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事迹
在二院病区大家都笑说,张王山主任的电话是“号码百事通”。因为他的电话是24小时开机的,无论你是病患还是病患家属,无论你是想询问病情或是求医问药,张王山总会及时并耐心答复,并且给予帮助。
在张王山接治的病人中,有一群特殊患者——合并肝硬化、HIV感染患者,他们免疫功能较正常人差很多,术后伤口感染风险相对较高,所以给这类患者术后换药非常讲究。张王山经常亲自给他们换药,尽量减少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
一次,病区来了一位HIV感染患者,这样的患者是一般医生不愿接治的,因为风险实在太大,万一在手术中不小心割破手指,病患血液中的病毒可能通过伤口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张王山及时给他做了手术,并在术后实时观察他的手术创面,以防创面感染。
一位年轻医生端着换药工具准备给该病人换药时,张王山示意年轻医生放下工具,他要自己来。他说:“对于这类术后伤口易感染的病人,在换药时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消毒一定要彻底”,说罢,他亲自动手,给那些缺乏经验的年轻医生做示范。
他小心翼翼的拿起换药工具给病人手术创面消毒,一遍又一遍。事后,科室的年轻医生们说:“张主任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亲力亲为,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心中的楷模。”
口碑事迹
彭主任在1年前接诊了一名1岁多的女孩,这个女孩患上的是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当时家人得知女儿的情况后,痛苦异常,担心女儿这么小就夭折。于是,他们找到了彭主任,在经过彭主任的手术后,这名患儿目前恢复状况良好。
女儿的家人很高兴,同时也十分感激彭主任,便让目前已经3岁的女儿喊彭主任叫“彭爸爸”。小姑娘也十分听话懂事,每次见到彭主任也乖巧地叫“彭爸爸”。
好几次,医院复诊,正巧彭主任在手术,尽管如此,女孩的家人就抱着女儿在彭主任病房等着,有一次,等了3个小时,彭主任走出手术室,看到这一家三口在等他,以为有什么事情,可没想到,女孩的家人就是让女儿喊了彭主任一声“彭爸爸”,医院。看到女孩现在情况恢复良好,彭主任很欣慰。
7月15日推荐专家
口碑事迹
李德闽主任是一位快乐的医生,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够运用毕生所学成功地挽救生命,同时医生这份职业也带他带来了一段段奇妙的缘分。
年,李主任给一位86岁的老人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老人几十年的顽固性心绞痛,在家人都有些绝望的情况下,李主任却奇迹般地将老人从死亡边缘上救了下来。12年过去了,老人如今也已是98岁的高龄。几年后,李主任又顺利地给老人的儿子做了心脏手术,这一来二去,李主任便与他们一家人建立了亲人般的友谊,有时候还会到他们家看看他的病人。
更妙的是,李德闽还曾给祖孙三代都做过心脏手术。若不是因为李主任的妙手仁心,他们怎肯把三代的性命都交托于他呢?几十年的医生做下来,李主任面对手术仍一丝不苟,一些手术在术前会在脑中模拟一遍手术的过程,翻书,查阅资料,设想可能出现的意外。虽然医生这行出了名的辛苦,李主任却也乐在其中。
口碑事迹
陈亮主任的病人多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门诊定好的20个号,常常都要加号。很多老病人找他,却常常挂不到号,为此,他常常早医院,专门给老病人看病,这已经是他的习惯了。
外科医生很辛苦,上了手术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下台,他告诉记者,最长一次的手术是从早上9点进入手术室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做完手术出来。陈亮主任的冷静和理智常常让他能够帮助病患从无谓的犹豫和担心中挣脱,做出正确而坚决的决定。在能够休息半天就已经非常奢侈的工作状态中,他还抽空编写了《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他们所拥有的这项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口碑事迹
陈振强主任曾收到过一封特殊的感谢信。十年前,他给一个病人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这个病人去年到心内科再次检查心脏,血管造影显示,心脏状态非常好。检查的医生不无惊讶地询问他的搭桥手术是哪位医生操刀的,这位病人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是陈振强主任做的。然后,这位病人找到陈振强,说要送他一个礼物。什么礼物这么神秘?这位病人把刚刚拿到的照影报告送给了陈主任,他说,这就是要送给陈振强主任的礼物,就当作对他精湛的医术的肯定和感谢。
