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遂宁市中医院介入技术特别策划报道

快,这个,一起涨姿势~介入技术开创诊治新纪元却在发展中遭遇瓶颈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一项新技术的革新往往能够造福无数的患者,介入医学,就是其中之一。卫生部曾将介入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并列为21世纪三大支柱医学,足以可见“介入”在当今医学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么,何为介入技术?医院放射科主任王学林主任医师解释到,介入技术是应用现代高科技仪器设备、精密的高科技治疗器材和精准的医疗技术手段进行的一种在精准诊断的同时进行综合性微创治疗,达到诊断、治疗同时进行的目的。利用医学影像设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的运行和引导,应用导丝、导管技术,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经皮穿刺的方法,将精密的介入器材如导管、导丝、支架、滤器、栓塞体等送入到体内治疗部位和器官,对病变进行精准检查与治疗。

其实早在年,医院就瞄准了影像学前沿技术,在全市较早开展先进的介入治疗,这也是遂宁医学界介入技术开展的起步阶段。王学林主任医师向我们回忆起了当时放射科开展介入技术的情况,“那时,我们是利用一批老设备来完成介入治疗的,因为设备的关系,涉及到的病种并不是很多;当时也没有‘大介入’这个概念,参与介入治疗的医生多是我们放射科的医生,临床科室医生涉及到的很少;人们的意识也没有达到,多数人认为我们放射科只是一个辅助科室,只能做一些检查,疾病的诊治和治疗是临床科室的事,与我们无关……”

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致使医院介入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度遭遇瓶颈。医院才存在的个别现象,当时甚至在曾经介入治疗相当出色医院里也出现同类问题。

放射科介入室专业组长汪峰正在做介入手术

引进全套世界一流的设备走向国际前沿的医学影像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医院人从不曾停下在介入领域前行的脚步。医院发展,推动临床学科医疗技术进步,医院诊断和治疗水平就必须有一批高、精、尖医疗设备支撑。

年,医院斥巨资成功引进了一整套德国西门子设备:含集多项技术优势于一身的64排层全身螺旋CT,具有扫描时间短、图像质量高、扫描范围广、病变检出率高、重建软件非常丰富、辐射剂量低及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尤其对心、血管疾病诊断、微小病变检出、肿瘤病变的早期诊断、急诊检查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1.5T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该系统为目前最先进的、医疗影像检查层次最高的磁共振诊断设备之一,无辐射、多断面、多平面、多序列、灌注及分子曲线测定检查技术,可以立体暴露病变、了解病变内部分子组成结构;高质量的图像对病变的早期发现、定性诊断等有极高应用价值。特别是在颅脑神经系统病变、腹腔实质性器官病变、盆腔病变、椎间盘病变、肌肉韧带、关节软骨病变、儿童颅脑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包括胎儿)检查有绝对优势;大型数字血管造影系统(DSA),它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血管造影系统之一,能够满足临床心脏、神经及外周复杂介入手术的需要,在急性出血、心脏及外周血管狭窄、肿瘤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方面有外科手术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医生术前诊断、术中治疗、术后评估提供了高效的一体化平台;两套平板DR摄片系统,与普通X线摄影比较,它的图像更清晰,能显示细微影像结构及隐匿的病变,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这些都是国内最为先进的影像设备,医院至此也成为全市首家引进这一整套医院。医院的医学影像学已走向国际前沿,医院介入技术的发展,而且成为遂宁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一切,得益于以院长、党委书记李道丕为首的领导班子高瞻远瞩的谋略、独特的管理模式和对放射科工作的大力支持。”医院放射科主任王学林主任医师如是说,这些先进设备的投入,为放射科跨越式发展、临床学科综合性发展注入了活力,医院的介入技术也进入了全面开花的时期。

与此同时,医院还开启了介入学科、临床学科综合发展的模式。“我们摒弃了专业、学科之别,本着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诊治疾病为目的,让多科都参与到介入治疗,不仅我们放射科派医院进修介入技术,心内科、脑病中心、肿瘤科等临床科室也先后派出医生外出进修介入技术,已组建成影像、临床多学科介入医生参与的介入技术综合学科。”王学林主任医师向我们介绍到。

纤毫之处,透视生命的奇迹拯救患者生命与保障患者生命质量并重

随着医院放射科的不断发展和一批批放射科医生和临床医生的学成归来,介入治疗在医院不断大显神威。如今,心血管内科的心脏介入治疗、肿瘤科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脑外科的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神经内科的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妇产科的产后大出血、消化科和急诊科出血的急诊介入治疗、针灸康复科椎间盘等疾病介入治疗……均在全市内外唱响了知名度,成为遂宁介入治疗响当当的品牌。

