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做一半加价一千万?
病人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喂!
最近焦头烂额的复习期间,我和褚医生唯一的乐趣就是在吃饭时间追一部叫做《黑色止血钳》的日剧。虽然几乎每集剧情都是“哦那个废柴医生手术又烂尾了,哇渡海又来收(qiāo)拾(zhà)烂(lè)摊(suǒ)子了好棒棒哦”,还是让人很想追下去看一直老神在在让人好不爽的佐伯教授失败一次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偶像滤镜还是网友对国外的影视作品就是比较宽容,这部剧在豆瓣的评分是8.3分。这个分数真的让我觉得有点汗颜,因为剧情里头的很多bug让我这个医学门外汉都觉得:“这样也可以?!”更不要说某位热血青年医生了。
大家有没有过和医生一起看医疗剧的经历?基本上一集40分钟的剧要被生生拖到一个半小时,因为每隔一两分钟这位热心的医生就要暂停下来给你科普相关知识。当然其中肯定也穿插着各种白眼吐槽和义愤填膺的拍桌呐喊:“病人都xxx快死了啊!!”
可能觉得对着我一个听众发表他的演说不解气,这位热(fèn)血(qīng)医生上个礼拜跑到丁香园把已更剧集从头到尾吐槽了一遍,大家一起来领教一下这位的义(wú)正(dí)言(zuǐ)辞(pào)吧。
最近,一部叫做《黑色止血钳》的日剧火了。
这部医疗偶像剧改编自日本医生、小说家海堂尊的小说《新装版黑色止血钳》。讲述了一个不写论文的天才外科医生与医疗技术更替、医院政治作斗争的故事。
「天才外科医生」、「医疗黑科技」、「医院政治斗争」、「个人成长和医疗环境的矛盾」,本剧可谓齐集了一部医疗剧应该具备的所有爆点,再加上实力演员二宫和也的演技加持,当红小生竹内凉真的颜值点缀,不火才怪。
两位主演:二宫和也(左)竹内凉真(右)
这不,才播放了五集,就已在影视圈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豆瓣评分一路飙到8.5不说,一众影视自媒体也争相夸赞。
截图来自豆瓣
影视自媒体评价
被二宫和也演活了的「手术室恶魔」渡海医生,更是凭借一脸狡黠的微笑,一句口头禅「碍事」,以及极其潇洒的手术作风获得了万千少女的尖叫。
狡黠的微笑.jpg
手术室恶魔.jpg
经不住众多自媒体的强势引荐,在一个相对平静的夜班,我也满心期待地找起了资源。
不过,几集看下来,作为一个和主角有着相同身份的外科医生,我不仅夸不出口,甚至有些话堵在心中,不吐不快。
吐槽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剧情:
全国首屈一指的心外科权威佐伯教授,发明了只有他自己才能操刀的「佐伯氏」手术——即心脏不停搏二尖瓣手术。
渡海,是佐伯教授麾下的一名外科医生,他拥有不输佐伯教授的神来之手,做手术从来没有失败过(是滴,你没听错,从来没失败过),却因为拒绝写论文而一直未能升迁。
在医院里,渡海是个有技术没地位的尴尬存在,佐伯教授也顺理成章地利用起了渡海的技术,问鼎了日本外科协会会长的宝座。
这时,医院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高阶医生(小泉纯一郎的儿子小泉孝太郎饰),高阶带来了可以取代「佐伯氏」的Snipe心脏瓣膜介入技术。
推销员既视感的高阶医生
随着高阶的到来,院内一时间风起云涌,外科协会会长的竞争变得不可捉摸……
剧情大概就是这样,下面我开始吐槽。
槽点1:实习医生自己开腹去了
本剧的男主角之一,竹内凉真饰演的实习医生世良,他是剧中白莲花般的存在——初出茅庐,未经人事,心怀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跟手术室恶魔渡海形成强烈反差。
第一集里,正是善良的世良医生打开了患者的心结:他靠着病床,以便能从患者的视角看向窗外,从而发现了患者是因为楼下的樱花树未开花而心如死灰,于是,他贴心地跑到樱花树下拍了一张照片拿给患者看,患者发现樱花树居然冒出了花骨朵,顿时如释重负,泪流满面。
但,也许是编剧想重点凸显世良医生的善良吧,反正目前来看,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病人哭,陪病人哭,每天的口头禅就是:「渡海医生在哪里?」「渡海医生求求你」,大有猪队友「师傅被妖怪抓走了」「三师弟也被妖怪抓走了」的风度。
没错,我所看到的,是一个很善良但很没用的实习医生。
就是这样一个实习医生,却在第二集接了一个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患者,然后莫名其妙的决定,在没有渡海医生的情况下,自己主刀这台手术。
要知道,腹主动脉是人体内最大的动脉血管之一,而破裂的腹主动脉瘤是血管外科最凶险的急诊之一——大约医院之前就会失血过多死亡,而另一半即使到达手术室死亡率也可以超过五成。
一旦半夜接到疑似腹主动脉瘤的会诊,基本就可确定这一晚上不用睡觉了,这类病人需要立即做动脉血管造影,然后直送手术室做血管介入EVAR或者开放手术。
面对如此凶险的情况,一般缺少经验的医生都是不能轻易上场,何况是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实习医生?
