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
导语:PAD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疾病负担和医疗挑战。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指外周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肌梗死、脑卒中、血管性死亡的危险度相关。广义的PAD指冠状动脉以外的所有动脉血管。狭义的PAD仅指下肢动脉。目前,PAD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医疗挑战。
在第十五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上,来自医院血管外科的符伟国教授给我们分享了PAD的挑战与展望!
PAD的疾病负担
1、PAD影响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患者
目前全球统计数据显示,PAD人数已达到2.36亿,可见患病人数之多。REACH研究还显示PAD患者截肢的比例达到了18%,这表明很多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而据调查显示,我国有万潜在PAD患者,占总人口6.6%。但是仅4.9%的患者知晓病情,仅0.2%获得良好预后。
这表明,PAD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医疗挑战。
图1我国有万潜在PAD患者
2、PAD死亡率高
有研究表明,严重PAD患者5年的死亡率高达44%!
图2严重PAD患者5年的死亡率高达44%
3、潜在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其它血管床病变导致患病率及死亡率较高
REACH研究显示,超过3/5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在其它动脉区域也存在动脉血栓性改变。
4、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
有研究表明,PAD患者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4倍,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3倍。
图3PAD患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
5、PAD有以下主要危险因素:
吸烟
糖尿病
男性年龄大于55岁或女性年龄大于65岁
高脂血症
高血压
既往有心血管病史
PAD的临床表现和筛查手段
一、临床表现
PAD波及的范围较广,包括脑血管动脉、上肢动脉、肠系膜动脉、肾动脉病以及下肢动脉。
1、脑血管病(颈动脉病、椎动脉病)
临床表现: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急性单眼失明。
2、上肢动脉病
临床表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劳累时疼痛、手指症状、急性缺血。
3、肠系膜动脉病
临床表现:慢性肠系膜缺血与急性肠系膜缺血。
4、肾动脉病
临床表现:高血压、肾衰竭。
5、下肢动脉病
临床表现:典型跛行、非典型症状,慢性肢体威胁性局部缺血、急性肢端缺血。
PAD常用的分期方法有Fontaine分期和Rutherford分类。
图4PAD常用的分期方法
二、下肢PAD筛查与诊断方法
1、推荐踝肱指数测量
踝肱指数测量是下肢动脉病筛查与诊断的一线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在踝动脉不可压或者踝肱指数>1.4的情况下,可选用踝肱指数,多普勒波形分析或者脉搏容积记录等替代方法。(IC类推荐)
图5踝肱指数(ABI)测量说明
2、双相超声
作为确诊下肢动脉病的一线影像学方法。(IC类推荐)
3、双相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
适用于下肢动脉病变的解剖学表征以及指导优化血运重建策略。(IC类推荐)
三、临床上应进行踝肱指数测量的人群
1)临床疑似下肢动脉病的患者:
l下肢脉博消失和/或动脉杂音;
l典型间歇性跛行或提示下肢动脉病的症状;
l下肢伤口久治不愈。
2)因以下临床病症有下肢动脉病风险的患者:
l动脉粥样硬化病:冠状动脉病、任何外周动脉病;
l其它病症:腹主动脉瘤、慢性肾病、心力衰竭。
3)临床上虽无表现有下肢动脉病风险的无症状性人员:
l年龄≥65岁的男性和女性;
l年龄65岁但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属于心血管高危的男性和女性;
l年龄50岁且有下肢动脉病家族史的男性和女性。
5、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患者的风险
l超声多普勒
lCT血管成像(CTA)
l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l动脉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DSA通常不在首次诊断外周动脉疾病时使用,而是在计划血管重建之前。
PAD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PAD的治疗有两个总体目标:
l缓解肢体缺血症状,减少肢体缺血事件;
l管理心血管风险,减少心血管事件。
年ESCPAD指南对PAD的治疗有如下推荐:
l所有PAD患者推荐戒烟;(IB类推荐)
l所有PAD患者推荐健康饮食和体力活动;(IC类推荐)
l所有PAD患者推荐他汀治疗;(IA类推荐)
lPAD患者推荐LDL-C降至1.8mmol/l或下降≥50%;(IC类推荐)
l糖尿病合并PAD患者推荐严格控糖;(IC类推荐)
l症状性PAD患者推荐抗血小板治疗;(IC类推荐)
lPAD合并高血压患者推荐血压控制在/90mmHg;(IA类推荐)
lPAD合并高血压患者推荐应考虑采用ACEI/ARB作为一线治疗。(IIaB类推荐)
目前药物治疗中最新的一个理念是,抗凝和抗血小板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中具有协同作用。
图6抗凝与抗血小板经典通路
从该角度出发可知,对于PAD患者,利伐他班+阿司匹林是目前能够同时降低心血管及肢端事件的治疗选择。
同时,年ESC慢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推荐,阿司匹林75-mg/d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或利伐沙班对PAD患者进行抗栓治疗。
总结
最后,符伟国教授将以上内容做了4点精辟的总结。
1、PAD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疾病负担和医疗挑战;
2、PAD患者常合并其它心血管疾病、心血管事件及肢体缺血风险均较高;
3、踝肱指数测量适宜作为下肢动脉病筛查与诊断的一线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医生应该及早发现和诊断PAD患者;
4、PAD当前标准治疗下,残余心血管风险及肢体缺血风险仍较高。根据目前相关指南,利伐沙班+阿司匹林双通路疗法有助于进一步改善PAD患者的心血管和肢端事件的发生。
供稿:医学界
审核:钱菊英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