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是血流非常丰富的一个器官,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14%。成人肝每分钟血流量有-ml,也就是说大量的血流每时每刻都经过肝脏进行解毒、消化、合成、分泌等。而进入肝脏的血管主要有肝动脉和门静脉,从肝脏流出的血管主要是肝静脉。
肝癌肝硬化病人,由于肝细胞的变性坏死,肝纤维化,假小叶的形成,使得入肝血流的通道受阻,使得大量的血液淤积在进入肝脏的通路上,使得肝动脉和门静脉这两条血管压力山大。
肝动脉作为一条动脉,它的抗压能力还是挺强的,所以这点压力难不倒它,而门静脉就不行了,巨大的压力使得它无法再往肝里面供应血流,但为了革命的胜利必须得往红色根据地(心脏)进发呀,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它们兵分五路分散突围。
一支向脐静脉经过下腔静脉回到心脏(肚脐与腹壁静脉曲张);一支经脾静脉向肠系膜下静脉到直肠周围血管网回到下腔静脉到达心脏(痔疮便鲜红色血);一支硬是打出一条脾肾分流通道经过左肾静脉回流到心脏(BRTO术解决);一支通过肠系膜上静脉到达腹膜后交通支入下腔静脉回流至心脏(肠系膜瘀血:消化不良);最重要的一支队伍选择了直接北上突围,从门静脉出发,经过胃冠状静脉,胃底静脉,食管静脉,飞夺卢定桥,到达半奇静脉与奇静脉,抵达上腔静脉,最后成功到达心脏,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路,食道胃底静脉长期淤血,久而久之这些血管就会变粗、迂曲,在压力进一步增高或者胃肠道刺激、进食坚硬食物的时候会很易造成血管壁破裂,从而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也就是大口大口呕血。
讲完故事,讲实战:
病例:
男性患者,52岁,诊断肝癌两年余,在广州、医院综合治疗两年,反复呕血两个月,病人及家属已经放弃积极的治疗,回当地进行最后的监终关怀治疗,于是来到我科住院,入院时即有大呕血,急查血色素65g/L,建议其行介入止血治疗,但病人及家属商量后决定暂时还是保守治疗。
当晚仍有反复小量呕血便血,第二天复查血色素50g/L.病人贫血、休克症状进一步加重,再次询问家属意见,最后还是选择相信肿瘤与外周血管介入科的大夫,要求行介入治疗。
▲从外院CT看可见门静脉扩张,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明显。
▲肿瘤标志物升高。
结合病史,诊断没有问题,考虑为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评估没有TIPS的适应征,有胃冠状静脉栓塞适应征。于是立即行急诊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手术前,病人在DSA床上仍在呕血。
▲先经股动脉入路,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间接显示门静脉,见门静脉扩张明显。未见造影剂渗出影。
▲选择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入路,穿刺成功后置入KMP管行门静脉造影,见门静脉主干扩张,胃冠状静脉迂曲、扩张明显,其内可见较多造影剂迅速通过。
▲再行脾静脉造影,显示脾静脉、胃冠状静脉迂曲、扩张明显,其内可见较多造影剂迅速通过,未见明显脾肾分流。测门静脉压力38cmH2o。
▲使用KMP导管进入胃冠状静脉行栓塞术,注入栓塞弹簧圈,复查造影示胃冠状静脉内弹簧圈位置良好,远段食管-胃底静脉仍有显影。
▲超选择入另外一支胃底静脉进行栓塞。
▲栓塞后造影,示静脉内弹簧圈位置良好,仍有细小侧枝血管显影,考虑门静脉压力较大,小侧枝静脉较多扩张,没有行进一步完全栓塞。测门静脉压力40cmH20。
手术结束,患者呕血停止,血压回升,安返病房。
▲术后第三天解黄色大便,复查血色素升至64g/L。继续治疗1周,国庆前高高兴兴出院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