所以说,剧中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绝不可能出现,要是出现,也只会导致以下两种结果:
世良医生在企图装x害人之前被拿下,被全科上下几十个医生群殴并辞退,永久不能再上台开刀,全剧终;
世良医生成功地掩人耳目,买通手术护士、威逼麻醉医生,凑足队员上台开腹,成功误伤患者的左肾静脉,还没开到腹主动脉瘤,病人就大出血,世良医生沾满鲜血的双手颤抖着不知道应该做什么,麻醉医生在怒吼,所有的机器在尖叫,心电图变成一条直线,病人失血过多死亡,世良医生被辞退,吊销执照,全剧终。
槽点2:做手术前要看片子啊天才
为了证明自己带来的黑科技能取代高度依赖医生技术的「佐伯氏」,高阶医生千挑细选,终于选定了第一例适合Snipe手术的病人,并且成功的完成了手术,证明了即使没有高超技术的外科医生,也可以使用先进器械进行瓣膜介入。
不过,病人术后忽然腹痛休克,原来是术前没被发现的脾动脉瘤破裂了,命悬一线,幸好有渡海医生开腹救人,病人化险为夷。
看到这里,我只想说,我所认识的每一位主刀医生,手术之前都会有一个习惯,就是了解一下病人的术前血检和影像——这是避免接下来灾难发生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病人凝血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奇怪的血型会造成输血问题?有没有少见的解剖学异常?这些都是术前就应该搞清楚的。
高阶医生研究做得这么溜,在做实验性的重要手术之前,竟然都没有这个习惯?
再者说,辣么大的一个脾动脉瘤,没学过医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个东西不正常。
患者腹部CT
不出意外的话,瓣膜介入以后,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和抗凝的成功,会让这个瘤子崩掉,直接把一个心外病人崩成了一个急腹普外病人。况且,隔行如隔山,心外医生绝不会去做普外的活。
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概率极低,真实的情景应该是这样的:
主刀医生在术前全面评估病人的影像时,发现了动脉瘤,在和普外科、血管外科会诊之后,决定择期由普外科率先开腹切除脾动脉瘤,或者血管外科进行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术后再择期进行Snipe手术,两台手术有条不紊,一前一后地完成,病人得救,全场欢呼,病人家属送锦旗。
槽点3:唠嗑也要有限度啊
佐伯教授的大弟子,在手术末期Crossclamp放开时,忽然被飙血喷了一脸,病人一下子血压就没有了。
一整台的医生护士要不就是手忙脚乱,要不就是呆若木鸡,这时,渡海医生帅气登场、洗手上台,要求佐伯教授的大弟子花一千万求他做手术摆平。
一番历时良久的讨价还价之后,才终于达成协议,接着渡海医生用比佐伯教授更快的速度做完了后者独步天下的「佐伯式」手术。
说实话,这样把病人晾在台上聊天,我真的看不下去了。
现实生活中,一位外科医生除了要有过人的胆识,还要有比手术刀更快的脑子,要对当前情况作出快速而清晰分析,更重要是,手术台上的一切行为和决定都要以病人的福祉为第一要素,办公室政治极少出现,挟命要钱那是莆田系做的。
还是那句话,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绝不可能发生,真实的情景应该是这样的:
心外二把手发现人工血管吻合口漏得严重,于是立即重新上泵,阻断主动脉,然后清理视野,细心补漏,如果解决不了,便会召集其他心外主任医师上台会诊,集思广益,整个部门的医生拧成一股绳,有领导者,有执行者,有条不紊,病人得救,送上锦旗*2
最后总结一下
医疗剧嘛,就是吐吐更健康,不然老百姓看了医疗剧后,对医疗产生了非常不现实的理解和期待,这让我们医生工作如何开展?
最后在此重申一下,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医生可是很严谨的,绝对不会发生这部剧中的以下行为:
术前不看病人影像,特别是心脏手术;
病人在台上都快挂了,医生还在台上开展办公室政治,互相唠嗑;
心脏外科医生去做普外或者血管外科的手术;
让实习有通天的胆子去开腹主动脉(如果我的实习医生敢,我第一个站出来将其就地正法);
不去思考就开始动刀,手术刀在这种人手中就是屠刀。
高考结束的小伙伴恭喜各位!大家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该玩就玩,好好放松几天吧!我回去继续奋战啦TT
▲向上滑动
墨伦杂货店
arthasandmarcia
玛玛玛西亚
不吐槽不吐葡萄皮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