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健康相对论第二季第一期腿麻腿

直播回顾

直播预告

Z

F

Y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G

O

B

今年82岁的梁伯,身子骨一直挺硬朗,可这半年来左腿下部经常感到疼痛、麻木。开始以为只是风湿关节痛之类,心想老年人谁没个腰腿痛呢,没太在意,只去诊所开了些止痛药。谁知越来越严重,经常痛得白天走不了路,晚上吃安眠药也睡不着,而且下肢还出现淤黑、溃烂。医生确诊其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再不及时治疗,将要截肢,甚至是生命危险。

编者按

这是9?C“健康相对论”第二季第一期了,有趣,有料,有谱,跨越医疗,谈史论哲。

又是一年冬天,年轻人是否有关心过父母的腿脚出现过冰凉疼痛?中年人是否会在阶段性的行走后腿感疼痛?你们了解腿脚冰凉疼痛可能牵涉至血管类疾病吗?是否可以早期预防?疾病可以有自行的方法吗?我们又该接受怎样的治疗呢?

今天,我们就和上海交通大医院血管外科的主任医师欧敬民教授,聊聊腿麻腿凉下隐藏的疾病。

??

欧敬民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医院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分会青年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管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主要从事血管外科专业,具有很强的解决疑难,危重血管外科疾病手术能力。每年独立完成各种血管手术近千例,治疗效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血管外科专业的业务范围:血管外科疾病的手术及腔内微创治疗。包括: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颈动脉瘤、颈动脉体瘤、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主髂动脉硬化狭窄、肾动脉狭窄等内脏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缺血、雷诺综合症、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侵及血管的后腹膜肿瘤等。

专家介绍

11

23

以下视频,我们精剪了10分钟左右的直播镜头,以飨读者。

图文直播原音节录▼

健康相对论

你知道多少关于腿麻腿凉的事?

以下整理约字

建议阅读10分钟

揭开面纱

健康相对论

唐晔

欧敬民

1、当你老了

唐晔:欧教授好!我们《健康相对论》新一期又开始了,欢迎您的到来。感恩节刚刚过去,我们身边最值得感恩的人,应该就是我们的父母,作为意气风发的青壮年,看着父母蹒跚的双腿,佝偻的背影,很想对他们唱一首歌“当你老了”。不过,有些时候,父母会告诉你,他们的一条腿经常会疼,会麻,会冷,这是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应该先去看哪一个科室呢?

欧敬民:主持人好!脚痛脚麻有几种形成原因,比如血管类疾病、神经外科疾病、骨科类疾病等。在我的观点来看,出现这样症状的患者,应该先来看血管外科,因为血管外科的疾病更加急,更加重。来血管外科,相当于一个筛查,如果不属于血管外科的疾病,就排除了凶险病症的可能,再去做其它的病情诊断。

当然,看骨科也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确实有相当部分的病人是骨科的病。但是,有些病人会由于一开始没有看血管科而去看别的科室而耽误治疗,如果没有及时认识到血管对于腿部的影响,缺血最严重的有可能会发生坏死甚至导致截肢。

唐晔:那么欧教授,哪种腿麻凉要考虑血管出了问题?譬如是在运动后病情加重,还是在运动后病情减轻呢?

欧敬民:活动后加重应该是血管疾病最典型的表现。当然,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判断,但应该要考虑到有可能患有血管疾病。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自己做一些简要的排查:通过简单的检查,判断是否腿部有血管疾病。

比如说,如果是正常人走路,米或米都不会有问题。但是步行一段路后,感觉有些疼痛,休息一会,再走一段路又感觉疼痛,有一个阶段性过程,那就要考虑间歇性跛行了。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特征症状,即指下肢动脉闭塞缺血,这很有可能是脚痛脚麻的原因了,医院看血管疾病。随着病情的加重,持续走路距离会越来越短,而休息时间会越来越长。

目前,检查手段也很简单方便,可以通过B超看一看血管有没有堵塞或狭窄,还可以通过多普勒血流仪看看波形、听听声音、测测压力,就可以明确知道有没有缺血。

2.“老年腰腿痛”?

唐晔:您提到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介绍一下吗,对读者是一个全新的名词啊。

欧敬民:人体的动脉好比一个输油管道,动脉血每时每刻在动脉中流动,就好比人体内的原油,心脏就像一个油泵,通过不同管道将能量源源不断输送至各组织器官,通向下肢的管道主要包括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小腿的动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动脉内壁上形成,随着斑块不断增大,管腔逐渐狭窄,管道通畅性受到影响,流向下肢的血流就会减少,狭窄到一定程度甚至完全堵塞时,供应下肢的血流不能满足需要,就会出现下肢缺血症状。某些缺血部位坏死,神经收到了刺激,最终造成了人体的不适和功能障碍。

唐晔:听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对于45岁以上男性在发病人群中占多数,易被当做“老年腰腿痛”而忽略,且很大一部分比例会截肢。这是为什么呢?

