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J.Veith国际协会设立的年度“血管与腔内血管治疗创新奖”的研讨会于美国东部时间年5月27日中午12:00-13:30(EST)(北京时间年5月28日凌晨)成功在线举行,旨在表彰和鼓励血管及腔内血管领域的创新性贡献。由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郭伟教授领衔研发的“G-Branch?多分支支架系统”荣获第二届年度FrankJ.Veith国际协会“血管与腔内血管治疗创新奖”一等奖。
研讨会期间,G-Branch?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郭伟教授详细介绍了此产品的创新亮点,血管资讯特将精彩发言整理如下,欢迎阅读!
G-Branch?多分支支架系统
由于胸腹主动脉瘤病变范围累及广且处理复杂,涉及到胸腔、腹腔以及胸腹联合部位的重要内脏分支的腔内重建,是EVAR/TEVAR等腔内技术面临的重大挑战,临床亟需一款可以广泛适配复杂解剖结构的现成多分支支架。
为此,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郭伟教授团队基于多年临床经验,研发出适合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G-Branch?胸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以下简称G-Branch?)。
G-Branch?特点
由2个内嵌分支和2个外翻分支组成
两内嵌分支预置导丝
采用半释放系统,未完全释放前可在血管腔内灵活调整
具有柔顺、可靠的输送系统
支架具有卓越的柔顺性
主体有很大扭曲时,内嵌分支也能够保持通畅
6-8F输送系统配套SilverFlow?PV覆膜小支架
G-Branch?总计有26种型号规格可供使用
G-Branch?的创新设计
为什么是不同直径设计?
不同的近端直径(24-40mm)使覆膜支架易于与主动脉直径匹配,从而降低了使用近端覆膜支架延长段假体的可能性。
不同的远端直径(14-18mm)使肾动脉重建成为可能,尤其是在成角不良的V型TAAA/PAAA/JAAA/短瘤颈AAA中。
为什么是不同长度设计?
40mm长的近端主体更适用于IV度TAAA、肾旁或近肾AAA患者,这些患者不需要广泛的胸主动脉覆盖,尤其是降胸主动脉成角。
70mm长的近端主体更适用于Ⅰ、Ⅱ、III和V度TAAA患者,这些患者需要广泛的胸主动脉覆盖,或未来需要更多的近端覆盖第二节段。
为什么是混合多分支设计?
理论上,所有外分支设计均需要更大的内脏主动脉腔,以桥接分支支架和靶血管。
所有内分支设计均应需要4根预置导丝,但这可能会显著增大输送系统的外径。
成角动脉瘤可能不利于内分支的常规构建。
对于体积较小的肾下腹主动脉,内分支设计可能占据过多的管腔空间,影响腹下动脉和下肢动脉的血供。
为什么使用SilverFlow?PV桥接覆膜支架?
自膨式桥接覆膜支架(SilverFlow?PV)由两层ePTFE组成的独特编织镍钛合金丝构成,提供了良好的柔顺性和抗断裂性。
G-Branch?操作要点
1)覆膜支架推进并精确定位,保证分支在正确位置;
2)建立肱动脉-股动脉入路;
3)完全释放后,通过SilverFlow?PV桥接CASMA;
4)桥接双侧肾动脉;
5)固定远端覆膜支架延长段。
G-Branch?:FIM研究
纳入标准
18-85岁
理解试验目的,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按照计划要求完成随访
胸腹主动脉瘤(TAAA)/肾周腹主动脉瘤(P-AAA)/近肾腹主动脉瘤(J-AAA)
动脉瘤最大直径50mm;过去6个月内动脉瘤直径增加>5mm或最大直径45mm,伴有明确动脉瘤相关的疼痛
近端锚定区直径:17-36mm
RA/SMA/CA的锚定区直径为4-13mm
患者有合适的髂、股、肱和腋动脉入路
随访结果
6个月随访(N=15):无内漏、截瘫,无分支动脉狭窄和闭塞。
12个月随访(N=14):无内漏、截瘫,无分支动脉狭窄和闭塞。1例患者术后10个月死于急性脑梗死。
G-Branch?:GUARANTEE研究
GUARANTEE研究是一项前瞻、多中心、单组目标值临床研究,于年11月12日启动,预计年12月31日完成,旨在评估该产品腔内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总样本量73例(竞争性入组)。截至年5月20日,GUARANTEE研究共完成23例入组,其中Ⅳ型占比52.17%(12/23),技术成功率为95.6%(22/23)。
G-Branch?:不止于TAAA
优势
几乎适用于具有挑战性解剖结构的各种动脉瘤。
是TAAA和复杂AAA的有效和安全治疗选择。
足够的近端锚定区,使Ia型内漏发生率显著降低。
优化的桥接覆膜支架设计。
可以延长近端或远端覆膜支架。
限制
必须从上肢血管(腋动脉或肱动脉)入路重建内脏动脉。
在肾动脉水平,主体的远端直径应小于主动脉的直径,治疗管腔狭窄的病变仍然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