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虞冠锋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腔内

对于发生腹主动脉瘤破裂(Ruptaredabdominalaortieaneurysm,RAAA)的患者,如何运用腔内球囊进行阻断,它的意义何在?来自温州医院血管外科的虞冠锋教授,在第8届中国血管外科并发症论坛暨第十四届浙江省血管外科年会上,通过临床病例分享,为与会专家详细解析临床上如何处理此类事件。

病史资料(男,60岁)

主诉:6小时前突发腰腹部剧烈疼痛,大汗淋漓。

急诊检查:血压/52mmHg,心率bpm,意识模糊,呼吸急促。

体格检查:腹部膨隆,左上腹压痛明显。

初步诊疗

初步诊断: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性休克。

初步治疗:急诊室开通输液,给氧,CTA送检时腹痛突然加重,血压一度无法测量,10分钟后血压回升至90/40mmHg。

术前CTA:腹主动脉-两侧髂动脉动脉瘤伴血栓形成,左肾周及腹膜后巨大血肿形成;升主动脉增宽;腹腔、盆腔少量积液;两肾囊肿。

手术过程

手术过程(一):先将左肱动脉切开,使用导丝将CODA球囊送达腹腔干上方腹主动脉,充盈球囊阻断,血压回升至~80/70~50mmHg。

手术过程(二):左股动脉游离,置入6F短鞘标记导管至肾动脉上方。同时经右股动脉穿刺,预埋2把Proglide缝线,置入6F短鞘。随后释放CODA球囊暂时开放血流。

手术过程(三):经右侧股动脉,导管配合lunderquist导丝,向上引至降主动脉。经左股动脉,进行腹主动脉造影。血压下降,再阻断,使血压回升。

手术过程(四):经右侧植入32×96mmCOOK主体支架(此时球囊释放),支架锚定于肾动脉下方,血压下降。再次充盈球囊阻断,使血压回升。

手术过程(五):经左股动脉入路导丝,选入短腿困难。经CODA球囊导管置入泥鳅导丝,由上至下穿过支架主体及短腿,左股动脉切口引出。导丝牵张逆向引入单弯导管和超硬导丝至弓下,释放阻断球囊(最后一次),左侧依次植入12×mm,12×56mm覆膜支架腿支,远端锚定于左髂外动脉,血压稳定。右股动脉入路,置入12×90mm覆膜支架腿支,远端定位于髂外动脉。最终术后血压/68mmHg,术中输红细胞2U。

术后治疗

术后出现腹胀、肌酐升高(ummol/L)、血红蛋白58g/L,血白蛋白20.1g/L。采用胃肠减压、利尿、分次输注RBC、输注白蛋白等措施。

术后12小时:拔除气管插管,腹胀逐渐缓解,肠鸣音恢复,尿量正常。

术后48小时:转普通病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肌酐逐渐下降,术后11天出院。

随访结果

术后2个月:肾功能正常。无腹痛、进食正常。下肢行走有臀部间跛,距离米,给予口服前列腺素-凯那,症状减轻。

讨 论

对于RAAA,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巨大,引发肠功能问题、血管问题等。目前,临床上采用EVAR治疗RAAA。尽管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RAAA手术30天死亡率仍在30%~50%。

EVAR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较,死亡率改善并不多,但在并发症、输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存在优势。而且,术前允许较低血压(容量),以及主动脉腔内阻断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抢救争取时间、改善治疗效果。

RAAA的主要病理生理学问题在于:

1、破裂口持续出血,引发出血性休克,脏器衰竭,应当快速阻断出血;

2、腹主动脉及分支修复后,要确保完整性和通畅性,采用腔内修复动脉,预防再破裂、内漏和闭塞;

3、巨大血肿,引发腹腔高压综合征,造成腹腔脏器功能障碍,治疗上以提高血液渗透压为主,可以采用胶体输注、利尿、引流,必要时开腹清创减压。

总 结

主动脉球囊阻断在挽救RAAA患者生命、降低并发症中发挥关键作用。主动脉阻断球囊的入路和部位,应根据血管解剖条件而定。间歇性阻断可兼顾术中血压控制、方便手术操作、减少血管损伤。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zl/6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