很多心脏病患者在求告无门时找到陈振强主任,有的患有食管癌,有的患有贲门癌,有的患有结肠癌,有的则希望能够有自己的宝宝。陈主任一次又一次地为他们的心脏保驾护航,才让他们得以体会重生的喜悦和新生的感动。很多病人,在一次手术后,就把陈振强主任当成了家庭医生,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先征询陈振强主任的意见。陈振强主任还创办的“心友会”,去年是十周年,医生和患者们共聚一堂,互诉这些年共患难,同命运的风风雨雨,一切都化为笑谈。
7月16日推荐专家
口碑事迹
放下手中的片子,邵永丰主任笑着对病人说,你恢复得挺好的,继续保持啊。病人是一位60岁的男子,他也笑了:你说好我就放心了,什么时候有空到我家里玩玩啊!周四上午是邵永丰主任的门诊,记者到来时,正好听到他与患者的对话。是你家亲戚?邵永丰主任不好意思地说,不是不是,这只是他一位普通的患者,上个月才为他做的手术,这次来复查。听说是记者采访,今年60岁的刘大爷在门诊室里热情地握住记者的手,对邵永丰医生赞不绝口。“邵医生真是一个好医生啊!”刘大爷从5月中旬开始反复发烧,一直不见好,延误了半个月之医院的感染科,一查才发现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当下刘大爷就转到了邵永丰主任的病房。手术后,刘大爷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邵医生每天早上来看自己,看见了邵主任,所有紧张和焦虑就消失了,整个人都放松下来,邵永丰主任总是“有问必答”。出院半个月后,刘大爷回来复查,才发生开头的那一幕。他说,他很感谢邵永丰主任,要不是邵永丰主任,他身上“游走的细菌库”随时会让他生命垂危,所以,特别感激邵主任,在住院期间,和邵主任结下了情谊,希望邵永丰主任有空可以到家里做客。邵主任的门诊室里总有一种轻松的气氛,和病人的交谈如同朋友一般。门诊时,时不时地会有前面的病人回过头来咨询,邵永丰主任总是有条不紊,不急不躁地一一解答,再回过头专注地给眼前的病人看病。病人们说,不光是邵永丰主任,邵主任整个团队的医生都非常有耐心,会把问题给解释得清清楚楚。这就是为什么他能与病人们保持如此和谐关系的秘密了。
口碑事迹
昨天下午,记医院,在门诊见到了正在上门诊的该院副院长、心胸外科主任莫绪明教授。
莫教授在接诊完这名患儿之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大约在6年前,他接诊了一个安徽阜阳的重症先心病患儿,当时这个孩子才刚出生不久,而且出生时的体重只有多克,病情十分凶险。
当时这个孩子已经病入膏肓,医院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家长抱着试试看的心医院求治。没想到,莫教授在为孩子施以手术之后,孩子很快康复了。
出院时孩子的家长十分感谢莫教授。因为这样的家长见到不少,莫教授也没有太在意。可当孩子长到一岁的时候,家长又带着孩子来复查,令莫教授吃惊的是,孩子原本姓李,单名一个寒字,没想到,家长为感激莫教授,竟然将自己的孩子跟随了莫教授的姓氏,叫莫寒。
孩子的父母说:“我们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感谢莫教授,因为没有莫教授,我们的孩子恐怕早就不在了……”
口碑事迹
曹彬主任回忆,19年前,也就是年,曹彬主任曾经帮助一位70岁的退休老教师进行了食管癌的手术。后来,老人家的状况一直很好,但定期随访仍很必要,因此,时间一久,两人就成了朋友。
老人家为了表达对曹主任的感谢,每年都会亲自包粽子给曹主任送来,曹主任十分感激。眼看着老人家的年龄越来越大,曹主任于心不忍,就对老人家和他的子女说:“年纪这么大了,就不要跑来跑去送粽子来了。”可老人家听说了以后,摇头说:“曹主任,你还能吃到我亲手包的粽子,说明我过得还不错。”
听到他这么说,曹主任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直到今年端午节,曹主任再次收到了已经89岁高龄的老人家亲手包的粽子,可老人的儿子对曹主任说:“主任,今年您就将就吃一吃吧。爸爸年纪大了,现在又有老年痴呆,现在的粽子已经包不紧了,明年估计就不会再包了。”
曹主任听到这样的话,心中有很多话想要说,可到了嘴边,也说不出什么来,只能点点头,让子女们好好照顾老人。
口碑事迹
曾经有一位83岁患A型主动脉夹层伴右小腿坏疽的老妈妈,医院都不愿意收治,李庆国收下了她,为其实施了主动脉弓部替换及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挽救了老妈妈的生命。据了解,这位老奶奶是目前全国最高龄的行此手术的患者;还有一位老病人,60岁的年纪30年的病史,手术前已经不能平卧,只能坐在床上过日子,做完手术后恢复很好,三个月复查时甚至要求到心外科病房义务做保安……
年新年第一天,医院做完急诊手术回到家里睡了不到2小时,被家人拖起来去火车站进行计划已久的新年旅行,车到浙江德清,停下吃午饭,一个患者确诊A型医院,时间就是生命,李庆国二话不说,把妻子和女儿留在浙江,自己火速打车赶回南京给患者做手术。新年三天假,李庆国成功挽救了两个病人的生命,虽然与家人团聚的假期又一次泡汤了,但是看着一个又一个从死亡边缘被拉回来的患者转危为安,他内心感到特别满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特有幸福感!