一次次介入手术的成功实施,让很多疾病从此告别了手术刀时代,也让无数患者从“死神”的魔掌中挣脱出来。

案例一巨大动脉瘤“潜伏”脑内介入栓塞术成功“摘除定时炸弹”

从年7月开始,对于家住市城区的退休教师刘德成(化名)来说,就如同做了一个很长的噩梦一样。他不断出现失眠、胸闷、头昏、无力等症状,医院治疗,都没有查出具体原因,病情反反复复。10月1日那天,他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接着就是多次恶心呕吐。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随即转入脑病科。脑病科主任李晖立即安排他做脑血管造影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刘德成的脑内长有两个直径两公分的巨大脑动脉瘤,这让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在医学界,动脉瘤被称为“一颗随时会引爆的定时的炸弹”,一旦破裂它会让患者生命危在旦夕,甚至死亡。

据负责替他检查的放射科介入室专业组长汪峰介绍,他们平时接诊的,多是0.5—0.8公分的血管动脉瘤,像刘德成这样的巨大动脉瘤很少见。就像一个被吹得很大的气球一样,他的血管壁被撑得极薄,随时都有破裂的危险,而一旦破裂,患者将会有生命危险。“在没有介入技术之前,开颅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唯一方法。但刘德成的肿瘤生长部位很特殊,周围血管结构复杂,加之肿瘤巨大,手术过程中,瘤体随时都有可能破裂,所以说,他根本不具备开颅手术的指针。”

经过医院放射科介入室和脑病科会诊讨论评估后,决定为刘德成实施脑动脉瘤弹簧钢圈填塞术。“手术全程利用我们引进的大型数字血管造影系统来完成,我们先用微型导管进入患者的动脉瘤内,经导管推送弹簧圈,逐步填塞动脉瘤腔,直至完全闭塞动脉瘤。”看到我们眼中还有些许的不解,汪峰继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动脉瘤体就像一个很薄的气球,血液就像吹气一样不停的向里面吹,一旦血压升高,血液压力增大,动脉瘤就破裂。我们介入手术将高分子具有记忆作用的弹簧钢圈放入瘤体内,就像用水泥将一个洞补起来一样坚固,血液在也进入不了动脉瘤内,就永远不会‘吹’破了。”

对刘德成的这台介入手术历经5个小时,但过程很顺利,他脑内的动脉瘤被成功栓塞,术后第2天就可以下床活动,恢复良好,不久以后就走路出院了。“如果不是医院,我的这条命早都没有了。”出院以后,刘德成逢人就夸将他这场噩梦终结的医院介入室。

案例二不仅创造肝癌患者生命奇迹更让肝癌患者有质量的生活

“在对癌症患者的治疗中,切除肿瘤不是目的,作为医者,治疗的目的是尽最大可能延长病人的生命,并保证病人的生存质量。”医院肿瘤科主任郭旭是这样说的,医院放射科介入室团队联合起来,用实际行动这样践行的。

52岁的王先生是南充市的一个普通工人,春节后,他经常感到胃肠不适,并且频频发低烧。在当地检察后发现肝右叶有一个肿瘤,病理诊断为恶性。经多方咨询,在家人的陪伴下,他来到医院肿瘤科找到郭旭。“病人的病变范围较大并且侵犯胆囊,手术切除的风险非常大,不适宜外科手术。”医院介入室团队会诊讨论以后,他们决定为王先生行肝肿瘤药物灌注及栓塞介入治疗手术。“我们经过肝动脉或肿瘤生长动脉,用导管将化疗药物灌注到肿瘤生长血管内形成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灭作用,而后用高分子栓塞颗粒将肿瘤生长血管栓塞掉,切断了肿瘤的供血途径,就像婴儿断奶一样,控制肿瘤生长,致使肿瘤坏死,既避免了化疗的全身副作用,又使肿瘤“断奶”,起到肿瘤的综合性治疗效果。。”

这次介入治疗,仅在王先生的身上留下一个输液一样大小的针孔瘢痕,手术结束只需卧床休息6-8个小时就下床活动。介入治疗几天以后,王先生就康复出院了。后经复查,影像显示肿瘤明显缩小。

记者还从汪峰那里获悉,介入治疗,给很多癌症病人提供了多种治疗手段,带去了希望。尤其是对于没有手术条件和身体状况不适合进行放化疗的病人,介入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有明显的优势。它无需开膛剖肚,繁杂的准备过程,大部分病人只需要局部麻醉,无需全身麻醉,对于不能手术的病人,通过介入治疗,肿瘤缩小后,仍可选择手术治疗,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案例三血管堵塞严重介入治疗效果立竿见影

