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病史:脑梗死,高血压,PCI和COPD病史;ASA3级。
CTA:巨大JAAA,直径为95mm,肾上主动脉成角大;RCIA动脉瘤,直径为29mm;Ⅲ型弓。
数据测量:主动脉直径:CA以上27.5mm,SMA水平30mm,RRA水平25mm;内脏分支血管直径:CA9.0mm,SMA8.5mm,LRA8.0mm,RRA6.4mm。
手术策略:使用G-Branch?隔绝腹主动脉瘤,并联合SilverFlow桥接支架腔内重建CA、SMA、LRA和RRA。
手术过程手术过程(一):经皮双侧股总动脉入路,双侧肱动脉切开入路,栓塞右侧髂内动脉。
手术过程(二):经股总动脉入路,输送主体支架至腹主;从X射线右斜位,能够看到“GUO”标志,这意味着双内分支的位置在主动脉前壁;从前后位看,“8”意味着左侧,“O”意味着右侧。
手术过程(三):确保主体内分支开口位于CA开口以上,半释放主体支架。
手术过程(四):推进预置导丝,经抓捕器捕获导丝头端,获得肱-股动脉通路。
手术过程(五):导丝超选进入CA,植入桥接支架,球囊后扩张,造影显示CA分支通畅;并使用同样的方法重建SMA。
手术过程(六):通过两个外翻分支,依次重建左、右肾动脉。
手术过程(七):远端接入分腿支架,球扩连接处。
手术过程(八):造影显示腹主动脉瘤被隔绝,重建的内脏分支通畅。
术后1周CTA复查:G-Branch主体支架和分支支架形态良好,且均保持通畅,远端延伸的分腿支架通畅。
G-Branch?的优秀性能得益于创新的设计G-Branch?胸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是一款混合多分支支架移植物,有2个内嵌分支和2个外翻分支,最大化手术适应证。2个内嵌分支支架内含两条预置导丝,帮助更准确地选入主体支架内各接口,进入分支动脉。4分支的标记部位可在X线下可清晰呈现,便于术中校准位置。另外,主体支架具有极强的柔顺性,在高度弯曲的情况下,2个内嵌及2个外翻分支仍然有很好的通畅性。
除了设计独特的主体支架和性能优异的桥接支架,G-Branch?的输送系统也非常有特点,操作简便,控制性好,仅通过轻推的方式就能释放主体支架。值得一提的是,G-Branch?的半释放装置在支架植入半释放状态,可以调整位置,更利于支架的精准释放。而保护装置和核心抓捕控制器也使得支架释放的过程更加平稳。
GUARANTEE研究将进一步验证G-Branc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已完成的FIM研究初步表明了G-Branch治疗胸腹主动脉瘤(TAAA)、肾上腹主动脉瘤(S-AAA)和近肾腹主动脉瘤(J-AAA)的同时全腔内重建多支内脏动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GUARANTEE研究是在FIM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全国性多中心临床研究,旨在进一步验证G-Branc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项研究开展于年11月12日,计划在15个中心,入组73例患者。截至年5月20日,共完成23例入组,包含12例Ⅳ型和3例Ⅴ型;技术成功率为95.6%(22/23),内脏动脉通畅率为%、无全因死亡、无SCI,仅1例出现Ⅰ/Ⅲ型内漏(表1)。
表1.GUARANTEE研究部分患者早期主要结果
总 结G-Branch?的独特设计,实现了早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中全腔内重建多支内脏动脉;主体支架和桥接支架良好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了其应对各种极具挑战的复杂解剖结构病变的能力。FIM研究已经表明G-Branch?治疗TAAA、S-AAA、J-AAA的疗效。进行中的GUARANTEE研究将进一步为G-Branch?的临床应用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本篇文章经专家/主办方授权发布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