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会董吁钢围术期的抗栓治疗对策

抗栓治疗是诸多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石。正在接受抗栓治疗的患者,一旦需要进行拔牙、内窥镜活检、外科手术等有创操作时,势必面临着抗栓与止血的治疗矛盾,使临床问题变得错综复杂,如何平衡获益与风险是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难题。在10月29日长城会上,医院董吁钢教授针对使用华法林、房颤抗凝、心脏支架术后3类患者围术期抗栓治疗策略进行了精彩演讲,可为您答疑解惑,带您走出治疗的困境。

董吁钢教授在报告现场

一、使用华法林患者围术期的抗栓处理

(一)术前处理若非急诊手术,多数患者一般术前3~5天需停用华法林,根据血栓栓塞的危险程度,可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血栓栓塞低风险

不采用桥接,停药后术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可恢复到接近正常范围(INR1.5)。

2.中度血栓栓塞风险

术前应用低剂量(U)普通肝素皮下注射,或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术后再开始低剂量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重叠。

3.高度血栓栓塞风险

CHA2DS2-VASc评分≥4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近期生物瓣置换、3个月内行二尖瓣修补术、3个月内的深静脉血栓、易栓症等患者均属于高危人群。

对于这类患者,当术前2天INR下降时,开始全剂量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术前持续静脉内应用普通肝素,至术前6小时停药,或皮下注射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术前12~24小时停用。

4.牙科操作

可使用氨甲环酸、氨基乙酸漱口,不需停用抗凝药物,或术前2~3天停用华法林。

(二)术后处理

根据手术出血的情况,在术后12~24小时重新开始肝素抗凝治疗;出血风险高的手术,可延迟到术后48~72小时再重新开始抗凝治疗,并重新开始给予华法林。

(三)出血管理

若发生华法林相关出血,可给予维生素K(2.0~2.5mg)静脉注射或口服,其对INR的影响在6~12小时后显现。如需立即逆转华法林的作用,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酶原混合物。若出现脑出血,应立即开颅止血,给予维生素K、凝血酶原等紧急措施。

二、房颤抗凝患者围术期抗凝药物的处理

年欧洲心律协会(EHRA)对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在非瓣膜性房颤(NVAF)中的使用指导意见进行了更新,内容主要涉及手术出血风险评估、术前停药时间、术后重新抗凝时间、NOACs出血管理4个方面。

(一)手术出血风险评估1.无需停用抗凝药物的手术类型

(1)牙科手术:如拔1~3颗牙、牙周手术、脓肿切开、植牙。

(2)眼科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手术。

(3)无活检的内镜检查。

(4)皮肤表浅手术:如脓肿切开、少量皮肤切除。

2.低出血风险的手术类型

(1)内镜检查伴活检。

(2)前列腺或膀胱活检。

(3)右侧室上速的电生理检查或导管消融。

(4)非冠脉血管造影。

3.高出血风险的手术类型

(1)单纯左侧室上速导管消融。

(2)脊髓和硬膜外麻醉、诊断性腰椎穿刺。

(3)胸、腰部手术。

(4)骨科大手术。

(5)肝活检。

(6)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7)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4.血栓与出血高风险

如复杂左侧消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指南并非圣旨,与真实世界存在差异,临床实践更强调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在目前中国的医疗环境下,对于血栓风险不高的患者,建议还是停用抗凝治疗。(二)停药时间

部分NOACs经肾脏代谢,因此,应根据手术出血风险,以及患者肾功能情况决定术前停药的时间。肾功能正常的低风险患者,一般停用24小时;eGFR降低的低风险者,则停用36~48小时。高风险患者,至少需停用48小时。

(三)术后重新抗凝

术后立即且完全止血,可在术后6~8小时恢复NOACs治疗。大部分外科手术术后48~72小时使用全量抗凝治疗,出血风险高于预防血栓并发症获益。对于制动手术,推荐止血后6~8小时使用预防剂量或中等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术后48~72小时后再使用NOACs。

(四)出血的处理

需明确最后一次服药时间,测定血肌酐、血红蛋白和白细胞以及凝血功能。

1.轻度出血

延迟或停止一次剂量,并考虑合并用药的影响。

2.中重度出血

支持措施包括:包括机械按压、胃镜下止血、手术止血、补液、输血、给予新鲜冰冻血浆扩容、或输注血小板等。

三、心脏支架术后患者行外科手术的抗栓措施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常需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据统计,5%~25%患者将在支架置入5年内接受非心脏手术。患者能否因手术而中断DAPT取决于手术获益与出血或血栓风险。因此,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选择合理的时间中断DAPT至关重要。

(一)评估手术风险1.低风险

如表浅、手术、眼部、甲状腺、整形、小型妇科、小型泌尿科手术等。

2.中等风险

(1)腹腔内手术:脾切除、食管裂孔疝修复、胆囊切除。

(2)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或内皮剥脱)。

(3)外周动脉血管成形术。

(4)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5)头颈部手术。

(6)神经科及骨科手术(如髋部、脊柱手术)。

(7)非大型的胸腔手术。

3.高风险

(1)主动脉及主要血管手术。

(2)开放性下肢血管重建或静脉血栓切除术。

(3)食管、肺、肝切除,胆囊手术。

(4)肠穿孔修复。

(二)临床危险因素

1.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和/或心梗史)。

2.心力衰竭。

3.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4.肾功能不全(血肌酐μmol/L,或肌酐清除率60ml/min/1.73m2)。

5.糖尿病需胰岛素治疗。

(三)不同支架对DAPT中断时间的影响(四)出血管理

对于抗血小板药物出血的拮抗,主要方法是输注血小板。

总之,目前围术期抗栓治疗仍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且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风险与获益的评估、出血和血栓风险的权衡是治疗决策的关键,最终的围术期抗栓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手术特点而判断。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岑聪┆美编柴明霞┆制版王柳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zd/5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