70岁的陈玉芳(化名)血压高、血糖高,头晕已经好几年了,医院住上一阵子,但治疗效果始终不是很理想。几个月前,她的症状发作得更加频繁,几经打听,她来到医院就诊。经西门子64排层螺旋CT和血管造影检查发现,陈玉芳的脑血管硬化狭窄已非常严重,形成血管阻塞。“吃药已经不容易把斑块消掉,应该立即把它捅开。否则病人可能会瘫痪或死亡,后果很严重。”放射科副主任吴胜才对陪伴陈玉芳看病的儿子说。

“怎么捅开呢?”儿子惊讶而又着急地问。

看着患者及家属很是不解,吴主任打了个比方说,人体有许多“管道”,就像自来水管会有跑冒滴漏现象一样,人体“管道”也难免出现故障。如血管狭窄会引起阻塞,肠道狭窄会引起梗阻,气管狭窄会引起呼吸困难等。血管一旦被堵,就像下水道被堵一样,当堵得不严重时,可以用药物化开,一旦堵得很严重,吃药效果就不佳了,必须用手术方式把堵塞血管捅开,血流才能畅通。而介入治疗就像一名管道维修工,可清除管腔障碍。它可以利用球囊扩张狭窄的血管,也可以在管腔中放置支架建立“人工通道”,恢复血管通畅,保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患者经过脑血管梗塞药物溶栓介入治疗术,即:通过脑血管造影,发现梗塞脑血管,将微导管放到梗塞处,用溶栓药物直接在梗塞处溶栓,梗塞血管很快通畅,脑组织供血立即恢复,肢体运动障碍明显改善。

据吴主任介绍,传统的脑梗治疗,医生往往通过药物溶栓治疗,但药物起效时间长,效果慢,脑细胞缺血缺氧3-5小时以上就不可恢复,后遗症明显。脑梗急性期介入溶栓治疗会起到“立竿见影”效果,这种治疗风险小,不易复发,病人痛苦少。

案例四年轻母亲产后大出血命悬一线介入治疗止血救命保住子宫

不久前,28岁的小刘可谓是经历了一场与“死神”过招的挑战。

她在胎儿娩出后短时间内出血量达一千多毫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出血后,小刘脸色苍白,血压下降,病情危重,家人甚为紧张。根据以往经验,为了保全生命,如果保守止血无效,病程进展恶化,必须进行子宫切除手术。医院产科、放射科介入室多名医生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大家会诊讨论决定为她实施产后大出血子宫动脉栓塞术。“如果行子宫全切术,这对于一个如此年轻的女性来说,那是让她多么绝望的事。”病人立即进入介入手术室,放射科主任王学林主任医师、介入专业组长汪峰医生等立即通过血管造影很快找到出血动脉,明确出血位置后,用栓塞剂将出血血管栓塞,出血终于止住了,小刘的生命得到挽救,并成功地保住了胎儿的宫殿——子宫。

汪峰说,流产后大出血和宫外孕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常引起失血性休克,症状凶险,危及患者生命。在孕妇常见死亡原因中占60%-70%,愈后差。以往在临床上采用子宫切除来抢救患者,随着介入放射技术在医院妇产科领域的开展应用,为产后大出血的治疗开辟了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新途径,为广大育龄期妇女患者以后的幸福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案例五腹部摸到可跳动的东西殊不知是一个“地雷”

患者林某,男63岁,身体健康。一天洗澡,无意间摸到自己腹部有一个东西,并要跳动。医院找到李恒明老院长看看,李院长检查后建议进行CT检查,通过腹部CT血管造影(CTA)在腹主动脉发现一个长12cm、宽6cm大小腹主动脉瘤,并累及双侧髂总动脉,十分罕见。外科手术不但风险大、复杂,医院都困难。中医院介入室经过会诊讨论决定为其实施用介入技术行腹主动脉瘤支架置入术,经过穿刺、插管、血管造影、血管支架置入等手术过程,历时4个多小时,安全、准确地将巨大腹主动脉瘤瘤体闭塞,恢复正常腹主动脉功能,病人未开任何刀口,2天后下床活动,一周后出院,恢复良好。

放射科主任王学林主任医师介绍说:腹主动脉瘤生长隐秘,不易发现,往往动脉瘤大,就像一颗“地雷”,威力巨大,一旦破裂,死亡率%。建议患者一旦发现,应首选介入治疗。

编后

连日来,记者对医院放射科介入室及其涉及到的临床科室进行了探班,与多种介入治疗手术进行了零距离接触,见证了这些不用开刀就能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神奇手术。这些,已成为医院介入室的常规手术,一天至少有3—5台……面对21世纪向微创医学发展的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进步,医院放射科介入室及其他临床科室,定会为我市乃至川中介入医学的发展引领航向,给人类征服顽症带来新的曙光。

遂宁城市新报号:sncsxb长按识别我们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四川白癜风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zd/1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