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扬中市庆祝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暨颁奖典礼——用爱点亮生命之光”在市政大礼堂举办。市委书记殷敏、市长张德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锦跃、市政协主席施健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卜兴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常云、市政府副市长孙冬梅、市政协副主席陆国平出席大会,并为“敬业成长标兵”、“担当作为标兵”、“德医双馨标兵”、“抗疫先锋标兵”、“战疫勇士奖”、“医师终身荣誉奖”获奖者颁奖。
△合影其中,市人医21名医务工作者受到了表彰
他们是——
敬业成长标兵△市政府副市长孙冬梅,市政协副主席陆国平为“敬业成长标兵”颁奖
颁奖词:
书本,是你们汲取知识的源泉。病房,是你们飞扬青春的战场。每一个挑灯夜读的身影,每一次查房问询的凝思,就是初生牛犊“医”往无前的模样。你们是阳光,闪耀着温暖的光芒。青涩的你们,托举着健康扬中的希望。向你们致敬!
王栋从医数年的光阴里,王栋精研技术,真心服务,让无数早期病变在B超机下现出原形。身为科室的年轻一代,王栋事事冲在前,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利用下班时间承担起疑难病例随访、科内业务学习、新技术开展等工作。他所开展的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的穿刺硬化治疗、肌骨超声的临床应用,不仅获得了患者的肯定,医院的技术空白。
陈丽“这是我爱的职业,能为患者减轻痛苦,能多治好一个病人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这是陈丽常说的一句话,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作为一名年轻的妇产科医生,她艰辛求索,快速成长,用十年时间成为科室的中坚力量;作为一名医生,她主动请缨,医疗援疆,在遥远的边疆贡献力量。踏实、负责、奋斗、无私,她用行动诠释青春最美的模样。
施涛从事儿科工作5年,施涛以医生的冷静与坚定、母亲般的温柔与博爱,对待他的小患者,是他们心目中的“大朋友”;他经历过流感爆发时儿科门诊病房爆满、连续工作一个月高强度工作的紧张,每天“不是在看病就是在看病的路上”;他在新冠疫情爆发之际,冲在最前面,连续在隔离观察病房工作2个月。“敬畏生命、认真履职”,施涛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责任担当。
担当作为标兵△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卜兴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常云为“担当作为标兵”颁奖
颁奖词:
传承,是你们救治病患的法宝。创新,是你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一次次辗转医学讲坛,一次次参与科学教研,都是为了触碰医学技术的最新前沿。你们是栋梁,支撑起新时代卫生健康的脊梁。稳健的你们,演绎着健康扬中的自强。向你们致敬!
王超他,是除痛创新,解除患者疼痛的“魔术师”;他,是千里帮扶,助力白水发展的“急先锋”;他,是热心公益,守护患者生命“护航人”。近年来,开展新技术3项,其中疼痛门诊填补扬中地区的技术空白,更专业的疼痛治疗更好地为广大疼痛患者解除了病痛,得到患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年10月,他主动请缨参加援陕医疗帮扶,一年的援陕工作,举办学术讲座十余次、培训余人次,参与各类手术麻醉余例,培训推广多项麻醉技术熟练应用,医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审。
王建平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王建平,医院进修后,年底开始就在院内开展血管外科技术,共计完成大动脉支架及外周血管病变治疗余例,开创性地开展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咯血栓塞止血术、尿毒症病人动静脉通路维护、动脉取栓术等复杂高难度手术,填补了扬中地区该项技术的空白。
宋磊工作严谨认真,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在科主任带领下,开展多项肾内科新技术,如腹膜透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肾脏穿刺活检术、中心静脉置管、血管内瘘成形术。援疆期间,他担医院肾内科副主任,积极参与科室管理,每周参与内科大查房和血透室查房,带领科室业务学习,规范常见病的诊治,援疆半年,专科整体业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获得社会好评。
郭祥林长期从事急诊救治工作,二十多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医术精湛,能熟练处理急性冠脉综合征,昏迷、休克、中毒、脑卒中、急腹痛、MODS、ARDS各种急危重症,能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等技能,参与处理多次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就是战场,“生命至上”,许多患者因为他的争分夺秒而获得生命。因为责任,永不言弃!
黄良平年,普外科主任医师黄良平医院医疗援助一年的征程。他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医院普外科开展适宜新技术,其中腔镜手术填补院内空白。一年时间,他举办学术讲座10余次,诊治患者余人次,组织参与疑难、危重病例讨论80次,开展各类大中手术余例,并通过手把手传授腔镜技术,医院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医院成功创建为渭南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发挥重要作用。
德医双馨标兵△市政协主席施健华为“德医双馨标兵”颁奖
颁奖词:
悬壶济世,是你们一生的情怀。救死扶伤,是你们毕生的理想。你们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关,让生命之舟继续远航。你们树立的一个个道德标杆,引领着行业的崭新风尚。你们是天使,穷尽所学与死神赛跑。博爱的你们,续写着健康扬中的华章。向你们致敬!
