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新股市场再掀生物医药股热潮,心玮医疗-B(.HK)和先瑞达医疗-B(.HK)先后开启招股,心玮医疗截止认购超购倍数高达.95倍,而先瑞达招股第二天认购倍数就已达.74倍,可见打新人气火爆。
一家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公司,一家外周介入医疗器械公司,这两家公司所处赛道如何?上市又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1
心玮vs先瑞达
心玮医疗成立于年,主要致力于神经介入、心脏医疗器械等领域的产品研发和销售,核心产品有Captor取栓器械、左心耳封堵器等四款商业化产品。
心脑血管医疗器械公司在国内依然极为稀缺,心玮医疗的细分赛道是神经介入器械领域,这一领域也属于高附加值、高壁垒的行业。
心玮目前已经拥有3款商业化产品,覆盖神经介入领域的所有脑卒中亚型及手术路径。虽然目前公司仍未盈利,但自年以来心玮已经开始产生收入,年营收为.2万元。
截至递表,心玮医疗有四款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器械获得了NMPA批文,形成支架取栓术的完整产品套装。这也促使心玮医疗大获资本青睐,目前已完成5轮融资。光年一年就完成三轮融资,明星股东有中金浦成、复星医药和国投创合等等。
先瑞达医疗也是一家属于医疗器械行业的公司,主要提供血管疾病的“介入无植入”的治疗方案,也是全球DCB(药物涂层球囊)行业的领先者。
介入治疗是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主动脉疾病的常用疗法,主动脉疾病主要有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等,发病后的死亡率极高。而主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且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因此在近年来逐渐获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认可。
先瑞达目前已经针对5个治疗领域建立了全面的DCB产品组合,分别是血管外科、心脏科、神经科、肾脏科和男科。先瑞达的产品主要专注于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如药物涂层球囊(DCB)、外周球囊扩张导管(PTA)等。
自公司推出PTA球囊和DCB产品后,先瑞达也开始产生收入。且按收益计算,公司的首款外周DCB产品在中国外周DCB市场汇总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高达86.9%。年、年和年前3个月公司的收入分别录得1.25亿元、1.94亿元和万元。
在研发管线方面,先瑞达除了有在CAD和PAD等血管疾病治疗效果显著的DCB疗法外,也在积极拓展旗下的核心产品,例如肾脏科、神经科以及内科等领域。目前先瑞达已有24款管线产品,其中有9款在研产品正进行或计划的研发和临床试验。
2
神经介入VS外周介入
对于医疗器械类公司,最担心的事莫过于被纳入医保集采,高值耗材领域的部分红海市场也确实面临着这样的风险,但国产化率低、竞争者少的行业仍然是资本争抢的宠儿,就算被纳入集采也将保持快速的发展。
高值耗材领域的市场规模在国内排名前三的依次为血管介入、骨科和眼科。
先看眼科领域,以人工晶体为核心的眼科器械企业就是在集采、技术突破等因素的支持下,逐渐发展起来。
再看骨科领域,人工关节即将开展国家集采,前景暂时还不明确。
最后看血管介入领域,冠脉介入已成为市场公认的红海市场,冠脉支架、冠脉球囊等产品也已被纳入集采,行业规模遭遇了重大打击。
但是,市场规模最大的血管介入领域的两个细分赛道,神经介入和外周介入仍然值得期待。
1.神经介入领域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一文中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数量达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为万。
在年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中也显示脑卒中已经成为了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相当于5位死者中就有1位死于脑卒中,我国卒中死亡人数占比全球卒中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
庞大的患者群体以及该疾病的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致使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神经介入手术迅速发展,随之发展并且火爆的则是神经介入器械市场。
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年的26亿元增加至年的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3%;并预计到年进一步增至亿元,年-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20.2%。
巨大的市场规模和迅猛的增长速度,带来的是这个赛道的激烈竞争。
据动脉网的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神经介入领域的创新企业至少有24家,押注该领域的投资机构高达60家;且该领域的企业几乎都是“全管线布局”,这意味着未来产品的上市竞争也很激烈。业内人士称,未来神经介入领域至少有一般企业将被淘汰。
除此之外,神经介入产品因竞争激烈,存在大幅降价的可能,还存在被纳入集采的风险,企业利润势必受到很大影响,以量换价的方法很难实现,唯一的出路可能就是研发、推广创新产品。
整体来看,神经介入产品被纳入集采前,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或将淘汰一批质地较差的企业,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纳入集采后,患者可以享受价格的优惠和及时的治疗,有利于提高产品渗透率和市占率。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利润可能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明显增长,因此选对该赛道的优质企业极为重要。
2.外周介入领域
外周介入领域主要关联的是下肢血管疾病,比如下肢动脉闭塞、深静脉血栓和静脉曲张等。《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还显示,我国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基数超万,下肢静脉疾病患者近1亿。
从基数上对比的来看,我国脑卒中患者万、冠心病患者万,心力衰竭患者万,而外周血管疾病患者人数是其他疾病的好几倍。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显示,年我国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30.1亿元,预计年将增至亿元。从患者人群和市场空间来看,外周介入也有被纳入集采的可能,但外周介入的细分赛道,如外周药物球囊、外周抽吸导管等领域依然值得投资。
目前国内仅有五款外周药物涂层球囊获批,分别由先瑞达、心脉医疗、归创通桥和美国上市公司美敦力制造。
其中,最早上市也是国内首款外周药物球囊是由先瑞达制造的,且其第二款外周药物球囊和另外三款产品同时于年获批上市。这也使得先瑞达以86.9%的市场份额,占据外周药物球囊市场的主导地位。
整体来看,外周介入领域中如外周药物球囊、可降解支架、心脏瓣膜等产品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市场未来的潜力巨大,竞争者也相对较少,并且个别细分赛道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综合来看,骨科集采即将落地、神经介入领域的竞争激烈,共同造就的可能是外周介入领域的发展新机遇,其中外周药物球囊、可降解支架等领域也有很大概率成为资本追逐的新目标。
3
结语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一共有8只生物医药B类新股上市,其中6只首日上涨,首日上涨率75%。其中首日涨幅前三的分别是,诺辉健康-B(.HK)首日涨.08%,心通医疗-B(.HK)首日涨54.26%,归创通桥-B(02.HK)首日涨40.52%。
而近期心玮医疗-B和先瑞达医疗-B先后开启招股,也再次推升港股打新市场热度。目前先瑞达仍在招股,截至周五(8月13日)超购倍数已逾倍,很可能将超越此前心玮医疗倍的超购。一场生物医药中神经介入和外周介入细分领域的资本战役即将打响,你更看好谁呢?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均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END●用户超五千万,走进鸿蒙系统“朋友圈”
●新经济股逆袭!有哪些“大打折扣”的投资机会?
●政策重大利好!港股体育市场有哪些个股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