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畅教授
国家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现任中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国家血管外科质控专家组组长,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临床试验分会主任委员,中央保健会诊专家。率先在国内开展数项复杂性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方案,在海外三大洲16个国家主刀手术演示余台,为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南亚的16个国家培训专科医师余人次。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获取《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年版)》PDF文件!质控指标制定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同时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就主动脉疾病而言,目前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高达2.7亿[1],加之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使得其发病率和检出率均有增高趋势,患者群体较为庞大。过去十年间,随着主动脉腔内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器械和新型术式的不断涌现,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EndovascularAorticRepair,EAR)的实施规模进入快速扩增阶段,但规模的快速扩增并未完全转化为优质、均质的患者结局,与此相关的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问题凸显。其中,直接影响EAR手术医疗质量的关键问题包括EAR手术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重要的技术流程不规范、诊疗质量监控体系不完整、专科医师培训缺乏规范模式等。如何评价和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国家医疗卫生支出的利用效率成为当今医疗卫生领域的重大课题。
年,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医院开展国家层面的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并就此建立了“国家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实施全国心血管病相关专业的质控工作。年1月,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家工作组正式成立。建立科学合理、官方认可的EAR手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行政手段加以推行,是开展EAR手术质量控制的基础,也是血管外科专家工作组的首要任务之一。
鉴于此,血管外科专家工作组基于国际国内权威指南、临床研究和国际同类指标体系经验,获得质量评价指标集,并就此深入讨论撰写了专家共识。这一共识旨在建立我国EAR手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内容,以便能尽早在血管外科/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介入科等所有开展EAR手术的诊疗单位中应用,提高不同地域、医院EAR手术质量的均一性,医院EAR手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同质化。
质量评价指标的设定
候选指标集的筛选
候选指标集是经过文献检索获取的指标初步方案。候选指标集主要来源于:临床指南高度推荐、有高质量证据支持、和患者预后有明确因果关系或相关性的指标,发达国家同类指标体系建议的指标,权威专家意见及行业引领性文献提供的重要指标。
EAR手术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参考以下权威文献: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指南[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胸外科学会/美国放射学会/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美国心血管麻醉医师协会/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美国介入放射学会/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美国血管医学学会(ACCF/AHA/AATS/ACR/ASA/SCA/SCAI/SIR/STS/SVM)胸主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主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4]、国际急性主动脉夹层注册(IRAD)研究[5],以及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6]、年ESVS腹主动脉瘤临床实践指南[7]、年SVS腹主动脉瘤指南[8]。
EAR手术候选指标集,经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家工作组专家审阅和完善并达成共识后,形成最终指标集,用于EAR手术质量评价。
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相关指标说明的建立
必须对EAR手术指标的评价人群、指标定义、评价时间、评价方法等进行标准化定义,使指标评价能够规范统一的在各单位进行操作,并且评价结果能够被说明和理解。
专家评估和讨论
质量评价指标的设定不需要面面俱到,与建立科学研究数据库选择指标时的原则不同。专家讨论会具体讨论内容是确定最终入选的关键指标,判断标准主要包括该指标是否具备足够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质控指标的重要性是最基本的要求,指标必须是医疗过程中重要的关键节点;可行性则包括相关数据是否易于获取、能否被理解、解释和改善等。
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家工作组对候选指标重要性、可行性以及指标说明的建立进行了充分有效的会议讨论,收集了大量意见和建议,基本达成共识,形成EAR手术质量评价指标集。会后由秘书处主持撰写EAR手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再次呈工作组全体专家审阅,部分专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意见,秘书处整理了专家意见并对初稿进行再次完善,完成专家共识终稿并发表[9-10]。
1
中国EAR手术质量控制指标解读
年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于正式发布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年版)》,其中,在上述专家共识基础上择优选择了12项指标,作为国家官方认可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医疗质控指标,下面予以解读。
1住院死亡率(CVD-EAR-01)(1)指南推荐:年ACCF/AHA指南;(2)指标意义:实施EAR的中心,应尽可能降低围术期死亡率;(3)指标达成:接受EAR的成年患者中死亡的病例,包括患者接受手术后院内死亡(不论住院时间长短);(4)计算方法:住院死亡率=(指标达成病例数/适用人群病例数)×%。
2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大于等于24小时发生率(CVD-EAR-02)(1)指南推荐:年ACCF/AHA指南;(2)指标意义:尽可能缩短EAR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应小于24h;(3)指标达成:接受EAR的成年患者连续机械通气时间达到或超过24h,拔管后再次机械通气时间不计算在内;(4)计算方法: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患者比例观察值(O)=(指标达成病例数/适用人群病例数)×%。
3非计划二次手术率(CVD-EAR-03)包括非计划性主动脉再次干预和入路血管再次干预。(1)指南推荐:年ACCF/AHA指南;(2)指标意义:实施EAR的中心,应尽可能降低术后30天主动脉和入路血管再次手术干预发生率;(3)指标达成:接受EAR的成年患者术后30天内因为任何原因主动脉或入路血管再次干预,包括对主动脉任何部位或肢体、颈部等部位的入路血管,实施外科、腔内、杂交等形式的再次手术干预;(4)计算方法:再干预率观察值(O)=(指标达成病例数/适用人群病例数)×%。
4术后内漏发生率(CVD-EAR-04)(1)指南推荐:年ACCF/AHA指南,ESC指南;(2)指标意义:实施EAR的中心,应尽可能降低术后内漏发生率;(3)指标达成:单位时间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住院期间检查发现内漏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4)计算方法:内漏率观察值(O)=(指标达成病例数/适用人群病例数)×%。(5)说明:内漏的评价以住院期间最后一次主动脉CTA/DSA检查为准。