李庆国是一个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医生,他率先在江苏乃至华东地区使用主动脉根部分流技术,将当年主动脉夹层手术死亡率从50%以上降至5%左右;独立完成了江苏省首例David手术,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敢把David手术应用在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医生;参加完成了江苏省首例全降主动脉替换手术。
7月17日推荐专家
口碑事迹
有着较好身材的刘志勇主任被大家称之为“男神”,是的,不仅同事们喜欢,病人也超级喜欢他,他的粉丝超级多。他的心中永远装着病人,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国外学习。如果他出差了,他每天都会往病区打电话,问病人情况。对于病人,刘志勇永远对病人亲切,每次查房,他都先和患者握握手,互相感知一下温度,然后非常温柔地和病人交流沟通。因为刘志勇主任主要做心脏手术,所以经常需要用听诊器,有一个小细节,让患者和同事都无法忘怀,那就是在检查前,他总会先把听诊器捂热,然后再将听诊器贴向患者。检查完,他总会帮患者把胸带绑绑好,很轻很柔。对于患者,他总是仁心,但对于科室的医生,他的要求很高,他认为,一个好的医生,必须是与病人朝夕相处中才能成长,他年轻的时候,常常在重症病房和危重病人一起度过,密切观察患者的每一个变化,他说,没有突然发生的病情,只有突然发现的病情变化,如果每一个小小的变化都能及时发现,那么,“病情突变”也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口碑事迹
这是一次十几年后的重逢。来自安徽黄山的一位老人在50多岁时被诊断患有中期肺癌,汪栋主任为其做了肺癌手术。其后的十几年里,老人从未复发,如今他已经70多岁了,他趁着现在身体还硬朗,专程带了家乡的特产来感谢汪栋主任多年前的相助。汪主任也十分感动,他说,他接触的病人多数是癌症病人,对他来说,病人的康复是送给医生最好的礼物。
人人都说医生不容易,但汪栋主任却能将心比心,体会病人的不易。他总是用形象的比喻来给病人们解释复杂的医学知识,直到他们理解为止。他说,医生不能单单只治疗生理上的疾病,更要病人的心理和时下的医疗政策,才能做出对病人最有利的决定。即使无法治愈病人,至少能给他们带去帮助和安慰。借用特鲁多医生的话,他认为一个医生的职责“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口碑事迹
游昕医生是守护小天使们的大天使。几十年来,他挽救了无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为他们开启了健康的大门。很多家庭的孩子因为经济困难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这时候,游昕主任就变成了孩子们的哆啦A梦。除了手术之外,医院,申请适当的费用减免;在医生中间发动捐款;向爱德基金会、爱心妈妈群等公益组织申请救助;看着这些天真无邪的脸重新绽放出笑容,游主任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记者到访时,一位曾患有食道裂孔疝的7岁小男孩在术后一个多月来复查。小男孩恢复得非常好,在门诊室里活蹦乱跳一刻都停不下来。父母松了一口气,掩不住笑意,游主任也倍感欣慰,他说,做医生很辛苦,但孩子们是他的加油站。
7月19日推荐专家
口碑事迹
乔彤虽然工作繁忙,但然热心细致的接待病人,对于危重,复杂的病人,总是尽全力去救治。
盱眙县一位65岁男性病人,患医院就诊,由于腹主动脉瘤瘤体巨大,其瘤颈结构复杂,医院和多个科室求治未果。乔主任认为按照目前流行的血管腔内微创治疗难以奏效,不可勉强;而传统开放手术由于病人体质差,动脉瘤结构复杂,手术风险极高,术后恢复困难,或可能死于术中出血或术后并发症。
在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危及生命情况下,家属和病人十分焦急,一再向乔主任求助。经过细致准备,和数小时的困难操作,乔主任和其助手终于顺利切除了动脉瘤并移植了人造血管,围手术期内血管外科医护人员悉心照料,病人短期内即顺利康复。
临出院时,病人及家属感激不已,激动的送上锦旗,医院血管外科和乔主任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口碑事迹
采访邹卫主任,发现他是一位非常有志趣的人,整齐的办公桌,清新淡雅的陈设,慢条斯理地说着,他想说的话。让记者感觉工作的节奏瞬间慢了下来。
他说,他已经当了33年的医生了。在他还在具体管理临床工作的时候,即使是晚上出差回到南京,他还是会医院转一转,看看病人的情况,了解一下工作的进展。
即使是大年三十、过年过节等,他也基本医院来,当然排除他在外地外国开会出差的时间。
在临床中,他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在他们的心目中,微创手术好,微创手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邹主任表示,我承认微创手术的确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患者创伤小、出血少、麻醉时间短、药物使用少。但是,不少患者就认为非微创手术不做,这样会让患者自己面临更大的问题。
他举例说,就像打扫房间,一种是人走进房间把屋子打扫干净,还有一种是在门上开一个小洞,用加长的扫帚抹布把房间打扫干净。两者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方法有些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选择手术方式,而患者那种非微创手术不做的想法,反而会对治疗病情不利。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白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