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ASO)的发病率越来越高,60~69岁的人群中ASO的发病率约为8.3%,70岁及以上的人高达18.8%。约有1/3的ASO病变涉及到主髂动脉的硬化闭塞,该部位解剖位置特殊,病变形态复杂,常常狭窄、闭塞与扩张并存,增加了治疗难度。年10月11日,在上海举办的第23届腔内血管学大会(ENDOVASCOLOGY)暨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上,来自首都医科医院血管外科的张望德教授就复合手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的选择这一话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主髂动脉病变治疗方式选择指南变迁(1)年制定的TASCⅡ分类标准推荐D级病变首选开放手术治疗。(2)心脏病学会年会ESC指南在年对于TASCD级病变推荐首选腔内治疗。(3)最新的外周动脉疾病(PADs)指南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发布,不再以TASC分级作为选择的标准,对主髂动脉闭塞病变可耐受外科手术的,仍推荐行开放手术治疗。(4)对于任何主髂动脉疾病而言,腔内治疗均可作为首选,但是外科手术对于复杂、广泛的主髂动脉疾病仍具有推荐选择价值,整体治疗方案还是应根据操作者经验和技术水平选择。(5)髂动脉短段狭窄/闭塞(<5cm)时,腔内治疗具有良好远期通畅率且并发症低(Ⅰ级推荐);同时该病变处的支架植入推荐级别也由既往的Ⅱb升级为Ⅱa。(6)严重合并症的长段(>5cm)或双侧病变仍首选腔内治疗(Ⅱa级推荐);病变达到肾下腹主动脉时,可选择主髂动脉分叉部位的覆膜支架行腔内治疗。(7)可耐受外科手术主髂动脉闭塞病变患者,可选择主动脉-双股动脉搭桥手术(Ⅱa级推荐)。(8)对于髂股动脉病变患者,复合手术方式(股动脉平面内膜剥脱或旁路搭桥联合髂动脉腔内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Ⅱa级推荐)。(9)当血管闭塞达到肾动脉和髂动脉,主髂动脉搭桥手术适用于严重间歇性跛行的患者(Ⅱa级推荐)。(10)当无法选择其他方式时,应尝试解剖外旁路搭桥。主髂动脉病变常用治疗方式
复合手术充分发挥了传统外科手术与腔内治疗的优点,常见的复合手术方式包括以下多种:(1)切开取栓后支架植入,节省溶栓时间;
(2)平肾主髂动脉闭塞:导管溶栓后支架植入+股-股转流术治疗;
(3)复杂下肢闭塞病变:解剖外旁路股-股转流术;
(4)动脉瘤合并髂动脉闭塞性病变:单边主动脉支架(AUI)+股-股转流术;
(5)其他复合技术:股总动脉切开内膜剥脱+介入支架治疗;股动脉切开剥脱+介入支架+转流手术;股深动脉成形+介入支架+转流手术等。复合手术的优势复合手术充分发挥传统手术和腔内治疗的优势:
(1)下肢ASO疾病患者多为高龄,常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杂交手术避免了开腹行主-股或髂-股旁路移植术对患者的打击,降低了手术及麻醉的风险;(2)对于长段髂动脉闭塞,很多继发血栓形成造成的,杂交手术可于取栓后再行腔内治疗,减少支架的长度和数量,提高通畅率,降低患者医疗费用;(3)目前股总动脉及其分支病变治疗有争议,在此处植入支架不利于患者的长期通畅率,杂交手术既对股总动脉及其分叉病变采取了内膜剥脱术,又对入道或(和)流出道同时进行腔内治疗,提高了手术的一次性成功率及远期通畅率。复合手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疾病效果满意首都医科医院血管外科对66例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复合手术治疗,术后Fontaine分级和ABI均较术前明显增加,随访24个月,一期通畅率75.0%,二期通畅率为92.2%。国外Taurino等单中心研究发现对TASCC/D级病变,复合技术成功率%,1、2、3年一期通畅率93.3%、90.2%和86.6%,二期通畅率94.8%、94.8%和91.1%。
对于复合手术目前尚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其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总结真实世界临床医师面临的情况复杂:病变繁杂多变、技术眼花缭乱。患者治疗方式的决策需进行个体化选择,选择治疗方式的原则以患者安全第一。根据实际病情,选择可靠的技术和工具。外科手术是血管外科医师不能丢弃的本职技术,借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复合手术的优势。
白癜风治疗方法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