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医生之帮扶计划第二军医大学长海

医院麻醉科

一科室简介

医院麻醉科,目前为全军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中心,第二军医大学麻醉学中心,上海市麻醉专科培训基地,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麻醉学基地,上海市规培医师临床考核点,是麻醉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临床二级学科。

科室目前已建立了以临床医疗为主体,以科研、教学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式综合发展模式,形成了麻醉学教研室、临床麻醉、麻醉诱导室、麻醉恢复室、中心ICU、疼痛诊疗、麻醉学实验室、第一手术室、第二手术室、第三(胸心外科)手术室、泌尿外科手术室、急诊手术室、DSA手术室等多个工作单元,并参与门诊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无痛支气管镜及无痛计划生育的麻醉保障工作。

科室现有医师多名,平均年龄35岁,其中正高职称3名,副高职称10名,中级职称30余名,绝大多数人员获得医学硕士或医学博士学位;麻醉护士20余名,手术室与中心ICU护理人员余名。临床麻醉有住院病人手术间49间,住院病人年手术量约4万例次,连续多年均为上海市前列,其中各种心脏与大血管手术麻醉余例。中心ICU病房床位22张,每年收治以外科为主的各类危重病人余例。

在心脏与血管麻醉、大血管与脑血管介入治疗麻醉、神经外科麻醉、烧伤麻醉、危重病与老年病人麻醉以及危重病人围手术期监测与治疗、围手术期镇痛和癌性疼痛与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目前承担麻醉学专业博士、硕士、学士和进修医师以及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的教学工作。科室已形成了脓毒症综合诊治和急慢性疼痛治疗两大临床与实验研究的稳定发展方向。

近年来出版主编或副主编专著20余部,在国际SCI收录杂志上年均发表论文10篇,国内核心期刊上年均发表论文20余篇。科室与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建立了长期而广泛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常年坚持邀请国外学者来院讲学,每年派送1~3名优秀医院留学、进修专科麻醉。科室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围手术期处理科(departmentofperioperativemanagement)。

二临床麻醉

医院于年成立麻醉组,之后大力开展腰麻、单次硬膜外麻醉及颈从、臂丛等神经阻滞麻醉,年开展气管内、支气管内麻醉及经鼻气管内麻醉。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连续硬膜外麻醉(人民军医,)。随着胸心外科的发展,年初,以体表降温全麻完成各类先心手术,通过闭胸体外循环深低温温实验研究(解放军医学杂志,),于年在深低温(15℃)麻醉下成功完成我国第一例球型二尖瓣置换术的麻醉,为我国临床应用深低温麻醉的第一例。

年采用肝门阻断前预扩容技术和先库血后新鲜血的输血输液新技术,为肝胆外科成功切除重达23公斤的巨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提供了保障。并总结了0余例肝叶切除术麻醉,参加了中日国际麻醉会议论文交流。

19世纪70年代开展了控制性降压全麻,使颅脑外科及易大量出血的手术得以顺利开展。同年代还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应用余例均获得满意效果(解放军医学杂志,)。臂丛神经阻滞多用肌间沟法,于年意外发现麻醉后病人有成为胸膜腔内麻醉的可能。随着国家改期开放的不断深入,麻醉专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国外先进的麻醉仪器设备、药品等源源不断地被引进。年代初,王景阳教授开始研究高频通气新技术(中华麻醉学杂志),经研究并通过临床应用例的总结,明确了其适应证与禁忌证(临床麻醉学杂志,)。继而又研制成功高频通气喉镜,安全气管内插管时间可由2分钟延长至6分钟(中华麻醉学杂志,),有助于处理困难气道的插管和带教。

年代每年的麻醉数量约在例左右,麻醉方法以区域麻醉为主,椎管内麻醉占60%。工作范围也仅限于手术室内。

年新病房大楼正式启用,手术室从原来的11个扩大至22间,手术环境、麻醉监测设备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各种先进的进口麻醉机、监测仪和陆续引进的新的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及镇痛镇静药被应用于临床,成为当时国内硬件设施最好内麻醉科。

