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上纵隔
上纵隔的器官和结构由前向后大致可分为三层:前层: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为胸腺静脉层;中层: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为动脉层;后层:有气管、食管、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等。经主动脉弓的横断面(下面观)
(一)胸腺胸腺由左右两叶构成,之间借结缔组织相连。青春期后随着年龄增长,胸腺内淋巴组织减少,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成为胸腺剩件。胸腺位于胸膜围成的胸腺区内,前方为胸骨,后面附于心包和大血管前面,上达胸廓上口,下至前纵隔。胸腺可达颈部,尤其是小儿。胸腺肿大时可压迫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和气管,出现发绀和呼吸困难。胸腺的动脉来自胸廓内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伴行静脉注入头臂静脉或胸廓内静脉。胸腺的淋巴管注入纵隔前淋巴结或胸骨旁淋巴结。神经来自颈交感干和迷走神经的分支。胸腺
(二)上腔静脉及其属支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胸肋结合处汇合而成,下行至第2胸肋关节后方穿纤维心包,平第3胸肋关节下缘注入右心房。在穿纤维心包前,有奇静脉弓注入。上腔静脉前方有胸膜和肺,后方有气管和迷走神经,左侧有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右侧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头臂静脉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左头臂静脉长6~7cm,向右下斜越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头臂干的前面。左头臂静脉有时位于颈部气管的前方,尤以儿童多见,故气管切开术或针刺时应注意这种可能性。(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位置主动脉弓平右侧第2胸肋关节高度续升主动脉,弓形弯向左后方,跨左肺根,至第4胸椎体下缘左侧移行为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凹侧发出支气管动脉,凸侧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小儿的主动脉弓位置较高,可达胸骨柄上缘。2.毗邻左前方:有胸膜、肺、膈神经、心包腦血管和迷走神经等。右后方: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胸导管和心深丛。上方:有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及其前面的左头臂静脉和胸腺。下方:有肺动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左主支气管和心浅丛。主动脉瘤压迫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累及左喉返神经时可影响发音。3.动脉韧带为一纤维结缔组织索,连于主动脉弓下缘和左肺动脉的起始部长0.5~2.3cm,直径0.2~0.6cm。动脉韧带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的遗迹,若在出生后年内尚未闭锁,则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三角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导管(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是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在施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时,注意勿伤及左喉返神经。(四)气管胸部和支气管.位置气管胸部位于,上纵隔中央,上端平胸骨的颈静脉切迹与颈部相续,下端平胸骨角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权处称气管杈。在气管杈内面有一凸向上的半月形气管隆嵴,是支气管镜检查时辨认左、右主支气管起点的标志。肺癌转移至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可使左、右主支气管的角度增大,隆嵴变钝或有偏位扭转等现象。气管的长度和横径因年龄和性别而不同,男性成人活体的全长约为3.6cm,女性约为2-cm。左主支气管细长而倾斜,长4.5~4.8cm,下缘与气管中线的交角为37.5°,平第5胸椎进入左肺门。右主支气管粗短而陡直,长.9~2.cm,下缘与气管中线的交角为23°,平第6胸椎进入右肺门。由于右主支气管较粗、短、直,且气管隆嵴偏左,因此,气管内异物容易进入右主支气管,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气管插管时也易置入右主支气管。2.毗邻气管胸部前方:有胸骨柄、胸腺、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心深丛。后方:有食管左后方:有左喉返神经。左侧:有左迷走神经和左锁骨下动脉。。右侧:有奇静脉弓和右迷走神经。右前方:有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左主支气管前方有左肺动脉,后方有胸主动脉,中段上方有主动脉弓跨过。右主支气管前方有升主动脉、右肺动脉和上腔静脉,上方有奇静脉弓。3.血管、淋巴和神经气管和主支气管的动脉主要来自甲状腺下动脉、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和胸廓内动脉,静脉注入甲状腺下静脉、头臂静脉和奇静脉。主支气管淋巴管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淋巴管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和气管旁淋巴结,最终汇入支气管纵隔干。由于支气管肺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和气管旁淋巴结引流肺、气管和支气管的淋巴,在成年人可呈黑色。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分支分布于气管和主支气管的黏膜和平滑肌。食管胸部、胸导管和交感干位于上纵隔后部和后纵隔,在后纵隔描述。
注:来源于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