欧敬民: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周围动脉的一种临床表现,患病不断增多,且有年轻化趋势。肢体动脉一旦发生狭窄或闭塞,血液循环障碍可能会造成溃疡甚至肢体坏疽。

这种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因下肢缺血坏死而要截肢,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严重者,两年内死亡率高达40%。男性病人居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男性抽烟比例大,抽烟对这类疾病的发展影响很大。

我有一个病人老李,是个老烟民了,每天都要抽一包红双喜烟,然而,从去年9月份开始,他发现自己的两条小腿时常有抽筋的现象,走路稍微远一点腿就痛,左边比右边严重,于是开始自行补钙,但腿痛明显,一定要休息一会儿才能再走,而且只能一瘸一拐的行走。后来发现不走路的时候两条腿都有疼痛感,而且小腿与脚发凉,还有麻木感。先去骨科看了,没有问题;到神经科检查,没发现问题,到血管专科就诊,诊断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老李怎么会患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呢?最主要、最危险的致病因素有两个,一是吸烟,二是糖尿病。另外,高血压、高血脂也会加速全身血管的动脉硬化。好发于下肢。由于现代人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此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以45岁以上男性多见。因为症状与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等引起的腰腿痛相似,所以很容易被当成一般的老年性疼痛而被忽略,不少患者往往发展到下肢出现缺血性溃烂了才引起重视。

唐晔:据我所知,祖国医学对于此病早有记载,《医宗金鉴》、《外科正宗》里均有详尽记载:阴寒客于脉络,寒凝血瘀,血瘀血滞,瘀久化热,热毒壅滞,血败化腐。其病因机理为痰浊、血瘀内生、痰瘀互结,阻塞脉道。中医属于“脉痹”范畴。这种疾病在古代患者并不多,可能是因为古人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人数相对较少。而且古人的平均寿命比现代人小很多——当寿命很长时,血管也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可不可以这样认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是和现代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欧敬民:是的。饮食结构不够健康,嗜好甜食,偏好高饱和脂肪食物如红肉,过多摄入食盐,缺少运动,体重超标易发生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血脂疾病。

而糖尿病、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是下肢动脉疾病的四大杀手。糖尿病可以增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3-5倍,而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病变往往比其它患者要严重的多。吸烟是公认的人类健康杀手,同样吸烟也可以造成动脉收缩,促使动脉狭窄,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加重肢体缺血,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血管损伤,容易形成斑块造成狭窄。高血脂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也容易发生血管狭窄,导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环境也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寒冷、潮湿的环境容易发病,所以北方的发病率较高,天气变冷,血管收缩,也会导致原有病变的加重,因此,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经常在冬天出现症状恶化。

唐晔:一种疾病一定有它独有的临床表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除了腿凉腿麻还有吗?

欧敬民:我们一般把这种疾病分为四期:一、轻微主诉期:患肢轻度凉、麻,活动后易疲劳。此时患肢侧支循环较好,患肢缺血症状轻。即非刻意性的不适,无法主诉自己的症状只是感到不适。我碰到的有些此类疾病的案例,病人自述自己脚气犯了,猜测大概是自己抵抗力差了。

二、间歇性跛行期: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特征性症状,即活动后患肢出现疲乏无力、痉挛、疼痛等症状,休息1-5分钟后症状迅速缓解或消失,可以继续行走,而在行走相同距离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

三、静息痛期:使患肢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当平卧时由于流体动力学关系,肢体动脉灌注压降低,患肢缺血症状更为严重。患者常需站立或抱足而坐,彻夜难眠。

四、组织溃疡、坏死期:肢体慢性缺血、组织营养不良基础上可以发生经久不愈的缺血性溃疡或干性坏疽,合并感染时可有湿坏疽。情况严重就需要截肢了。

会有许多病人忍无可忍,不能医院就诊,通常已处在三期四期的阶段,错过了治病的有利时机。

唐晔:现在这种疾病有哪几种治疗方法,我所了解的目前最有效的腔内介入治疗,属微创手术,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便利。

欧敬民: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经诊断,就要尽早开始治疗,避免病情恶化。治疗包括一般常规治疗、药物治疗、腔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血管外科医师会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包括:戒烟,戒烟可以明显延缓病情的继续加重;合理安排膳食,多食用低盐、低糖、高纤维素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性食物,如豆类水果、蔬菜等;进行适当的步行锻炼,坚持每日数次散步一小时,可增加患肢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缺血。