年建立麻醉恢复室,设有4张病床,目前已有8张床位,均有专人负责。留观全麻未清醒、未拔管或区域阻滞后病情尚未完全稳定的病人,待呼吸循环稳定,病人完全清醒后拔管送回病房。使全麻清醒拔管过程中易出现的气道痉挛、舌后坠等情况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与处理,保证了病人的安全,也提高了手术室利用率。

年,邓小明主任负责麻醉科工作后,实行了全日开放手术,手术种类及手术数量更上一个台阶,各种内窥镜手术、脊柱手术、脑血管介入手术、各类心内直视手术、大血管手术大量开展,尤其是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等高风险手术增多,促进了麻醉科医生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医院外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解决了困难气道的插管问题,为保障临床麻醉的安全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年在国内率先将喉罩应用于气道狭窄和气管异物病人的手术麻醉,同时辅助呼吸内科完成气管内支架成形术、气管内支架取出术、气管内占位高频烧灼术、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等高难度手术,充分发挥了喉罩不占用气道,且能充分给氧的特点。年底,手术室重新装修改造,铺设了中心供N20管道,手术房间增加至31间,每年的手术数已超过万例以上。

麻醉科自年起至今,收治血管外科危重患者共余例,辅助血管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大动脉炎血管旁路术、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颅内动脉瘤支架成形术等高难度手术。根据此类血管手术病人的疾病特点和危重程度,麻醉前采取针对性的准备,实施严密的监测手段和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手术后均送入麻醉科ICU加强医护,尽管血管手术风险极大,但无一例麻醉死亡,手术后在麻醉科ICU均恢复良好,处于国内和全军领先水平。

年10月心胸外科大楼正式启用,心胸外科手术室的8个手术房间也同时开张,各类心脏手术如复杂先心矫治术、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的数量大幅增加。当年首次配合胸心外科实施了2例原位心脏移植麻醉,完成了国内首例单肾自体移植术麻醉及胸腔镜下漏斗胸矫治术麻醉。从年代初麻醉科成功地配合心脏外科实施了我国第一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至今,40年来,已完成各类心脏手术麻醉约余例,麻醉成功率99.99%。特别是近几年,不但麻醉数保持在年均0余例,而且完成了许多高难度的麻醉,保障了这些生命垂危的患者接受心脏手术,挽救了宝贵的生命。年起,在国内率先将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Swan-Ganz导管)、膀胱温度监测普遍用于心脏手术的麻醉中,根据监测数据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有效地保证了手术病人的安全,至今这项技术开展例,居国内领先水平。

年10月正式开展了无痛消化内镜和无痛人流工作,每年无痛内镜近万例;年开展智能臂腹腔镜手术,至今完成例;实施5例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入术麻醉;年开展无痛气管镜麻醉,半年约完成例。多年来从未发生过麻醉事故。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包括喉罩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纤支镜处理困难气道、在双腔气管导管定位中的常规应用、纤支镜面罩在鼾症手术中的应用、瑞米芬太尼、异丙酚联合用于短小手术的麻醉维持;控制性降压等节约用血措施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PICC深静脉穿刺临床应用;经迷路径路听神经瘤切除麻醉、呼吸机及“openlung”策略在病态肥胖及气道烧伤患者麻醉中的应用、TEE的临床应用、体温保护的临床应用、光学喉镜用于困难气道处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光棒、可视化喉镜用于困难气道处理等等。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手术麻醉数量逐年大幅提高,短短几年时间就超过了每年3万例,年一举超过例,达例,其中特大和大手术占到了63%,较年总手术量上升14.38%。

三疼痛诊疗

年开始设立疼痛门诊,近年来应用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药物等对一些疑难复杂及顽固性疼痛进行了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

脊髓刺激器治疗顽固性神经性疼痛、

神经刺激仪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CT引导下腹腔神经节阻断治疗肿瘤性疼痛、

CB机引导下交感神经节阻断治疗、

下肢缺血性疼痛加巴贲丁用于神经源性疼痛、

奥斯康定用于癌痛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开展了射频、臭氧及超激光等方法治疗腰腿痛,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四危重病救治

