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小家为大家,探虎穴逆风行!
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
年新年钟声刚刚敲响,大年初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淄博抗击新冠战役随之打响。作为医务工作者,深知救死扶伤是我的神圣职责,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到第一位,就如同上次参加年甲型流感救治一样,我主动请缨,重新穿上防护服,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疫情紧急,还没来得及和家人好好的道别,只是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就即刻出发,义无反顾的奔赴最前线。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我出生在一个共产党员的家庭,父母都是党员。从小他们的言传身教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年夏天,我们村是三峡大坝周边移民的接收村,为了安置好移民,作为村干部,我父亲在腹主动脉瘤术后不到2周就奋战在三峡移民新房搬迁现场,因过度劳累而猝死在工作岗位上。在我心中,父亲永远是我的英雄,他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我,教会我什么是责任和担当!他有一句话我始终记在心里:人生在世,有三件事不能避:为民请命不能避,为国赴难不能避,临危受命不能避。作为医者,让我作出这样选择的,是理想,是热血,是医者仁心,是“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誓言,是医生的使命和担当。疫情面前,医护工作者的字典里,绝对没有“退缩”二字!面对疫情,迎难而上;面对疫情,请相信,我会一直坚守。
1月25日,正月初一下午,淄博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第一梯队的9个医护人员“逆行而上”,争先恐后抢着上一线,最后由高庆娥主任、董姗护士长、我和袁楹护士打先锋,严格按流程科学规范的接诊和处置,严密的进行院内感染控制,忙而不乱,井然有序。为疫情防控站好岗,担好责,带好头,为增援人员趟好路,为淄博人民的健康构筑坚实的防线。
在应急感染病区工作,首先近距离面对病毒,新冠病毒不但具有高传染性且传播途径广泛,一线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极高,为了更好的救治患者,做好防护至关重要,在全国防护物资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尽量节省使用防护用品。防护有严格的规定和流程,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都会使人憋闷不适,由于长时间戴着医用N95口罩,常常使鼻梁和耳朵勒得红肿疼痛;摘下口罩时,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压痕甚至是血痕,身穿厚重的防护,不分昼夜坚守抗疫一线。只能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着各种不适,因为收治患者,每每还要工作到深夜。大量的工作让高主任带领的第一梯度队9个人在前四天基本没有休息时间,只有实在困的时候才能眯一小会儿。即使这样,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随着来自各科室的医护兄弟姐妹的增援,原本不认识、不熟悉的同事,为了战“疫”,先后从内科、ICU、肿瘤科、感染科等不同科室汇聚而来组成一个临时的大家庭,不论是临近退休还坚守在一线的刘景春主任、毕德军副主任医师还是以往未曾谋面的护理姐妹,大家都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处使,全身心的投入到救治患者的战场上,此时此刻,我们不光是同事,更是战友,尽管面临着艰苦卓绝的各种困难和考验,但我们依然克服万难,冲锋在前!因为疫情没有停止,战斗就没有结束。
大疫当前,有顽强的意志还不够,更得有超强的医术医德。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一丝不苟,任何一个步骤都不容马虎。看似强壮的身躯承载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承受着拯救生命之重,每当从火线回休息区,放松下来后,疲惫感和全身的酸痛随之而来,劳累到极点但却睡不着,只能靠安眠药帮助入眠。长时间的站立,跟腱炎的老伤也复发了。但每当想起病人还躺在病床上等待着救治,每当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的时候,就又变身为疫情战场上的英勇战士,冲锋陷阵的钢铁侠。
一开始,工作千头万绪。患者发烧、烦躁,有恐慌心理,质问我们能不能给他治好。我们理解患者的心情,耐心地为他做心理疏导,告诉他我们会一直守护着他,并第一时间与专家组会诊确定治疗方案,缓解他的紧张情绪。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他们的思想压力是巨大的。我们努力用爱心、耐心抚慰他们,时刻关心他们所需所想。告诉他们,虽然不能与家人团聚,但我们医护人员会一直陪着他们。
我们每天都去病房和患者沟通交流,平时用电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