药物治疗:除了按时服用降糖药、降压药和降血脂药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外,对于跛行症状较重的患者,我们还会给患者开一些扩张动脉的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的药物,必要时开一些止痛药,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疾病的继续发展、改善肢体缺血、缓解疼痛和促使溃疡愈合。

腔内治疗和介入治疗:腔内治疗创伤比较小,在股动脉用20或50ml的针头的针,在大腿根部开一个半粒米大的口子,将导丝等微创器械送到病变动脉内,再对病变的动脉进行球囊扩张、安放支架,便可打通狭窄闭塞的血管。少数病人需要放支架,即可治愈。

过去是内膜剥脱术,创伤大、风险高,高龄患者多难以耐受。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因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重复进行等优点,已日益为越来越多人所选择。开放手术在慢慢减少,如今腔内治疗占95%以上。

唐晔:我看过流行病学报告,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例有逐年增多趋势。中国目前大约有万患者,估计每年还会继续增加约60万人。本病在欧美国家更为多见,据文献报告,70岁以下人群为3-10%,70岁以上人群为15-20%。该病患者大部分为男性,多在老龄人群中发病。这么多患者被检查出,应该有赖于越来越先进的影像诊断设备和技术。

欧敬民:没错,病人应该到有血医院通过科学的检查手段确诊。比如动脉压力测定、下肢动脉彩超、CTA、核磁共振(MRI)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肢体动脉狭窄与闭塞。必要时医生还会建议行动脉造影检查,向血管内注入在放射线下显影的造影剂,利用X线准确的显示血管内病变的位置和程度。血管造影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金标准”。彩超是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最重要的筛选检查,具有安全、无创、价廉的优点。CTA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患者的血管情况,比较准确,但有辐射的问题,价格也较高。

3.自检早认知

唐晔:好了,我们进入粉丝提问时间,网友邵美琳提问: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早期发现吗,有没有自我检查方法呀?

欧敬民:这牵涉到诊断学的范畴,摸摸小腿、足背,感觉一下小腿与足部温度是否降低或发凉?足背上的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很难摸到搏动?如果脚背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很难摸到搏动,很有可能就是下肢血管狭窄、闭塞了。

医院做个下肢动脉彩超或CT检查,就能明确诊断。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患者可能免受开刀之苦。即使不去血管外科就诊,也可请其它专科医生开一张血管外科的B超单检查一下,若有问题可以找血管外科医生会诊,也可做一个CTA通过计算机模拟患者的血管情况来确诊。

患者日常应适当锻炼,生活有规律,患肢保暖,避免高脂、多盐、过甜食物,不吸烟;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应控制好血压、血糖,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适当中医调理对健康有利。

唐晔:网友“慢慢行走”提问,脉管炎就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吗?

欧敬民:“脉管炎”是血管外科疾病中的一种,全称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炎症引起的血供不足,好发于有吸烟史的青壮年男性。“脉管炎”在症状上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相似之处,血管闭塞血供不足,但二者并非同一疾病,治疗方式有所不同,医院的血管外科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唐晔:网友“寒江雪”提问,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危险吗?

欧敬民:这个问题其实蛮重要的。防微杜渐,早期发现控制改变生活习惯,这个病就不会发生了。许多老百姓认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是“老寒腿”,挺常见的,穿暖和点,或者在小诊所抓点药,开点止痛片,贴个膏药,熬过这个冬天就没事了。但是,从症状发展可以看出,这个疾病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医院诊治,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截肢甚至死亡的危险。

我们通过一组数据了解这种疾病的危险性:所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年的死亡率为10-15%,“间歇性跛行”患者5年死亡率为30%,而出现“静息痛”、溃疡坏疽的重症患者,其5年死亡率高达70%,重症患者1年的截肢率达30%。

唐晔:好的,什么都比不上一个正确的生活方式,最后我们推荐一款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预防作用的饮食给读者——“桑葚火麻茶”。食材呢,就是黑木耳,火麻仁,决明子,番石榴果,桑葚,葛根,槐米,黄精,莱菔子。把这些食材全部切碎用布袋装好,放入锅中煮半小时代茶饮用,每天早晚饮用一杯。

里面的黑木耳原本就有抗凝作用,可以预防血栓生成,防止脑中风,心梗。火麻仁可以养护血管,增强血管弹性;桑葚可以降低胆固朜;决明子可以降血脂。

好了,总之要对自己的身体,对父母的身体多一点,不要忽略腿凉腿麻,通过自检能排除身体的隐患。今天的《健康相对论》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嘉宾主持欧敬民教授。

欧敬民:谢谢大家,祝《晔问仁医》的朋友们,幸福快乐,健健康康每一天。

长按

一键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zz/1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