年,开设ICU病床2张,一年中先后救治成功毒蛇咬伤、甲亢病人术后伤口出血以及颅脑外伤等危重病人。

经过近20年的建设发展,目前ICU病区已发展到22张床位、拥有各种先进的监测、抢救仪器设备以及一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娴熟操作技能的医疗队伍,医院处理围术期重危病人、抢救包括心血管疾病非心脏手术、大血管手术、严重多发伤、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各类严重感染、脓毒症、多脏器功能障碍以及大手术后等危重病人的重要力量。

近来年收治的病人数攀升至每年达2人次,转出率逐年提高,死亡率不断下降。近年来ICU陆续增配、更新了一些先进的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血气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肾衰病人床旁血液净化机(CRRT)、降温水床、微量注射泵与输液泵、纤维支气管镜等。

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约90%,ICU床位使用率始终保持在:年平均>80%,ICU年平均院内感染率在8%左右。针对外科感染脓毒症导致的MODS最容易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肾衰竭且死亡率高的特点,ICU在国内较早开展联合CRRT救治此类病人,使死亡率下降到30%,效果良好。

根据颈椎外伤截瘫患者术后最容易发生呼吸衰竭且呼吸功能一时难以恢复的特点,在国内率先开展应用“经皮穿刺扩张微创法气管造口术”新技术抢救此类呼吸衰竭,微创气管造口术由于对颈部手术伤口影响小,避免了传统法的缺点而实现早期气管造口,创伤小,效果好。针对脓毒症肺损伤病人采取“液体保守策略”疗法,严格控制液体进出量,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

邓小明教授

邓小明教授,江西吉安人。

年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本科毕业后留校在附属医院麻醉科工作,先后师从于王景阳教授、朱诚教授与陈宜张院士,获得麻醉学硕士与外科学博士学位。

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Heinrich-Hein大学麻醉学研究所任访问教授。

年晋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年晋升教授、主任医师。

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麻醉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军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麻醉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第四届全国麻醉学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兼ICU学组组长、全军手术与麻醉设备安全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麻醉学专科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全军麻醉学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麻醉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副总编辑等。

长期从事临床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的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国际范围内率先提出以代谢组学技术构建脓毒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早期预警和预后判别诊断模型,在严重脓毒症免疫抑制相关机制和干预治疗方面也展开了深入研究。参与组织协调我国麻醉学教育以及麻醉学本科专业教材、住院医师培训教材、研究生参考教材、麻醉学高级系列参考专著的编写工作。

近年以第一申请者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后科技攻关项目()、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项目()、全军医学科技“十二五”科研重点项目()医院联合攻关项目()等科研基金共计约余万,并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两项(、)。主编或主译著作或教材约20部,包括《危重病医学》、《麻醉学新进展》系列、《米勒麻醉学》(第6、7、8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以及《现代麻醉学》(第4版)等。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两项、总后勤部“育才奖”银奖、上海市“曙光学者”以及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与上海市领军人才。目前已培养毕业博士生41名、硕士生51名

进修注意事项:

进修招聘的内容:

进修学习内容:1、培养目标:在麻醉理论与实践、临床思维能力、麻醉处理能力、科研水平及科室管理能力方面均能得全面提升,返回原本单位后成为业务骨干。学习结束将获得医院进修结业证书。2、临床实践:全程参与大量临床实践工作,实施各种麻醉方法,实际操作包括超声及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外周神经穿刺及置管、动脉穿刺、深静脉穿刺、各种困难气道装置的使用、急重症抢救等。所有进修医生将按照进修或培养要求由指定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带教。3、理论学习:每周1次专业讲座,主题分别为麻醉学新进展、临床病例讨论、住院医师读书报告和研究生论坛。免费参加短期全国麻醉高级研讨班和各种上海市的学术交流活动。

进修要求:

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从事临床麻醉工作一年以上。每年分四次招生,分6个月和12个月两类;年进修费元。医院帮助解决住宿-医院有专门的宿舍楼,供进修医生、实习生、研究生住宿(费用自理);免费提供中午工作餐。申请程序:1.详细填写进修表,由单位主管进修部门加盖公章,将进修表挂号寄回。(参见附件)附件在帮扶计划基层麻醉专用QQ群里。2.或联系上海医院麻醉科薄禄龙医生:

邮箱:nbastars

.







































白癜风能治么
白癜风发病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zd/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