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声腹主动脉瘤超声诊断

写在前面

精选推荐点击查看

来源:即时超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腹主动脉瘤

动脉扩张性疾病,是动脉壁异常扩张和膨大的结果

根据病因和病变的不同分为假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动脉瘤的囊由动脉壁的一层或多层构成

假性动脉瘤外伤、感染等原因,血液从动脉内溢出至动脉周围的组织内,血块及其机化物、纤维组织与动脉壁一起构成动脉瘤的壁

夹层动脉瘤动脉内膜或中层撕裂后,血液冲击使中层逐渐成夹层分离,构成双腔结构

检查方法:

要求禁食水8-12h

体位仰卧位

仪器凸阵探头常规选择3.5MHz

方法探头置于剑突下向左移动1cm,显示搏动性管状结构,纵行向下至脐下第四腰椎水平,显示分叉段,左右移动,显示髂动脉

正常腹主动脉:

二维声像图

纵断面有明显搏动的管状结构,内径递减

横断面圆形搏动的管状结构

正常管壁内膜回声较亮,光滑,中层回声较低,外膜回声亮,较毛糙

老年人不规则,管腔内径粗细不均,走形迂曲,管壁回声明显增强,内膜回声较粗糙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层流,每一个心动周期呈现红-蓝-红的快速转变频谱多普勒表现

高阻力型

老年人因管壁逐渐硬化,弹性逐渐减低,舒张早期反向小峰可消失

真性动脉瘤

定义:

腹主动脉局限性直径增宽>3cm

或与其正常段动脉的外径之比超过1.5:1

病因:

动脉硬化

检查要求:

横扫和纵扫整个腹主动脉,并常规在三个位置测值

近膈顶处

肠系膜上动脉起始水平

腹主动脉分叉处

动脉瘤大小的测定应以其外径为准

临床表现:

取决于大小、部位

小动脉瘤可无症状

较大中上腹或脐周搏动性包块,轻压痛,收缩期杂音

大于5-7cm危险性增大,破裂出现撕裂样剧痛

真性动脉瘤

二维声像图

纵断面

腹主动脉局部呈梭状或囊状,与其正常段动脉外径之比超过1.5:1,动脉瘤与正常动脉管壁连续,管腔想通

横断面

动脉瘤呈圆形或类圆形,有明显搏动感

多数动脉瘤并发附壁血栓

新鲜血栓——均匀低回声

极化——回声不均,中强回声斑块

病例1:

患者男性,67岁,自觉腹部搏动性肿物,超声提示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后壁内膜增厚

瘤内彩色血流呈涡流

病例2:

患者男性,75岁,自觉腹部搏动性肿物,超声提示腹主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形成

纵断面腹主动脉下段瘤样扩张

横断面扫查腹主动脉下段瘤样扩张,前壁伴附壁血栓

腹主动脉瘤腔内彩色血流呈涡流

夹层动脉瘤

定义

动脉壁内膜和中膜断裂或撕裂后,在血液冲击下动脉

中膜分离,形成两个管腔

分型

1型病变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扩展至主动脉弓达降主动脉

2型病变局限于升主动脉

3型病变破口位于降主动脉近端

a病变局限于胸主动脉及主动脉弓

b病变延至腹主动脉远端

病因

动脉硬化,马凡氏综合征,主动脉缩窄

临床表现

胸背部、腹部的剧烈刀割样疼痛,常伴有面色苍白,出汗,休克等表现,收缩压往往超过mmHg

二维超声图

纵断面外径增宽,呈双腔,内腔称为真腔,在中膜内形成的壁间腔隙称为假腔

横断面呈双环状,内环为细而弱的内膜回声,随血管搏动而摆动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真腔的血流类似正常动脉血流

假腔内血流常不规则,速度太低或血栓形成时则探不到血流信号

病例1

患者男性,44岁,发现高血压10余年,突发剧烈胸腹痛就诊,超声检查显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

纵断扫查腹主动脉呈双腔,可见撕脱的动脉内膜

横断扫查腹主动脉呈双环状

病例2:

男性,28岁,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胸腹痛就诊,显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伴假腔内血栓形成

腹主动脉真腔内可见血流充盈,假腔内可见低回声充填

腹主动脉真腔内可探及动脉血流频谱

假性动脉瘤

定义

当动脉损伤后,血液从受损的动脉壁外流,在动脉周围形成搏动性血肿,血肿的内表面被内皮覆盖形成瘤壁,内腔仍与血管相通

病因

外伤感染

临床表现

腹部肿块疼痛

二维声像图

腹主动脉周围有搏动性肿物,边界清晰,内为无回声区,无明确囊壁回声,该无回声区与腹主动脉之间有通道,腹主动脉壁和管腔内无明显异常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确定破口的位置和大小,如通道细窄,内可呈单色或镶嵌色血流信号,瘤体内血流信号呈云雾状移动,有血栓时,可在瘤体的边缘出现不规则低回声

病例1:

患者男性,43岁,无明显诱因突发腹部疼痛,超声检查为腹主动脉下段假性动脉瘤形成

腹主动脉破口与瘤体相通

腹主动脉内血流自破口进入瘤腔内

精彩好课?







































中科白癜风寒假专家会诊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zz/3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