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医管智汇↑免费订阅本
欢迎投稿:
qq. 近日,哈尔滨医院血管外科收治了一名七旬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患者,由于瘤体跨越双侧肾动脉,靠近肠系膜动脉,极大地增加了治疗难度。加上患者身体状态差,无法承受巨大创伤的开腹外科手术。经过严密的术前测量和准备,血管外科主任姜维良教授团队采取覆膜支架开窗的方法,成功封堵了腹主动脉瘤的近肾破口,向双侧肾动脉及肠系膜动脉分别植入分支支架,成功完成了东北三省首例台上开窗支架技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应用开窗型覆膜支架,术中使支架上的开窗部位与分支血管对齐,并向肾动脉或肠系膜动脉内植入支架,最后完成覆膜支架的释放。这样既能避免封堵肾动脉等重要内脏血管,又可获得足够的封堵区域,减少内漏的发生。但开窗部位必须十分精确,而且术中如何将分支动脉的支架顺利的通过开窗窗口,对位到自体的内脏动脉,再将支架顺利植入,需要精湛的介入技术和巨大的耐心,才能完成。稍有不慎,就可能丧失了肾脏等重要脏器的动脉血供。
姜维良教授团队为患者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操作,在患者的腹股沟和颈部打了三个小孔,作为修复动脉瘤的途径。通过仔细测量,医生精确地在传统的覆膜支架上开了一个小槽和两个小“窗户”,这样既可以封堵住动脉瘤的破口,又可完好地保证肠系膜动脉和肾动脉的血供,不影响内脏脏器的功能。手术历经7个半小时,最后成功将这个为患者“量身定做”的支架放置到腹主动脉中,封堵住了动脉瘤,成功拆除了患者体内的“炸弹”,同时患者的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得以完好的保留。术后复查增强CT显示,腹主动脉瘤瘤体被完整隔绝,无内瘘,动脉血流良好,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先行:大动脉外科介入治疗哈尔滨医院血管外科自年开始开展血管外科和腔内血管外科临床业务,年11月成为黑龙江省最早独立运行的血管外科病房。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不断地创新突破,目前血管外科在主动脉外科领域诊治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国内主动脉腔内介入治疗兴起于90年代末,姜维良是国内第一批开展主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专家。年,在姜维良教授的带领下,哈医大二院血管外科成功地完成了黑龙江省首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这是该省首次使用腔内修复这种革命性的新手段治疗主动脉疾病。年,开展了省内首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支架修复术,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此病创伤大、死亡率高的缺点,大大提高了此类疾病的成活率及治愈率。
多年来,哈医大二院血管外科已完成了千余例主动脉腔内介入手术,治疗规模居东北地区首位。科室成立以来,主动脉的腔内介入技术和开放式手术一直是优势技术,多次获得哈尔滨医科大学和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颁发的医疗新技术一等奖。
前瞻:限制性支架应用于主动脉夹层哈医大二院血管外科历来重视技术创新,一直将大动脉外科的新技术创新作为科室发展的重要工作。年,姜维良最早提出针对II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介入技术应使用限制性支架的主张,并开始在国内最早实施使用限制性支架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TEVAR)。
姜维良认为,当时应用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覆膜支架均是为真性动脉瘤设计,仅考虑到了近端锚定区域的尺寸,而对于远端支架直径放大倍数欠缺考虑。远端支架口径相对过大,使得原本脆弱的夹层动脉瘤的管腔更易于出现继发破口,从而造成术后再发夹层或者破裂死亡。
年以来,限制性支架技术逐渐得到了国内外血管外科专家的广泛认可,大批关于使用与不使用限制性支架的文章相继发表,印证了姜维良对于主动脉疾病认识的前瞻性。
领衔:多项前沿技术处理主动脉疾病在血管外科界,一般认为主动脉疾病的处理水平代表了所在科室的发展水平。究其原因,主动脉疾病的处理不仅风险较高,技术难度大,而且往往错综复杂,疑难病例多见。目前国内外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放式手术、介入治疗以及手术和介入相结合的杂交手术三大类。虽然,介入技术日渐成为主动脉外科的主流技术手段,但对于疑难复杂病例,开刀手术和与介入技术复合的杂交手术,仍然是很有效甚至是无法超越的手段。
与此同时,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基础上,针对复杂病例的烟囱技术(或潜望镜技术)、三明治技术、开窗技术等方法的腔内修复技术,是对TEVAR或EVAR技术的进一步升华和外延,目前能够同时开展这些技术的单位在国内屈指可数。在开展大量烟囱和杂交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基础上,开窗技术在哈医大二院血管外科的顺利开展实施,使得该单位在国内主动脉外科的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交流:紧跟前沿,持续创新哈医大二院血管外科在主动脉领域的进步与重视学术交流、紧跟业内前沿、坚持技术创新和突破有密切的关系。科室每年举办的各类国内外血管外科学术会议,选送青年医生赴美国、德国等地进修学习,不定期邀请美国等国际上擅长主动脉疾病诊治的血管外科专家来科室讲学。同时,科室内部坚持每周进行疑难病例讨论。这种紧跟前沿的精神和系统的人才培养、注重学术交流的氛围,对于提高科室竞争力,提升整体的医疗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物名片
姜维良
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血管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海峡两岸医学促进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组织工程学会常委,黑龙江省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三省血管外科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委,《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网络版编委。年起从事血管外科工作,全面掌握主动脉、颈动脉、肢体动静脉、内脏动脉、门静脉、腔静脉等血管疾病的理论和治疗技术,对高难度的血管疾病的外科和腔内介入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将现代血管外科技术引入黑龙江省,尤其在大血管疾病外科和腔内介入领域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寄语
“腹主动脉瘤是血管外科中常见的主动脉疾病,其最大的风险就是破裂。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是极其凶险的急症,抢救成功率很低、死亡率极高,因此血管外科医师常称腹主动脉瘤为“不定时炸弹”。腹主动脉瘤非常隐匿,大多数腹主动脉瘤患者在血管破裂前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这种情况下,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外科开腹手术,是通过手术直接切除动脉瘤,接上一段人造血管,恢复正常血流,手术创伤大,而微创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是采用能伸入动脉血管内的导丝、导管、支架等治疗器材,在X线血管造影的导引下隔离瘤体,将动脉瘤封死。这种方法创伤小、失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也明显加快。”
面向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管理者医管智汇●想成为医管达人吗?
●想分享您的管理经验吗?
●医院吗?
欢迎联系我们: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