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郭伟教授团队首秀新型ldquo

年10月17日,医院血管外科郭伟教授及其团队完成全球首例新型“混合分支支架型血管”治疗胸腹主动脉瘤。这款支架由郭伟教授设计,经过多年的探索改进及动物试验,最终应用于临床,实现了胸腹主动脉瘤的完全腔内治疗。

病例分享女性,59岁

主诉:发现胸腹主动脉瘤7年,腹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2年

危险因素:高血压

病变分型:CrawfordIV型

辅助检查:CTA(胸腹主动脉瘤最大径5.4cm)

新型胸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手术过程

手术过程(一):右股动脉穿刺,定位腹腔干位置,植入主体近节支架

手术过程(二):左锁骨下动脉穿刺,经两个内嵌支架分别重建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

手术过程(三):经两侧外翻支架分别重建双肾动脉

手术过程(四):接入主体远节支架后造影

术后CTA复查: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通畅,胸腹主动脉瘤隔绝

郭伟教授专家点评

? 患者女性,胸腹主动脉瘤最大径5.4cm,有绝对手术指征。

? 该患者胸腹主动脉瘤累及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这属于传统腔内技术禁区。

? 传统开刀手术需体外循环下胸腹联合切口,创伤巨大,风险高。

? 此款新型“混合分支支架型血管”在主体支架内预置两个内嵌支架,两侧预接一对短支架,以重建腹主重要分支动脉;其优点一是可以实现完全腔内技术下分支血管重建,避免大范围切口;二是整个手术当中各脏器持续存在血供,不会发生热缺血问题。

? 该技术要点及难点在于:一是对各分支动脉的精确定位,要求主体支架释放后,各内嵌支架及连接支架的远端接口与分支动脉之间有充分的选择空间;二是对分支动脉的重建,要求导丝经锁骨下动脉入路后,精确选入主体支架内各接口,再经接口精确选入分支动脉。

? 对于此病例,左肾动脉由于主干近段成角,重建起来尤其困难,要求极高的操作技巧。

? 多分支动脉的腔内重建是胸腹主动脉瘤微创治疗的一个技术高地,也是国际性难题。此款新型“混合分支支架型血管”的应用,为该难题提供了更为优秀的解决方案,标志我国在该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CEC中国血管论坛11月1日二会场17:30-17:38手术演示:G-Branch?多分支支架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术者:郭伟、张宏鹏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zd/54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