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姓健康架“心”桥的医生
今年37岁的医院心血管外科的主治医师。自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凭借自己的智慧、专注和汗水,树立了具有责任、自信、奉献精神的白衣天使形象。据统计,他的单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成功率为%,介入手术成功率为99%,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成功率也超过了98%,并且参与实施了多项高难度心脏外科手术,填补了宝鸡地区的空白。
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的陈述,积极配合科主任王宗社,开展了各类心脏手术,创造了宝鸡心血管病医疗史上的多个第一:首先在宝鸡开展主动脉瓣加升主动脉同时置换(Wheat术);首先开展主动脉根部替换加冠状动脉移植(Bentall术);首先行冠状动脉搭桥加心脏瓣膜同时置换;首先采用自体心包片成形肺动脉瓣;首先开展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首先开展小切口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及三尖瓣畸形矫治,首先开展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首先开展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等等。
年,医院选送至医院心血管外科进行研究生学习。三年的勤奋学习,为他打下了进行心脏及大血管手术的坚实基础。医院后,他将所学应用于临床,一举创造了单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成功率超过98%的优异成果。在他的病例中,既有10个月大的婴儿;也有78岁高龄进行搭桥手术的长者;还有因急性左心衰,心脏骤停的42岁女患者。这些患者,在术后多年的随访时,都依然对他的治疗感激不尽!
年的,一名年仅17岁的心脏刀刺伤患者急诊入院,在检查过程中突然出现了心脏停搏,患者的父母绝望的跪在了儿子的床前。但陈述没有放弃!他积极采取一系列抢救措施,并迅速联系急诊手术,与随后及时赶来的王宗社主任在非体外循环条件下成功完成了心脏破裂的修补,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年夏天,一名来自贫困山区的瓣膜置换患者在手术后因心功能衰竭持续出现室颤。陈述不顾白天手术的疲劳,夜间蹲守在ICU的患者床前,直到患者心功能恢复脱离危险,整整守了患者三天三夜。
也是在年,逐渐增多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病例引起了他的思考。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心脏上的“不定时炸弹”,发病48小时就有50%的患者死亡,以往这样的医院。他在大量阅读有关及文献,医院学习时已经积累的对主动脉夹层进行介入治疗的经验,大胆提出在宝鸡开展介入治疗的设想。在医院和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截止年底,他共完成急诊介入手术例以上,成功率99%。年4月26日中国《医院报》还以《医院连续完成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为题,报道了他们科2小时内连续进行3例腔内修复手术的情况。
随着临床经验的增加,陈述又开始挑战另一个医学禁区——复杂腹主动脉瘤的综合治疗。这是一种多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的疾病,身体机能的衰老本身就是极大地风险。他对每一例患者认真求证、缜密思考、力求选择创伤最小、安全性最高、患者收益最大的“三最”治疗方案。年3月,68岁的李先生慕名入院,他患有并巨大腹主动脉瘤,合并罕见的左肾游走伴副肾动脉,传统的介入治疗将影响左肾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左肾缺血坏死。这对老年患者来说是致命的。他结合患者疾病特点,选择了高难度的复合手术方案,既成功保住了左肾,又去掉了腹主动脉瘤这个“体内炸弹”,最终患者完全治愈。
在临床工作之余,陈述还十分注意对典型病例的积累及经验总结,撰写各类医学论文,已发表《自控镇痛对开胸术后病人肺功及整体康复的影响》,《小儿纵隔气肿14例诊治体会》,《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置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3例临床分析》等多篇论文,其中作为主要完成人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成为国内少见的区域性华法林抗凝资料总结,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专家的推荐及好评。他还积极参加科室临床课题研究,参与完成的《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研究》课题,获陕西省科技成果、宝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述坚持自己“竭尽所能为患者”的服务宗旨,赢得了患者和同行的一致赞许。年被评为医院首届“优秀医生”,医院评为“知识创新型员工”。作为卫生支农医疗队队长,医院5名医师医院由于成绩突出,他荣获年“陕西省卫生支农先进个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