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心血管疾病康复处方增强型体

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externalcounterpulsation,EECP)是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无创性辅助循环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即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及卒中的治疗。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确认EECP可以应用于稳定性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年又将充血性心力衰竭纳入其适应证。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在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治指南中纳入EECP。EECP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提高运动耐量。

一、EECP的工作原理

EECP治疗的执行部件主要包括三副充气囊套,分别包扎于小腿、大腿及臀部。在心电R波的触发下,气囊自小腿、大腿、臀部自下而上序贯充气,挤压人体下半身的运动系统,在心脏的舒张期将血流驱回至人体上半身,改善心、脑等重要脏器血流灌注;同时通过Frank-Starling机制提高心脏的每搏出量和心输出量。在心脏的收缩期,三级气囊则同时排气,使心脏射血的阻力负荷减低。

1.EECP的即时血液动力学效应

EECP作用的基本原理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有相似之处,最大区别在于EECP可同时挤压双下肢静脉,使静脉回心血流量增加,提高心输出量,而IABP的作用部位主要在降主动脉。EECP可产生较高的舒张期增压波,其提高动脉舒张期增压波的幅度为26%~%。EECP对动脉收缩压的影响报道不一,可降低收缩压9~16mmHg。在左心室射血阻力下降的前提下,EECP可使心输出量增加5%50%(平均25%)。

2.临床疗效

⑴缓解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症状,改善心功能级别;⑵定量心肌灌注显像提示缺血灶缩小或消失;⑶延长心绞痛患者的运动时间及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发作的时间;⑷延长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运动时间;⑸减少或消除抗心绞痛药物的使用;⑹改善生活质量。

3.EECP的作用机制

EECP治疗除产生前述的即时血液动力学变化之外,还能加快动脉血流速度,提高血管内皮的血流切应力刺激,其长期效果主要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实现,具体表现在:⑴血管张力调节与相关活性物质释放;⑵抑制炎症物质的释放;⑶抑制动脉内膜增殖与动脉粥样硬化损害;⑷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⑸改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⑹减轻外周动脉血管的僵硬度,增加血管的顺应性。

二、患者的选择

1.适应证:

经过美国FDA认证批准的EECP治疗适应证:⑴慢性稳定性/不稳定性心绞痛;⑵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⑶心源性休克;⑷充血性心衰。

需要强调的是,EECP应用于充血性心衰时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且选择已经处于稳定期、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或以下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美国FDA尚未批准EECP用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但卒中是中国EECP的主要适应证之一。

2.禁忌证:

伴有可能干扰EECP设备心电门控功能的心律失常,以及⑴各种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⑵活动性血栓性静脉炎;⑶失代偿心力衰竭;⑷严重肺动脉高压;⑸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⑺需要外科手术的主动脉瘤;⑻孕妇。

3.需慎用EECP的情况:

⑴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⑵血压高于/mmHg的患者,在EECP之前应将血压控制至/90mmHg以下;⑶心动过速的患者,应在EECP治疗之前将心率控制到次/min以下;⑷应当慎重选择因静脉回流增加可能引发并发症的患者;⑸严重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接受EECP治疗,如显著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严重的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可能导致患者静脉回流增加,从而无法从舒张期增压和降低心脏后负荷中获益。

4.EECP应用的其他注意事项

⑴年龄问题:EECP没有年龄限制。

⑵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可以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并取得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同样的治疗效果;

⑶EECP治疗对不同程度肥胖和病态肥胖患者具有同样安全有效的疗效;

⑷有破裂风险的腹主动脉瘤(AAA)不能进行EECP治疗,直径超过4.0cm的腹主动脉瘤应在血管外科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进行EECP治疗;

⑸心室率控制于50~次/min的房颤患者可接受EECP治疗;

⑹有植入的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患者在适当的心电监护下也可获益于EECP,该类患者在EECP治疗中要注意的问题是气囊充气/排气过程中产生的躯体运动,可能导致频率应答起搏器在EECP治疗过程中触发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这种情况发生时应关闭频率应答功能;

⑺治疗方案:至少75%的患者证实在35次(每次1h)EECP治疗后,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时间和提高运动耐量,继续延长治疗10~12h可进一步获益;

⑻重复治疗:初始EECP治疗后2年内,18%的患者会因心绞痛复发需再次接受一个疗程的EECP治疗,并取得和第一个疗程同等的疗效;

⑼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应控制在50~次/min。

三、EECP治疗的推荐方案

根据EECP治疗的效果和作用机制,建议将EECP疗法纳入心脏康复的整体方案。

1.第一阶段(即住院康复或Ⅰ期康复):住院期康复时间较短,为3~5d。可行EECP治疗,后行运动训练。

2.第二阶段:本阶段应包括:继续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调整和维持,监督下的个体化运动训练及EECP治疗,营养和饮食咨询,心理咨询服务和药物调整。第二阶段的重点在于EECP治疗和运动训练。第二阶段可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的2周后开始。建议患者每周进行3~5次的EECP治疗和训练。

3.第三阶段:本阶段是心脏康复项目的维持阶段,主要强调长期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二级预防药物服用及运动训练。高危组患者应当尽可能1周接受1~2次EECP治疗。

四、监测与评价

接受EECP和运动训练过程中,每次治疗前后应检测心率、血压,定期检查有无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呼吸困难等。评估用药与危险因素控制情况。

在心脏康复实施的第一阶段,需对整个心血管进行评估和体检,进行危险分层,尤其是运动耐量评估。还应分析EECP治疗的注意事项和根据EECP的禁忌评估相关风险。

五、结语

总之,EECP作为无创伤性的非运动治疗方式,在保护心脏、提高运动耐量的同时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同时,EECP治疗通过改善心脏功能以及全身的病理生理环境,使体验过EECP一系列治疗的患者能积极参与运动康复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心血管康复的依从性和临床获益。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心血管疾病康复处方——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国际专家共识》()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内科杂志》年第7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查看全文)

.10.15

赞赏

长按







































怎么彻底治愈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效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zl/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