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一项成熟的技术,已广泛应用,成为临床上检查血管病变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作者:王鹏飞王娟萍
来源:1影1世界
王鹏飞,医学影像副主任技师,从事影像技术操作,熟悉DR/CT/MR各种设备上的病人扫描检查,尤其擅长于CT新技术、新方法。
王娟萍,主任医师,医学影像科副主任,省放射医师协会委员。从事影像诊断工作30年,熟悉全身各部位影像诊断,尤其擅长于呼吸系统、腹部疾病影像诊断。
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是将CT增强扫描技术与薄层、大范围、快速扫描技术相结合,精确监控对比剂在血管内的循环,于动脉内对比剂浓度峰值时进行扫描,通过合理的后处理,清晰显示目标部位血管细节,具有无创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对于血管变异、血管疾病以及显示病变和血管关系有重要价值。
颈部血管CTA,同时显示血管和管壁钙化
CTA普遍使用的对比剂为含碘试剂,如碘海醇,碘普罗胺等。虽然CTA需要注射造影剂但它不需要穿刺和血管插管技术,危险性极小,除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外几乎无其他的并发症,属于一种无创检查技术。
目前CTA可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大(直径2mm以上)血管疾病的显示。CTA在了解血管情况的同时,还可了解血管和周围组织或病灶的关系,对于肿瘤等病变的定位、供血血管起源等有重要意义,这是普通血管造影所无法实现的。
但是CTA也有它的不足,如小血管的显示仍不清楚、有时有图像重建的伪影和动静脉的连续动态显示仍不能实现等。
CTA的临床应用:
头颈部CTA:头颈部血管狭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
胸主动脉CTA: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畸形、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等。
肺动脉CTA:肺栓塞。
冠脉CTA:冠状动脉的解剖发育畸形及阻塞、狭窄等病变。
腹主动脉CTA:动脉瘤、动脉夹层、动脉狭窄及栓塞,血管内金属支架等。
下肢CTA: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狭窄或栓塞。
上肢CTA: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狭窄或栓塞。
各部位CTA图像赏析:颈静脉瘤透明显示(4D)
头颈部血管一体化CTA,3D-VR图
肺动脉CTA显示肺栓塞
主动脉CTA,示夹层动脉瘤
心脏搭桥术后,胸部CTA显示桥血管
心脏冠状动脉CTA,3D-VR图和CPR图
腹盆腔CTA
下肢血管CTA,MIP图和VR图
-END-
1影1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