5术后脑卒中发生率(CVD-EAR-05)(1)指南推荐:年ACCF/AHA指南;(2)指标意义:应尽可能降低EAR术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3)指标达成:接受EAR的成年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事件(包括因脑血供障碍或脑出血而导致的任何突然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并且在24h之内没有缓解的病例比例,包括患者接受手术后发生于住院期间的脑血管事件(不论住院时间长短);(4)计算方法:脑血管事件患者比率观察值(O)=(指标达成病例数/适用人群病例数)×%。
6术后急性肾衰竭发生率(CVD-EAR-06)(1)指南推荐:年ACCF/AHA指南;(2)指标意义:应尽可能降低EAR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3)指标达成:接受EAR的成年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或者恶化的肾衰。术后急性肾衰竭是指术后最高血清肌酐值是术前基线值的3.0倍;或血肌酐值增至≥4.0mg/dl(≥.6μmol/l);或开始肾脏替代治疗;(4)计算方法:肾功能不全或恶化患者比率观察值(O)=(指标达成病例数/适用人群病例数)×%。
7术后脊髓损伤发生率(CVD-EAR-07)(1)指南推荐:年ACCF/AHA指南;(2)指标意义:应尽可能降低EAR术后截瘫发生率;(3)指标达成:接受EAR的成年患者术后发生轻度或重度截瘫。包括:①患者接受手术后发生于住院期间的轻或重度截瘫(不论住院时间长短);②患者出院后,在术后30天内发生的轻或重度截瘫。(4)计算方法:轻或重度截瘫患者比率观察值(O)=(指标达成病例数/适用人群病例数)×%。(5)说明:脊髓损伤表现为下肢肌力为0~4级,且较术前减低:①0级,下肢无法运动;②1级,下肢可以运动,但不能对抗肢体的重力;③2级,下肢能够对抗肢体的重力进行运动;④3级,在协助下可以站立;⑤4级,在协助下可以行走;⑥正常下肢肌力。
8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CVD-EAR-08)(1)指南推荐:年ACCF/AHA指南,ESC指南;(2)指标意义:应尽可能降低EAR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3)指标达成:接受EAR的成年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包括患者接受手术后发生于住院期间的心肌梗死(不论住院时间长短);(4)计算方法:心肌梗死患者比率观察值(O)=(指标达成病例数/适用人群病例数)×%。
9术后30天内CTA复查率(CVD-EAR-09)(1)指南推荐: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腹主动脉瘤诊断和治疗指南,ESC指南;(2)指标意义:接受EAR的成年患者应在术后30天内行CTA复查;(3)指标达成:接受EAR的成年患者术后30天内行CTA复查;(4)计算方法:术后行CTA复查率=(指标达成病例数/适用人群病例数)×%。
10术后30天随访率(CVD-EAR-10)(1)指南推荐:年ESC指南;(2)指标意义:接受EAR的成年患者应在术后30天内行随访或复查;(3)指标达成:接受EAR的成年患者术后30天内随访;(4)计算方法:术后30天随访率=(指标达成病例数/适用人群病例数)×%。
11术前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CVD-EAR-11)(1)指南推荐: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指南,年ACCF/AHA指南,ESC指南;(2)指标意义:除非有禁忌,接受EAR的成年患者术前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3)指标达成:接受EAR的成年患者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4)计算方法:术前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指标达成病例数/适用人群病例数)×%。
12术前他汀类药物使用率(CVD-EAR-12)(1)指南推荐: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指南,年ACCF/AHA指南,ESC指南;(2)指标意义:除非有禁忌,接受EAR的成年患者术前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3)指标达成:接受EAR的成年患者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4)计算方法:术前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指标达成病例数/适用人群病例数)×%。
[1]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概要.中国循环杂志,,33:1-8.DOI:10./j.issn.0-..01..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指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8(11):-.
[3]HiratzkaLF,BakrisGL,BeckmanJA,etal.ACCF/AHA/AATS/ACR/ASA/SCA/SCAI/SIR/STS/SVMGuidelinesfor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patientswiththoracicaorticdisease.AReport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Foundation/AmericanHeartAssociationTaskForceonPracticeGuidelines,AmericanAssociationforThoracicSurgery,AmericanCollegeofRadiology,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SocietyofCardiovascularAnesthesiologists,SocietyforCardiovascularAngiographyandInterventions,SocietyofInterventionalRadiology,SocietyofThoracicSurgeons,andSocietyforVascularMedicine.JAmCollCardiol,,55(14):e27-e.DOI:10./j.jacc..02..
[4]ErbelR,AboyansV,BoileauC,etal.ESCGuidelineso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aorticdiseases:Documentcoveringacuteandchronicaorticdiseasesofthethoracicandabdominalaortaoftheadult.TheTaskForce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AorticDiseasesofthe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EurHeartJ,,35(41):-.DOI:10./eurheartj/ehu.
[5]MyrmelT,LarsenM,BartnesK.TheInternationalRegistryofAcuteAorticDissections(IRAD)-experiencesfromthefirst20years.ScandCardiovascJ,,50(5-6):-.DOI:10./...
[6]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8(11):-18.
[7]MollFL,JTPowell,GFraedrich,FVerzini,SHaulon,MWalthametal.Managementofabdominalaorticaneurysms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oftheEuropeansocietyforvascularsurgery.Europeanjournalofvascularandendovascularsurgery:theofficialjournaloftheEuropeanSocietyforVascularSurgery;41Suppl1:S1-S58.
[8]Mansouretal.TheSocietyforVascularSurgerypracticeguidelinesonthecareofpatientswithanabdominalaorticaneurysm.Journalofvascularsurgery;67:2-77e2.
[9]舒畅,郭伟,罗明尧.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33(07):-.
[10]舒畅,郭伟,罗明尧.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7(06):-.
▲上下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