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发展发布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

(图为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页面记者:尚希)

欧洲发明家CharlesHull在年研发出第一台3D印刷机时,他也许很难想到,32年后的今天,这项技术已经发展到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境地。

看似古董般的黑色打印机,小巧精准的双喷头在特制的空间旋转杆上,用生物墨汁打印出生命的基础——血管。如临摹抽象画一般,将原本是构建我们生命之躯的通体脉络绘制成了一幅作品。而交出这幅作品的“人”便是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月25日,四川成都,蓝光发展旗下全资子公司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问世,人体器官再造成为可能。“突破性的意义在于,蓝光英诺以干细胞为核心的3D生物打印技术体系已经完备,包括医疗影像云平台、生物墨汁、3D生物打印机和打印后处理系统四大核心技术体系,器官再造在未来成为可能。”蓝光发展董事长杨铿说。

“科学家+企业家”

10月25日,数百名生物医学、健康医疗以及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大咖”齐聚成都。在蓝光英诺“3D打印血管项目重大突破和产品发布会”现场,这台精致的打印机无疑是全场瞩目的焦点。不同于市面上现有的3D生物打印机,蓝光英诺发明的3D生物血管打印机可以打印出血管独有的中空结构和多层不同种类的细胞,这是具有世界开创性的产品。

而在现场,这台打印机更是清晰地展示了这一见证奇迹的时刻:从内皮细胞到平滑肌细胞,再到成纤维细胞,每一层用到的生物墨汁并不一样,富含不同的营养成分,通过打印杆上一层特殊的冷凝材料不断渗透、滋养每个细胞层的打印过程……在0~4摄氏度的环境下,3D生物打印血管初具雏形;当周边环境逐步提升到常温,冷凝材料从已塑型的打印血管内剥脱;打印血管也将置于营养液环境中,慢慢拥有活性,直到可以与其他器官、组织“自然结合”。“构建任何器官,必不可少的元素便是给器官输送养分的血管,配合蓝光英诺的‘生物砖’技术,依靠云平台的数据模型支撑,我们借助3D生物血管打印机成功的实现了血管再生。这是构建一切人造生物活性器官的基础,蓝光英诺在实现器官再造的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美国毒理科学院院士、国际再生医学研究应用与规范联盟主席、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生物医学3D打印理事会执行主席、蓝光英诺首席科学家康裕建教授在发布会现场介绍说。

生物砖(Biosynsphere),这个听起来晦涩难懂的专有名词便是3D生物打印技术的核心所在。通俗一点解释来说,这是一种新型、精准、具有仿生功能的干细胞培养体系,它以含种子细胞(干细胞、已分化细胞等)、生长因子和营养成分等组成的“生物墨汁”,结合其他材料层层打印出产品,经打印后培育处理,形成有生理功能的组织结构。“3D生物打印,截然不同于使用钛合金、生物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原材料的工业3D打印,比如打印假牙、假肢,甚至汽车、房屋等。两者根本性的区别在于活性。即3D生物打印是打印出含有细胞成分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产品。”蓝光英诺董事长任东川说。

当所有目光聚焦在这台充满颠覆性的产品上时,其背后的缔造者似乎更加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yy/7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