描),常规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每期15~20s。在设备性能支持的情况下,选用动态增强扫描,周期时间10s/期,扫描周期30个,整个动态扫描时长约5min,获取组织血流灌注信息行灌注定量分析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25]。

4.技术参数:原则为小FOV、高分辨率扫描。二维序列层厚3.0~5.0mm,层间隔0.3~0.5mm,FOV(~)mm×(~)mm,矩阵≥×。三维容积扫描序列层厚2.0~4.0mm,无间隔扫描,FOV(~)mm×(~)mm,矩阵≥×。动态增强扫描快速梯度回波三维T1WI序列TR、TE均为最短,激励角10°~15°。常规三期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或手推钆对比剂,动态灌注增强扫描需要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静脉团注对比剂,剂量为0.1mmol/kg,注射流率为2~3ml/s,并以相同流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5.图像要求:

(1)清晰显示子宫、两侧附件及膀胱、直肠等邻近组织的细微结构;(2)平扫序列至少包括自旋回波T2WI(脂肪抑制和非脂肪抑制)和T1WI;

(3)在设备性能允许的情况下,首选动态灌注增强扫描,或至少三期扫描;

(4)无卷积伪影,无明显呼吸运动伪影、磁敏感伪影及并行采集伪影。

(三)直肠MRI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体部线圈或心脏相控阵线圈。

2.体位:仰卧位,足先进或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耻骨联合中点。

3.方位及序列:大范围盆腔扫描(了解盆腔有无转移病灶及肿大淋巴结)以及局部高分辨率直肠扫描。

(1)平扫序列:大范围盆腔扫描:包括盆腔矢状面单次激发T2WI、盆腔轴面快速自旋回波fs-T2WI、T1WI及DWI。小FOV高分辨率直肠扫描:斜轴面快速自旋回波T2WI,扫描基线垂直于病变段直肠长轴,范围覆盖病变段直肠;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2WI,范围覆盖完整直肠两侧;斜冠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2WI、T1WI,扫描基线在矢状面像上与直肠上、下长轴平行。小FOV高分辨率直肠扫描所有序列不加脂肪抑制。

(2)增强扫描序列:先行局部直肠多期增强扫描,再行大范围盆腔扫描。直肠扫描行常规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斜轴面快速梯度回波三维T1WI,再补充直肠斜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在设备性能支持的情况下,直肠增强扫描选用动态灌注增强扫描,周期时间10s/期,扫描周期30个,整个动态扫描时长约5min,获取组织血流灌注信息行定量分析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

4.技术参数:原则为小FOV、薄层、高分辨率扫描。(1)大范围盆腔扫描:层厚5.0~8.0mm,层间隔1.0~2.0mm,FOV(~)mm×(~)mm,矩阵≥×。(2)小FOV高分辨率直肠扫描:层厚3.0mm,层间隔0~0.3mm,FOV(~)mm×(~)mm,矩阵≥×。(3)三维T1WI:层厚3.0mm,无间隔扫描,FOV(~)mm×(~)mm,矩阵≥×。TR、TE均为最短,激励角10°~15°。常规三期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或手推钆对比剂,动态灌注增强扫描需要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静脉团注对比剂,剂量为0.1mmol/kg,注射流率为2~3ml/s,并以相同流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5.图像要求:

(1)包括盆腔大范围扫描及直肠局部高分辨率扫描图像;

(2)直肠局部平扫T2WI(非脂肪抑制)序列为必选项;

(3)在设备性能允许的情况下,首选动态灌注增强扫描,或至少三期扫描;

(4)显示盆腔各脏器结构,清晰显示直肠壁各层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比邻关系;

(5)无卷积伪影,无明显呼吸运动伪影、磁敏感伪影及并行采集伪影。

专家共识协作组成员(按照姓氏拼音顺序排序):付海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医院放射科);高宏(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高剑波(医院放射科);黄仲奎(广西医院放射科);雷子乔(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放射科);李文美(广西医院放射科);李真林(医院放射科);龙莉玲(广西医院放射科);卢光明(医院放射科);倪红艳(医院放射科);石明国(医院放射科);徐克(中国医院放射科);杨正汉(首都医科医院放射科);于群(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放射科);余建明(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放射科);曾勇明(重庆医院放射科)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症状图片初期
得白癜风去哪里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zz/3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