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常用正常值

识别了正常的肝脏声像和正常值,就能判断出肝病变的诊断方向。测量肝的大小可以了解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

比如增大出现在肝炎急性期,萎缩出现在重症肝炎,很多慢性肝损害的病人呢,可以出现轻度的肝大或者左叶大,右叶小。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超声下正常的肝脏是什么样子的。

一、正常肝脏声像图

1.肝形态:我们从上腹部纵切面扫查,肝脏呈三角形,如图1;横断面或肋缘下切断面可以显示以肝门为中心的类扇形,如图。

正常的肝脏轮廓光滑、整齐,边缘锐利。

图1

.肝回声:肝实质呈中等的微小点状回声,分布均匀。一般肝实质回声比肾实质稍微强一些如图3;比胰腺又稍微低一些。如果肝发生病理性改变时,我们可以看到肝表面的不光滑、小波浪,或者实质回声的不均性改变等等。

图3

3.血流供应:

1)门静脉沿肝脏长轴走行,是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形成,在靠近第一肝门的地方开始增粗,在肝左叶内呈“工”字形分布。肝内门静脉管壁回声比较强,壁较厚,可以显示至三级分支。

CDFI检查:门静脉血流一般为红色入肝流向,呈持续性平稳频谱,随呼吸略有波动。如图4。

图4

)肝静脉:肝静脉管壁回声弱,壁薄,可以显示1~级分支,显示蓝色出肝血流,汇入下腔静脉。如图5。

CDFI检查:肝静脉呈三相波型频谱。如图6。

图5

图6

3)肝动脉:位于肝门处的肝动脉通常都能显示,穿行于门静脉和胆管之间。

CDFI检查:肝动脉呈高速、高阻动脉频谱。

3.胆管:胆管是伴行在门静脉左、右支的腹侧。肝内管道结构呈树状分布,肝内胆管与门静脉平行伴行,管径较细,约为门静脉内径的1/3。二级以上的肝内胆管通常看不到。

二、肝脏正常测值

看完了肝脏的正常超声表现,现在我们开始要记忆肝脏的正常测值了。

肝脏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测量?那怎么判断测值是不是正常呢?

正常肝脏大小,存在个体差异,临出现异常的情况通常是肝叶萎缩或者增大。

接下来我们看看临床常用的几个测量值:

1.肝右叶最大斜经

测量切面:我们在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测量方法:肝前后缘之间最大垂直距离,如图7,正常值为1~14cm。

图7

.肝左叶厚度和长度

测量切面:通过腹主动脉长轴的左肝矢状切面,同时要注意尽可能的显示膈肌。

测量方法:如图8。

1)厚度:要测量肝左叶前后缘间距离,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放在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最大前后距离,正常肝厚度5~6cm。

)长度:测量肝隔缘到肝下缘间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放在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跟人体中线平行。正常肝长度7~9cm。

图8

3.肝右叶厚度

测量切面:我们在右锁骨中线矢状切面测量测量方法:测量肝脏前后间的垂直距离,正常值为10~1cm。

4.门静脉主干

测量切面:在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如图9。在距第一肝门1-cm处为标准测量。

测量方法: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cm,不超过1.4cm,血流速度范围:13~5cm/s、血流量:约±17ml/min。

图9

门静脉分支的正常值我们了解一下,正常情况下不作常规测量:

门静脉右支内径0.6~1.cm;左支内径0.8~1.3cm,肝静脉内径不超过1.0cm。左、右肝管直径0.3~0.4cm,分支直径小于0.1cm。

5.肝内胆管

测量切面:在门静脉左、右支腹侧显示胆囊胆管。

测量内径:胆囊胆管一般不需要测量,在怀疑异常的时候我们可以测量一下,一般正常的肝内胆管,内径<mm。

三、总结

好了上面我们已经把正常肝脏的声像图表现和测量方法及正常值介绍给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1、肝脏正常声像图:正常肝脏大小,存在个体差异小。肝实质呈中等的微小点状回声,分布均匀,肝表面光滑,轮廓清晰,边缘锐利。

、常用的正常值:

肝右叶最大斜经:1~14cm

肝左叶厚度和长度:厚5~6cm、长7~9cm。

肝右叶厚度:10~1cm

门静脉主干内径<1.4cm,血流速度范围:13~5cm/s。

好了,听完了今天的总结,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测验。

把正常人体软组织,肾窦、肝脏、胰腺、肾实质的内部回声强度,按高低顺序排列应该是怎样的?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参考文献:

1.关根智记腹部超声入门.北京.科学出版社.

.姜颖.朱庆俐.张一休.腹部及浅表器官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指导老师:秦老师;审稿老师:陈缝春

◆◆◆◆◆

看完文章,意犹未尽?经典医课请扫码查看,更多课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zd/5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