陈爱芳“专研业务、默默奉献、思维敏捷、诊断精准”是大家对市人医超声科主任陈爱芳的一致评价。从医30载,她不懈学习、刻苦专研,在小肝癌、胆系肿瘤、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四维彩色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凭借精湛的技术与良好的口碑这位超声科的“火眼金睛”得到无数患者和家属的交口称赞。熟悉她的人说她是“工作狂”,她却轻描淡写地说“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一切都是必须的。”
耿兴荣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手术、加班是耿兴荣的常态;半夜接到急会诊电话,抢救患者到凌晨五六点,这都是常事,累了就在值班室稍作休息,然后又开始一天的查房、门诊、手术……用耿主任的话说“工作三十多年,我只在家度过两三个完整的除夕。”对患者负责,让家属放心,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医院外科的中坚力量、业务骨干,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同事的尊重、患者的信任。
鄂有国年他是市人医参与组建放疗科的核心骨干,年他带领放疗团队完成年放射治疗近人次,开展40余种肿瘤的放射治疗,医院同步,特别对于食管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让许多不能手术治疗的晚期或老年患者重燃生的希望。“专研、务实、开拓、创新”是市人医放疗科主任鄂有国从医30余年的真实写照。
抗疫先锋标兵△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锦跃为“抗疫先锋标兵”颁奖
颁奖词:
逆行,是你们大义非凡的壮举。英雄,是你们当之无愧的名号。你们把防治知识熟记于心,在重症和方舱与病毒抗争。你们将防治规范付诸行动,指导各行各业精准防控、科学防控。你们是战士,白衣执甲冲锋在前。勇敢的你们,彰显着健康扬中的担当。向你们致敬!
孔凡荣在新冠疫情战役中,孔凡荣既是“排头兵”又是“指挥员”,身兼感染科主任、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小组组长和医务科副科长的他,除了完成门诊和隔离病房的日常工作,还要参与疫情防控的管理工作,常常忙得顾不了吃上一口热饭,以至旧疾复发也不肯休息片刻。他是离病毒最近的人,但是他没有畏惧,没有退缩,越艰难越往前,为群众筑牢安全防线。
徐君美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医院隔离病房,徐君美作为一名女性医生毅然放弃难得与家人团聚的春节假期,抛下年幼的孩子,积极报名请战,坚守抗疫最前沿。在隔离病房的一个月里,她没有休息一天,和其他三名同事轮流白加黑倒班,认真查房、和病人沟通、采集咽拭子、制定诊疗方案,以一名医生的奉献与担当圆满完成任务。
高杰“我是党员我先上!”当集结号吹响的那一刻,作为一名党员,高杰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在隔离病房,防护服、头套、护目镜、口罩、手套成了他的日常“五件套”,厚厚的防护服里贴身衣服是湿了干,干了又湿。第一次采样,他记忆犹新:与患者之间只有不到半条胳膊的距离,即使是患者的一声咳嗽,他都有被感染的风险。看到患者无助的眼神,他深知作为一名医生,此刻责无旁贷。
战疫勇士奖△市长张德军为“战疫勇士”颁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们先后驰援湖北,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与病魔较量、同时间赛跑,她们把初心写在荆楚大地。在湖北累计奋战天,她们克服心理、生理的种种不适,将个人安危置之身后,与队友们并肩作战,检测新冠肺炎核酸标本近万份,圆满完成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余名重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救治,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的目标,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田英△点击上图了解她的故事
朱玮晔△点击上图了解她的故事
王玉△点击上图了解她的故事
桑宁△点击上图了解她的故事
医师终身荣誉奖△市委书记殷敏为“医师终身荣誉奖”获得者颁奖
颁奖词:
诊室,是你们一生坚守的阵地。患者,是你们时刻牵挂的亲人。从艰难起步到飞跃嬗变,你们在专科建设的征途上把青丝熬成白发。从阳春三月到数九寒冬,你们用一言一行诠释着医者的德行修养。你们是良医,把守护群众健康当作一辈子的信仰。尊敬的你们,成就了中国医生的辉煌。向你们致敬!
吴昌荣他,曾经以精湛的手术技术誉满江州;他,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为扬中医院的胸外科的腾飞做出巨大贡献,吴昌荣先后引进和填补20余项院内技术空白,进行10多项技术创新,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即使因为身体原因,吴昌荣不得不离开临床工作,他转型率先开展功能医学研究和实践,涉猎临床营养学,健康管理学,基因及营养基因组学,肠道微生态医学等,在慢性疾病的治疗、预防以及人群健康干预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朱阳春作为医者的朱阳春,坚持“花最少的钱尽自已最大的努力看好病”准则,用一颗医者的仁爱之心,诠释了一名医者的崇高情怀;他坚持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将临床诊治和科研相结合,多次提出与传统认知相左的消化道疾病相关论断,得到同行和专家的肯定。医院管理者的朱阳春,他敏锐抓住国家启动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点建设项目机遇,坚持14年实施上消化道肿瘤免费筛查,已查出早癌例,癌前病变例,践行了“查出一例早癌,挽救一个家庭”的初心,项目已取得显著效果,扬中市民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明显下降。
薛恒川作为老牌镇江市临床重点专科胸外科的“掌舵人”,薛恒川一直坚持临床一线工作,始终把病人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得患者、同事和领导们的信赖。他潜心技术研创,所开展的手术术式和淋巴清扫技术,被写入国家首部食管癌手术规范;他注重科研创新与临床技术有机结合,从传统开胸到微创手术,精益求精,年主持的复杂纵膈镜手术成为国内首创。在薛恒川完成的余例上消化道及肺癌手术中,其5年生存率等关键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科研、技术水平得到了国内高级别专家的一致认可。
审核︱胡红云沙海萍编辑︱紫熙图︱刘耀制作︱蔡钰投稿:yzry_x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