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约有20%的患者同时存在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在既往EVAR术中对保留髂内动脉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术后常出现并发症。LifeTech?髂动脉分叉支架系统能够安全有效的重建患者的髂内动脉,为血管外科的医师和患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选择。德国当地时间年1月23日,来自医院血管外科的郭伟教授在莱比锡血管介入治疗大会(LINC)上就LifeTech?髂动脉分叉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研究目的
探究LifeTech?髂动脉分叉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单组临床研究,共有8个中心参与本研究。
病例纳入标准为年龄在18~93岁之间的髂总动脉瘤合并或不合并腹主动脉瘤,且髂动脉解剖符合髂外动脉直径在7~12mm之间,锚定区长度≥15mm,且髂动脉解剖符合髂外动脉直径在6~10mm之间,锚定区长度≥10mm;排除标准为感染/破裂性动脉瘤的患者、3个月内有心梗/中风的患者、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ASA分级为Ⅴ的患者以及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最后有73例患者入组(Figure1、Figure2)。
Figure1
患者基线数据
Figure2
患者病变特点
研究过程
LifeTech?髂动脉分叉支架包括髂动脉分叉支架和髂内覆膜支架(Figure3),其中髂动脉分叉支架包括长主体和短主体两种类型。在手术过程中,长主体髂动脉分叉支架约占90.77%(59/65);其中Cuff支架的总使用率为9.23%,球囊扩张率为75.38%,腹主动脉分叉支架总使用率为78.48%,并发症发生率为1.54%(Figure4)。
Figure3
LifeTech?髂动脉分叉支架
Figure4
手术特征
研究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无支架无法打开的现象发生。术后天髂内动脉总通畅率的96.61%,总体技术成功率高达89.04%(Figure5)。主要不良事件为Ⅰ型内漏、Ⅱ型内漏、跛行及性功能障碍(Figure6),无支架移位、打结、断裂,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为3.39%。术后天,腹主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由53.31mm减小至50.35mm,其中瘤体直径的减少大于5mm的患者占16.78%(7/43);髂总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由34.37mm减小至31.87mm,瘤体直径的减少大于5mm的患者占22.41%(13/58)。
Figure5
术后天通畅率
Figure6
不良事件
总结
本研究证明了LifeTech?髂动脉分叉支架系统能够有效的对髂内动脉进行重建;包括支架血栓形成和Ⅰ型内漏在内的临床事件发生率通常低至天,此研究的天内髂内动脉通畅率为96.61%,无死亡,Ⅲ型内漏,支架移位等。该试验依然在继续,长期结果正在跟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