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脊髓血管解剖
解剖与影像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
来自锁骨下动脉的椎动脉、颈升动脉、颈深动脉和第一肋间动脉
来自主动脉的肋间动脉和腰动脉
来自髂内动脉的髂腰动脉、骶正中动脉和骶外侧动脉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颈段)
锁骨下动脉分支: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肋颈干
甲状颈干的颈升动脉、肋颈干的颈深动脉和第一肋间动脉参与脊髓颈段供血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胸段)
肋间动脉:7-11对,起于胸主动脉,其中左侧多起于后中壁,右侧起于后外侧壁。
2-4肋间动脉平T5椎体,5-11肋间动脉依次降低1个椎体,肋下动脉平T12和L1椎体之间;各肋间动脉起点距离13.5-22.5mm,自上而下逐渐增宽。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腰骶段)
腰动脉:4对,左侧起于腹主动脉后外侧壁和后中壁,右侧起于后外侧壁;相邻两支腰动脉相距一个椎体。
髂内动脉起源的髂腰动脉、骶正中动脉和骶外侧动脉
脊髓动脉的分布
上述三大组动脉来源在胚胎期共发出31对根动脉,沿神经根穿过椎间孔进入椎管,分为前根动脉和后根动脉(Lazorthes动脉)
根动脉三种分布:①供应神经根和硬脊膜;②供应软膜和脊髓的周边;③供应脊髓实质内(根髓动脉)
根髓动脉到成人时大部分退化,前根髓动脉仅6-8支,后根髓动脉10-23支。
根髓动脉
前根髓动脉粗大,但少,最大的是根髓大动脉(Adamkiewicz动脉);后根髓动脉多,但细小。可见有的来源动脉仅发出后根髓动脉,有的发出两条根髓动脉。
根髓动脉在神经袖套的前方进入椎间孔,穿过硬脊膜,在齿状韧带的前方上行,形成“发卡”样的锐角折返向下,同时发出一个向上的分支。前根髓动脉发出脊髓前动脉,后根髓动脉发出脊髓后动脉。
脊髓动脉及其纵轴
最上者由双侧椎动脉在汇合为基底动脉之前发出,在C2-3水平合为一根动脉,向下走行于前正中裂,逐个与不同节段根髓动脉发出的脊髓动脉的上升支吻合,纵贯全长直达圆锥。
一般呈直线,仅颈、腰膨大动脉略呈波纹状。
侧位相现实其紧贴椎体后缘,间隙不超过2mm。
在中胸段最窄,甚至可能中断。
根髓动脉
第二部分
脊髓血管病的分类及其治疗策略
脊髓血管病分类的历史回顾
Yasargil年分为三类
海绵状血管瘤
蔓状血管瘤
血管网织细胞瘤
Rosenblum
硬膜下动静脉畸形
髓内动静脉畸形
幼稚性动静脉畸形
静脉球性动静脉畸形
AVF
髓外的
髓内的
硬脊膜动静脉瘘
Borden
硬脊膜动静脉瘘
Ⅰ型:直接引流入硬脊膜外静脉丛;
Ⅱ型:向髓周静脉引流和硬脊膜外静脉丛;
Ⅲ型:向蛛网膜下腔静脉引流
凌锋
髓内动静脉畸形
静脉球性动静脉畸形
幼稚性动静脉畸形
硬膜下动静脉瘘
Ⅰ型:低流量、小瘘口
Ⅱ型:高流量、单一瘘口
Ⅲ型:多支供血的巨大流量瘘
SDAVF
椎旁动静脉畸形
Cobb”ssyndrome
SpetzlerNeurosugery
血管源性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
海绵状畸形
脊髓动脉瘤
动静脉瘘
硬膜外
硬膜内
腹侧:分为:A:小瘘口;B:中瘘口;C:大瘘口
背侧:分为:A:单支供血;B:多支供血
动静脉畸形
硬膜内外
硬膜内(髓内、小型的、广泛的、圆锥的
该方法的优点
包括了累及脊髓所有血管性病变;
由于该分类是基于病变的部位以及病理生理基础进行的,所以对治疗有更明确的指导意义;
澄清了过去大量混乱命名带来的不便。
脊髓动脉瘤与脊髓血管源性肿瘤的临床特征
AVF的临床特征
AVM的临床特征
治疗原则
血管源性肿瘤---手术
血管母细胞瘤
海绵状畸形
脊髓动脉瘤---手术
动静脉瘘
硬膜外-----首选栓塞
硬膜内----手术+栓塞
腹侧:分为:A:小瘘口(手术);B:中瘘口(手术);C:大瘘口(栓塞)
背侧:分为:A:单支供血;B:多支供血
动静脉畸形
硬膜内外-----首选栓塞,以减压为目的需要手术
硬膜内(髓内、小型的、广泛的、圆锥的[先栓塞再手术])手术+栓塞
张鸿祺
硬膜内病变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
椎管内硬脊膜外病变
椎管外病变
锥体血管瘤
体节性脊柱脊髓血管畸形(Cobb”sSyndrome)
伴有脊髓血管畸形的综合症
硬膜内病变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
脊髓动静脉畸形(SCAVM)
a、髓内型
b、髓周型
c、髓内-髓周型
髓周动静脉瘘(SMAVF)
Ⅰ型:低流量、小瘘口
Ⅱ型:高流量、单一瘘口
Ⅲ型:多支供血的巨大流量瘘
脊髓动脉瘤
椎管内硬脊膜外病变
1、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
2、椎管内硬脊膜外动静脉畸形
椎管外病变
1、椎旁动静脉畸形(PVAVM)
2、椎旁动静脉瘘(PVAVF)
主要指向髓周静脉、硬膜外静脉以及椎旁静脉引流的几个亚型。伴有脊髓血管畸形的综合症
Klipple-Trenaunay-Weber(KTW)综合症
Rendo-Osler-Weber(ROW)综合症
Robertson,巨肢综合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