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弓部重建1例Castor联合杂交技术

腔内修复手术治疗(TEVAR)胸主动脉瘤已有超过20年历史。在此期间,医师的临床经验不断积累,腔内器具也在不断革新。尽管如此,TEVAR治疗累及弓部分支的复杂胸主动脉瘤仍是一大挑战。分支型支架凭借更加符合弓部解剖结构、更便捷的操作等优势,已成为治疗该类复杂胸主动脉瘤(TAA)优选的解决方案之一。目前,Castor分支支架在临床已经运用超3,例,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充分肯定。此外,Castor分支支架还可与开窗、烟囱、杂交等技术联用,为复杂TAA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近期,医院的赖颢主任和顾佳伟医生运用Castor分支支架联合杂交技术成功救治了1例复杂胸主动脉瘤患者。

病例分享(男性,68岁)

主诉:反复胸闷胸痛1年余。

术前CTA:胸主动脉瘤,累及锁骨下动脉前缘,锁骨下动脉较粗,左椎动脉优势。

CTA测量数据:LCCA后缘直径32mm、IA后缘直径33mm、LCCA与LSCA间距30mm、IA与LCCA间距为7mm、LCCA远端直径6mm。

手术方案:LSCA转流+Castor分支支架植入术,分支放入LCCA。

手术过程

手术过程(一):首先颈部切口,行LSCA转流术;随后右股动脉切开,建立通路至升主动脉造影显示:左椎动脉血流通畅、旁路血管通畅、主动脉弓部测量数据与术前CTA相符。

手术过程(二):将Castor分支支架导入,调整缠绕及分支根部位置后,将分支拉入LCCA,通过左股动脉进行定位造影。

手术过程(三):释放Castor分支支架。

术后造影:Castor分支支架定位准确,紧贴无名动脉后缘;左颈总、左椎动脉血流通畅;瘤体完全隔绝,无内漏。

术后总结

本病例为LVA优势,直接覆盖LSCA,截瘫风险高,因此尽量保留。同时,考虑到若直接将Castor分支支架的分支放如LSCA,有较大内漏并且支架有很大后移风险,因此最终选择了LSCA转流联合Castor分支支架植入术的方案。外科手术与腔内相结合能处理一些复杂主动脉病变。Castor一体式分支支架的稳定性优越,操作时可适当向前锚定。本病例近端直径32mm,选用34mmCastor分支支架,贴壁能力良好,无内漏。

医师介绍

赖颢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大血管亚专科主任。上海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脏大血管分会常委,欧美同学会大血管外科分会副秘书长。顾佳伟

医院心外科。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于国内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王春生教授。自医院心外科工作至今,致力于大血管外科方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每年参与完成超过例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开放性手术,以及数十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和复合杂交手术,手术生存率、并发症率达国际领先水平。熟练掌握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术后管理和临床研究工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yy/6762.html