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新的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与CT相比,MRI能显示人体任意断面的解剖结构,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可清楚显示脊髓、脑干和后颅窝等处的病变。本文分析一下冠心病患者置入支架、瓣膜及起搏器等是否可以做核磁。
有时,我们会遇到患者因为置入过冠脉支架,表示不愿意行MRI检查。甚至,有时影像科或者心内科医生也不让放置过支架的患者做MRI。那么,究竟置入支架者在核磁检查中是否安全?
图:普通与增强核磁下显示的冠脉支架
BreuckmannF.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vascularImaging,.
年同步发表在Circulation和JAmCollCardiol上的心脏核磁专家共识,是由ACCF、ACR、AHA、NASCI和SCMR五大机构共同撰写的心脏核磁权威共识,既包括了3家心血管权威机构,又有2家影像学权威机构。在这个共识中专门提到了各种植入物的核磁安全性问题,我们一边看他们的建议,一边寻找安全性的证据。
冠脉和周围血管支架
冠脉和外周血管支架都是弱磁性或者无磁性材料制作的。
无磁性材料是指特殊不锈钢、钛、钛合金、镍钛合金等材料,这也是目前制作支架的主要材料,在磁场中并不会受力,也不会有磁场所致的热效应,因此在植入支架的当时就可以进行核磁检查。
弱磁性材料在磁场中会受力并升温,但是十分微小,基本上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年发表在JournalofMRI上的一篇文章专门研究了普通不锈钢支架在3.0T磁场中所受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该不锈钢支架在3.0T核磁检查中受到的最大力为0.18mN,比这个支架收到的重力(0.28mN)还要小,如果说换个姿势睡觉不会导致支架移位的话,核磁检查更不会。而关于升温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发现不锈钢支架在核磁检查中升温不超过1℃,根本没有担心的必要。因此,共识中建议对于对于弱磁性支架,在植入6~8周后(新生内膜对支架的固定)进行核磁检查也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还不放心的话,有人研究了植入冠脉支架的患者行核磁检查会不会对远期预后造成影响,目前得出的结论是:相比在支架植入后没有进行核磁检查的患者,进行过核磁检查的患者无论是短期不良事件率还是长期不良事件率都没有增加。
目前,就连专家共识里认为的弱磁性支架在植入6~8周后进行核磁检查的建议,也有很多研究认为没有必要。年发表在EuropeanRadiology上的一篇文章纳入了72名因急性心肌梗死植入支架的患者,其中绝大部分植入的都是普通不锈钢支架,在植入支架的早期(中位时间6天)进行MRI,最后患者发生各类不良事件的概率与同期不进行MRI的急性心梗植入支架患者并没有差异。
因此,不管是从最开始的普通不锈钢支架还是现在各种无磁性的支架,对于冠脉和外周血管支架来说,MRI是完全安全的,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将检查推迟至植入后6-8周,但植入冠脉或外周血管支架绝不是MRI的禁忌证。
主动脉支架
大多数的主动脉支架都在说明书上标示了“核磁安全”,但也有部分主动脉支架在标注了“有条件的安全”,因此需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有研究发现,某些不锈钢主动脉支架在体外的核磁检查中会有明显的扭转,这种扭转在体内的影响暂时还没有相关研究。
因此,主动脉支架并不是完全“核磁安全”,需要查询相关的说明书来确定。
人工心脏瓣膜
绝大多数目前生产的人工心脏瓣膜都已经标记上“核磁安全”了。就算早期的人工心脏瓣膜,比如~年间生产的PreStarr–Edwards机械瓣膜,在1.5T的磁场中也不会出现不良后果。在3.0T磁场中的安全性,尽管目前还有很少一部分瓣膜没有研究,但是年的专家共识认为,在植入瓣膜任何时刻进行3.0T的核磁检查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心脏运动和血流对瓣膜造成的冲击要远大于核磁检查对瓣膜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任何核磁检查造成人工瓣膜受损的报道。
而在热效应方面,有体外研究表明核磁检查中人工机械瓣膜的升温不会超过1℃,根本不必担心。
因此,人工瓣膜在1.5T的磁场中是完全安全的,而3.0T的核磁检查目前也普遍认为没有问题,但是谨慎起见可以避免3.0T的核磁检查。
左心耳封堵装置
左心耳封堵装置绝大部分已经被标记为“核磁安全”,但也有少部分被认为可能会受到核磁检查的影响。这主要取决于封堵装置所用的材料,如果是无磁性材料制作的封堵装置则可以在植入后的任何时候行核磁检查,如果是由弱磁性材料制作的封堵装置,也不是核磁检查的禁忌证,可以视潜在的收益而决定。
因此,左心耳封堵装置要根据说明书及制作材料确定是否能进行核磁检查,绝大部分是可以的。
起搏器与ICD
在核磁检查时,起搏器与ICD可能受到的影响有:装置移位、起搏信号异常、除颤模式异常启动、电极升温等,因此可能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比如装置损坏、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在起搏器与ICD的说明书上,基本都标示的是“核磁不安全”。但目前也有部分研究证实,某些起搏器或ICD在核磁检查中是安全的,尤其是近些年生产的部分起搏器或ICD,会在说明书中标示出可以进行核磁检查的条件。
不过新近发表在NEnglJMed上的一篇文章认为,所有没有标示为“核磁安全”的起搏器也都可以进行1.5T的核磁检查。该研究纳入了名植入普通起搏器(58%)或ICD(42%)的患者。因临床需要,一共进行了次1.5T磁共振扫描,起搏器依赖的检查前程控为非同步,不依赖的程控为按需模式,心动过速监测功能关闭。随访结果表明,尽管有一些短期的小影响,但所有起搏器患者磁共振检查后都没有发生长期不良事件。
因此,目前起搏器能否进行核磁检查还有争论,谨慎起见可以不进行核磁检查,但未来起搏器不会是磁共振检查的禁忌证。
心室辅助装置
由于含有大量的磁性金属,心室辅助装置尽管没有进行过临床研究,但是在核磁检查是肯定是绝对禁忌。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